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楚純:廣州市雅杰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連續9年專注于本土及國際主流日化企業高端人才獵聘服務;日化行業資深人力資源觀察者
近些年,化妝品行業的發展瞬息萬變,節奏越來越快,隨之,各種問題也開始凸顯。其中人才問題對于不少化妝品企業而言都是一大困擾。比如,有些企業總是招不到合適的中高級人才,即便招到,人才也很容易流失。
另一方面,有些中高級人才難以做好自我定位,不清楚到底什么樣的企業適合自己,到了新公司,也很難走得長遠,可能干不了多久,就“另謀高就”。
中高級人才的頻繁流動,對企業的穩定發展及人才自身的發展顯然都是不利的。那么,如何才能解決這樣的問題,使化妝品企業更容易“挑對人”、中高級人才的就業之路走得更加穩固呢?
對此,品觀網專訪了廣州市雅杰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蘇楚純,看看他如何以專業的眼光來對化妝品行業“人”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注:本文以第一人稱形式還原蘇楚純的主要觀點)
化妝品行業需要更加重視人才
據我所見,行業內談得最多的是關于營銷的話題,很少談“人”的問題。實際上,一個企業的成功,無非依靠三個要素:資金,技術,人才。到底哪個要素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先來分析一下。
首先說資金。化妝品行業有一個怪現象,到目前為止,從來沒有一個公司是靠大資金背景發展壯大的,大多是依托于行業大背景,靠老板的個人能力做起來的。
為什么?因為化妝品行業并非資本推動型的行業, 即便現在已進入一個資本經濟年代,資本依然不是企業最大的發展壁壘。從這一層面來說,企業拿到了風投不代表它就能夠成功。
再說技術。技術的載體是什么?也是人,是由人而來的。
所以,綜合來看,人才是企業發展最重要的要素,是化妝品行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
那么,未來什么樣的企業能夠走在行業前列?我認為主要有兩種:一是能夠比較透徹地搭建合伙人制的企業;二是上市做公眾企業的公司。
合伙人的概念這兩年很熱,本質上是由過往的一個老板雇傭一幫人去做一個企業,讓更多價值觀一致的有能力的人在一起去做一番事業,并實現財富共享。這樣的企業治理方式其實體現了對人才的重視。
不過,化妝品行業目前還沒有真正做到重視人才。我判斷一個企業未來會發展得如何,都是以一個企業的用人理念、文化基底為依據。在我看來,企業就像一棵植物,文化就是土壤,土壤不好,植物最終一定會死。
人才需要市場化
當今在化妝品行業,如果我們承認了職業經理人這個詞的存在,便意味著人才市場化已經開始。我認為,人才不應該是私有化的,不是某一家企業的。企業跟人才能夠長期合作,依賴的除了共同的價值觀之外,一定是相互的成就。
事實上,人才市場化概念的提出,將企業置于人才競爭的環境里,更有利于企業去思考如何搭建好自己的人才培育體系跟激勵體系。
承認了有競爭,企業才會盡力去做好自己,而不是把人才關起來。即便你將人才牢牢綁定,如果公司沒有發展前景,人才照樣會走。以人才市場化來推動自身的成長,構建好自己的企業文化和人才發展體系,這樣的話,別人想挖你的人也挖不走。
記得上海上美公司CEO呂義雄曾經在朋友圈發過這樣一條微信,他表示,如果有其他企業能夠挖到上美的人,自己會開車把人送過去。這其實是一種自信,體現在對團隊跟企業價值觀吻合度的自信,及對人才熱愛這個企業的自信。
企業想找對人、留住人?注意這幾招
從以上論述來看,人才,尤其是中高級人才是化妝品企業必須予以重視的。如何找到適合企業的人才,并保證他們堅守自己的崗位?我想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發展才是硬道理。
企業首先要有發展的前景,如果企業沒有發展,是很難去吸引和留住人的。
2.有一個正確的用人理念。
過往老板雇傭員工這種純粹的勞資關系,對目前職業經理人與老板之間的相處是不利的。老板對待伙計的管理方式,很難把職業經理人用好。
那么,應該推行怎樣的用人理念呢?
(1)發自內心地重視人才,真正視人才為第一生產力。
(2)改變過往老板與伙計式的合作思維。
因為很多高層是有自我成就意識的,如果過多以雇傭關系而不是以合作伙伴關系看待,合作也是不穩固的。
(3)要完善自身的企業文化跟人才培育體系跟激勵機制。
很多企業其實都只是一味地去迷信一些大企業的人,一味地去挖人,完全不注重自身內部的文化建設,以及人才進來之后的培養、晉升跟激勵。這樣的話,哪怕人才來了,也很快會走。這樣的例子非常多。
(4)在中高層的招聘上一定要注重價值觀的匹配度。
我覺得招聘的導向可歸結為三點:一類叫價值觀導向,一類叫經驗導向,一類叫崗位職能導向。
所謂的崗位職能導向,即是企業的這個崗位需要做什么,請一個能做這個事情的人就行了;經驗導向,是指很多企業在招人時迷信于對方過往做過什么,在哪些企業做過;而價值觀導向,則是指企業在默認了這個人能勝任這份工作的同時,又關注他個人的價值取向(起碼是認同公司文化、用人、營銷方面的理念的人才能用)
事實上,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價值導向,即企業文化與個人價值觀的匹配度。
從我多年的獵頭經驗來看,企業在選擇人才時,一定要講究“門當戶對”。企業如果不具備一定的業務基礎,卻想著去駕馭高等人才,也注定會失敗的。
所謂的“門當戶對”,即是指企業的業務模式、未來的發展戰略、目前企業的運營體系,適用于什么樣的人才,就找這樣的人才,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大上的人。
(5)企業要敢分享和會分享。
所謂的敢分享,是老板舍得并愿意通過大家的努力給到引進的人才更多的收益,會分享就是懂得去制定相應的分配機制。
舍得、敢分享不代表會分享。我原來有個朋友去了一家企業,老板買了輛13萬的車給他,口頭約定要至少干滿兩年,結果朋友干了一年就把車開走了。這個老板是敢分享的,但不會分享,因為沒有相應的機制去約束這個朋友。
日化行業的人才發展問題
我做獵頭這么多年,遇到過很多類職業經理人。有的人八九年前拿著一萬五的工資,現在還是拿一萬五;有的人現在已經很難找到工作了;還有一部分人,以前拿幾千元工資,現在已經年薪幾十萬、近百萬了。
這說明,職業經理人做得好不好,跟自身有很大關系。那么,要發展得更好,職業經理該做些什么呢?
1.一定要做好自己的職業或事業規劃,按照職業規劃的路相對有序地做下去。
我遇到過很多職業經理人,在為他們推薦工作時,他們表示不需要推薦,因為行業朋友很多,工作從來不用自己找,都是朋友介紹的。
這里其實反映出,他們的工作很多都是隨機性的,他們也從來沒有真正認知過自己應該找什么工作,獵頭顧問其實是在幫他們做分析。
由于接觸過的各個層次的職業經理人,所以我很清楚一點:每一個職業經理人,都有自我認知的盲點。
2.一定要做好知識更新。
試想一下,一個現在不用微信、智能手機,不關注科技更新的人,一定不是一個與時俱進的人。這樣的人,怎么可能是一個稱職的職業經理人呢?
那種過多地依賴于過往工作經驗,或完全停留在過往工作經驗的職業經理人,一定會被時代所拋棄。
優秀的中高級人才其實具備以下幾個基本素質:
1.職業性,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操守等;
2.進取跟與時俱進的學習的心態,這樣才不容易被淘汰;
3.善于打造某一塊的核心優勢,自身由專到寬到高,遵循這樣一個發展過程。
當然,要想真正融入一個新企業,僅僅有這些基本素質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做到:
1.認清“大我”和“小我”。
“大我”是企業,“小我”是自身。一個人到一個企業,是要去適應企業文化的,而不能讓企業去適應你。生存的第一法則,是要盡快地從了解到融入到適應公司的文化、運作體系等方方面面的東西,一定不要過多地帶著過去的烙印。
2.承認存在的合理性。
很多職業經理人到了一個新環境,很喜歡把新公司說得一無是處。試想,如果真的一無是處,怎么可能活到今天,還做得好好的呢?
3.要杜絕一降落就變革的做法。
有的“空降”職業經理人到一家新企業后,可能就任不到一兩個月,還沒有了解清楚新公司的現狀就去變革。我認為,這樣的確有些操之過急,了解3個月左右再去做一些變革是比較合理的。
4.杜絕拉幫結派。
我碰到過很多人,都表示自己有一幫兄弟,自己到哪里,兄弟就會跟到哪里。這是典型的把職場當江湖的思維,如果是以這種思維到新企業就職,一定會失敗。
另外,對于企業來說,一個潛在的危機是,跟隨這個人的團隊能帶來也能帶走。個人以為,把職場當江湖是喪失了職業性的。
今天分享這篇文章,其實有兩個目的:一是喚起化妝品企業對人才的重視,強調一下人才市場化;二是想告訴化妝品企業和人才,如何做好相互的選擇、合作及相互的適應。希望能夠為行業帶來一定的思考與啟發。
(品觀網整理 楊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