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春天百貨,1998年入駐的成都第一家奢侈品和時尚百貨商場,繼去年底被成商集團作價24.7億元并購兩家店之后,最后一家店仁和春天國際廣場(即高新南門店)也或將被大悅城歸于靡下。
5月18日,界面新聞記者從成都大悅城內部人士獲悉,中糧旗下大悅城地產擬收購仁和春天國際廣場(即高新南門店)六層共計6萬平方米商業,雙方已經頻繁接觸一段時間,但是具體談判細節尚未對外對內披露和下發通知,雙方開出的交易金額尚未明確。
“但是意向性十分明確。”該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透露。隨即,界面新聞記者聯系仁和春天百貨相關部門具體求證,對方以涉及到商業秘密為由,拒絕進一步透露細節。
仁和春天人東店和光華店,以及至今尚未開業的仁和春天國際廣場原本屬于仁和集團。公開資料顯示仁和集團以珠寶業起家,目前擁有成都仁和春天百貨有限公司、成都春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春天咖啡餐飲有限公司、仁和春天出租車有限公司、成都仁和春天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等經營實體。
去年10月16日,成商集團發布公告,收購仁和春天百貨人東店和光華店,合計24.7億元。該筆收購是迄今為止中國西南地區零售行業規模最大的一次收購。
公開資料顯示,成商集團前身為成都人民商場,成立于1953年,于1994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是四川省首家公開發行上市的商業股份制公司,現在已為西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商業企業集團之一。
而原定于2014年底開業的仁和春天國際廣場,現如今尚未開業就已經傳出要被收購的消息。
2007年,仁和春天在現今城南天府大道位置拿下約150畝的地塊,2013年開始動工修建,根據公司的計劃,欲將其構建成西南片區乃至全國最時尚精致的Life shopping Mall。
在業界看來,這預示著仁和春天百貨這家最老牌時尚奢侈品商場在成都的節節敗退。
成都信德智創企業管理公司首席顧問蔡平分析指出,仁和春天國際廣場項目的擱淺,很大程度與成都整個商業地產泡沫破滅和互聯網崛起密不可分。
根據仲量聯行《2015年全年成都房地產物業市場回顧》數據顯示,2015年成都新增TheOne、鉆石廣場、銀泰城、龍湖金楠天街及大悅城等5個購物中心落成開業,總體量達約48.4萬平方米,令成都優質零售物業總存量增至約566萬平方米,總體存量同比增加44.75萬平方米。另據蔡平給界面新聞記者提供的研究數據顯示,成都在建商業地產面積逾290萬平方米,正面臨著商業地產產能過剩的挑戰。目前約有30處商業地產項目處于停工或者半停工狀態——目前正在建設的商業后期同樣面臨運營的壓力。
與此同時,成都目前的傳統商業保有量已經超過了整個日本,然而人流量和購買力卻遠遠不如,因此,之前業界就有預測,成都商貿業泡沫的破滅是遲早的事情。
蔡平認為,一方面,網購、出國代購也越來越產業化;另一方面,限“三公”消費的政策環境,也是讓奢侈品實體消費遭受沖擊的原因。
截至發稿,界面新聞記者尚未得到仁和春天方面的正式回應。而中糧旗下大悅城為何會選擇此刻接盤,根據《成都房產圈》記者報道,這更多的是由公司從戰略發展的角度來考慮,由于中糧集團旗下還有其他的零售商業品牌,成都大悅城一旦收購成功,也不排除未來在成都有收購其他商業項目的可能。
(界面記者徐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