前一段時間京東劉強東先生與淘寶的論戰,引發網絡上關于實體店鋪要不要自營電商的很多議論,聯商網也有觀點PK。
毛主席說要想知道橘子的味道,就要打開來吃吃看。研究電商要身體力。我自己也開了一家淘寶店,大概四個月了總是還能賣出幾樣,快三顆心了。還花了幾千塊錢報名上了淘寶大學,什么SEO,直通車,都在嘗試。發現想做好淘寶,不比經營好一家超市簡單。
作為一個高度的網絡依存者,我家里基本上柴米油鹽醬醋茶、咖啡、冰箱、彩電、照相機,都是在網上買的,除了因為工作從事實體店鋪的管理、運營。消費基本是靠網絡的。連書法用的筆墨紙硯都是在網上買,年前還在網上刻了幾個書畫章。
老實說,從我們接觸的大多數實體店鋪經營者看,店鋪本身的經營就存在有很多問題。不論商品結構還是日常經營管理,問題比比皆是,特別是干超市的,很多連鎖超市本身還處于粗放型經營的階段,連進門的顧客都留不住,還去找網上的顧客,有點不現實。
那么能不能彎道超車呢?是不是線下搞得不好,線上搞好,也能超越同行?我覺得這種可能性不大。
在淘寶網上輸入任何一個常用商品,就有幾十萬上百萬個SKU。淘寶有600多萬個賣家,京東有十多萬個SKU,可以說無所不包,也可以說競爭程度,只比線下慘烈。線上的陣亡率更高。如果在你那個城市,僅有幾個競爭對手你都打不過,還想在線上和全國千千萬萬的賣家競爭,真是癡心妄想。
有人說,我超市就在家門口,搞個網站,客人下單,馬上就可送貨到家了。這個設想是不錯的。但是推廣一個網站并且讓客人愿意訪問你這個網站,就是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的。而客人一旦上網,就不會只看你一家了,因為網絡上比價、選擇余地太大了,人家快遞也可以送到家。
反過來好好想想網上賣的好商品,放到現實中呢?我想一樣會賣的很好。不信你去查下網上銷售排名在前面的商品,想象下那種產品、質量、價格如果在你的店鋪銷售會怎么樣?
劉強東和馬云經營的業態有所不同,所以說話看問題的度也不同。我們沒有參與這種爭論的必要。我們需要的是真正有價值的實踐。
電商也不一定要上網啊,我們在山西陽泉搞的超市+便利店+DM+電話訂貨+送貨上門,簡便易行,將超市的DM很好利用起來,實現了電話購物,送貨到家,不到兩個月銷售占比就達到了5%,這就不是電子商務嗎?
但是我們既然做了實體,我想實體店就是我們最大的優勢,人家馬云、劉強東都看到了實體店的優勢,我們卻放下自己的優勢不去發揮,而拿香跟著別人拜人家的佛,能拜出什么好來?
實體店要想上電商,現在技術壁壘并不高,但是要想有突破,關鍵是你在線下要先做好,能玩轉OTO的實體店,一定在線下就做的很好。即便是如此,國美、蘇寧、沃爾瑪、大潤發這些線下的霸主,線上業務也不是一帆風順。
實體店不是不該上電商,也不是不能上電商,但是那些熱衷于上電商的實體店,線下做好了嗎?自己家籬笆破個大窟窿,光羨慕人家別墅24小時保安也不行。臨淵慕魚,不如退而結網。
但是線下超市的困難,也是實際存在的,醬油醋京東都賣了,沖擊難免。對于線下的超市如何改造升級,以應對新的消費模式的挑戰,我們納爾森經過長期思考,規劃設計了一種全新的超市業態,特點是大量增加互動、體驗式消費,我們稱之為復合式超市。希歡迎對于實體超市仍有理想的朋友一起來實踐和完善它。
作者:納爾森(香港)商業管理有限公司 張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