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零售業內,最爆炸性的消息應當是蘇寧對阿里的認購,根據聯商網的信息:早在4月17日,蘇寧云商就發布公告稱,為認購阿里巴巴集團約1.09%的股份。這樣的一個消息,對于零售而言,究竟意味著什么?
靖安認為:這意味著國內電商格局基本定型,未來極難再現黑馬 !
這段日子,聯商網討論最多的話題就是“全渠道”,從當初的實體是否需要全渠道,到今天已經發展成為“實體究竟應該怎樣正確掌握打開全渠道的姿勢”。這不得不說,零售人士的討論進入到一個新的高度。靖安也曾參與討論,然而隨著后期了解到業內的實際變化,發現自己從過去的清晰,反而如今越發迷茫。所以,靖安曾在微信上聲明不再參與全渠道話題的討論。然而今天,當看到蘇寧的這一消息,卻又忍不住想聊聊這個話題。
首先,誰才是阿里全渠道戰略中的最大伙伴?
蘇寧與阿里的合作其實早在去年就完成了,當時是阿里認購蘇寧,成為第二大股東。蘇寧在經過這個變化之后,蘇寧云商發布的2015年財報顯示,各項數據都呈現了逆勢增長。在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增速連續第四年下降的背景下,蘇寧云商2015年線上線下業績大幅度增長,實現營業收入1355.48億元,同比增加24.44%;線上平臺商品交易總規模502.75億元,同比增長94.93%。總之,線上線下雙雙暴增,這對于眾多零售企業來講,應該是值得艷羨的。透過這一組數據,有業內人士分析,這主要是O2O的重大功勞。如果該分析成立,那么我們會發現,原來阿里嘗試全渠道,最大的合作伙伴不是銀泰,而是蘇寧!
因為,銀泰與蘇寧相比,線下網絡實在布局太少,蘇寧從3C實體產品起家,渠道布點廣泛,后來又走上多業態發展道路,超市、專業店門店數量可觀,截至2015年末,其合計擁有店面1638家,其中云店有42家、紅孩子店新開23家,超市店有37 家。如果說全渠道的要領是流量的線上線下互引,很顯然銀泰遠不及蘇寧的貢獻大,何況蘇寧還有強大的物流團隊。
其次,阿里和蘇寧給國內電商究竟定下了怎樣的格局?
回到主題,此次蘇寧反向認購阿里究竟對于國內電商格局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呢?毫無疑問,那就是流量寡頭、金融寡頭!
根據速途網的數據,阿里(天貓)成為國內電商平臺的最大占比者,后續是京東、唯品會與蘇寧。要注意,阿里基本上占據國內一半還要多的電商市場,是名副其實的寡頭,而現在蘇寧與阿里的再度聯姻,這個占比就更加可觀。如果按照全渠道的概念,奔著“共享”的理念,平臺相互引流,那么制約電商發展的命脈——流量將成為極端寡頭。與此同時,位居第二的京東也沒有閑著,2015年也與永輝攜手,持續發力O2O,如果這些常識都取得成功,那么試問,還有怎樣的平臺有信心能改變這樣的格局呢?
除了我們看到的渠道,還有一個眾多電商都在努力擴張的就是金融。阿里的金融帝國現在已經框架明確,螞蟻金服更是依靠支付寶搶占了較大市場份額。看到阿里的成功,就連萬達這個曾經誓言要與阿里死磕線上線下的大鱷,業已布局線上——飛凡網,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實現線上金融事業。而蘇寧更加迫不及待的在金融與資本市場頻頻動作,蘇寧正在嘗試金融創新,它與中信證券合作,將旗下大量門店以私募REITs的形式打包上市。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勢頭強勁,已經在與傳統銀行業的較量中展現出強大威力。對于互聯網金融這個新興投資途徑,消費者正處于一個學習階段,尚未形成穩定格局,但是,在伴隨著消費平臺的培育環節中,培養消費者的互聯金融選擇習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誰占有了消費者的購物平臺,誰就擁有了未來的互聯金融市場。而阿里、京東與蘇寧,顯然已經完成了第一步,那么第二步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所以,蘇寧與阿里的動作,不僅讓電商流量成為寡頭,未來的互聯金融寡頭趨勢也已十分明顯。
第三,蘇寧與阿里的合作之路能走多遠?
沒有永遠的朋友與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這是商業社會的基本原則。蘇寧與阿里的合作都是奔著各自的利益而來,現在我們想談談,二者的合作之路能走多遠?在電商業內有觀點認為二者的結合隱藏著危機。原因是雙方對于行業的野心最終會導致雙方分道揚鑣!
靖安對于這個觀點并不認可。靖安認為,雙方合作其實就為了驗證一件事——全渠道究竟是否是零售的未來,全渠道究竟應該如何操作才能實現。所以,雙方的合作是終結還是持續,關鍵看全渠道的實踐能否取得成功!當然,還存在著資本市場的考慮。
對于電商而言,當前的發展勢頭很強勁,已經超出了零售市場的10%,但是后續增長乏力、物流短板、假貨問題都是限制其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問題。阿里為解決這些問題,花很大經歷建設了菜鳥網來改變物流,與實體聯姻解決增長,組建打假團隊挽救口碑。在這些動作中,蘇寧顯然是其重要的手段,因為蘇寧在3C產品中渠道資源,能有效保證貨品質量,蘇寧自有物流團隊與實體店,似乎能解決“最后一公里”的痛點,同時還有大量線下引流。這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美好!
然而,作為電商平臺的老三,蘇寧做大的雄心仍然是有的,畢竟從實體轉型線上,短短的幾年時間取得這樣的成績,成就感是可想而知的。目前,蘇寧除了與阿里在合作,還攜手了百度、萬達,開展多途徑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市場份額。蘇寧不僅僅要繼續發揮自身的線下實體的優勢,而且還將設法快速壯大自身的線上團隊,練就基本功,最終希望的場景當然是依靠自己的線上平臺和自己的線下實體,實現自己的“閉合式”全渠道。如果這種嘗試獲得了成功,那么與阿里的合作也就結束了,甚至是短兵相接。
當然,鑒于目前蘇寧畢竟線上實力不足敵不過阿里,就連與京東相比也實力懸殊,線下敵不過永輝、大潤發。所以,借助阿里仍舊是發展的必然。只是蘇寧在合作中成長的速度與阿里布局的速度,將決定著二者最終的合作生命的長度。
綜上,蘇寧與阿里奠定了電商更寡頭的格局,新生電商平臺成功系數降低。同時,還隱約給全渠道一個啟示:實體目前進軍全渠道,需要借殼上位,但最終還需自建平臺。全渠道——任重而道遠。所以靖安內心深處仍舊對實體瘋狂全渠道有所保留。
個人觀點,不足之處,望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