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市O2O領域,愛鮮蜂是最成功者之一,獲得超過1.1億美金融資。他為個體超市提供水果鮮食供貨和快送上門APP。7月1號,“創業家黑馬營”爆出愛鮮蜂正在勸退員工,從1100人減少到700人。并且在五六月份已經從原來兩層辦公樓壓縮到一層。
今年3月份出現過供應商上門拉橫幅討薪事件,愛鮮蜂表示討薪的供應商去年就停止合作,3月愛鮮蜂創始人還表示正在準備D輪融資,但目前已經7月,還沒有公布融資成功的消息。以上可以推測,愛鮮蜂發展并不順利,為什么愛鮮蜂遇到困境,這么多超市O2O玩家為什么沒有被全面認可的成功案例,本文深度解讀超市O2O路在何方。
愛鮮蜂怎么了
類似愛鮮蜂模式的玩家還有:有米有、閃電購、店里客、樓口、鄰味網、叮當來啦、多點、生活圈C等。愛鮮蜂在同行之中吸引融資最多,他除了為小店提供APP外,還提供水果鮮食供貨,這些水果鮮食既能線下銷售也能線上銷售,線下銷售為店主帶來額外收入,線上銷售能更好配合APP營銷推廣活動,比同行競爭者對店主和用戶有更強吸引力,水果鮮食業務讓愛鮮蜂起始階段發展個體超市更容易,所以也更受到投資人的青睞。
筆者目前也在參與一個社區O2O的項目,為此項目去年底調研過愛鮮蜂的門店。店主說雖然愛鮮蜂有送貨補貼,但自己對推廣顧客使用APP興趣不大,因為補貼早晚會取消。而送貨上門只是一個維系熟客關系的手段,并不能盈利,個體超市客單價低,毛利率低,送貨毛利難支持送貨人力成本,個體超市更希望消費者進店購物,何況由于商品資料和庫存問題,APP下單體驗上還有很多問題。從調研結果看,平均單店訂單太少,毛利無法支持成本,應該是愛鮮蜂融資受挫,裁員收縮的根本原因。
超市O2O的困境和解析
超市O2O這條路上先烈太多,先列舉以下失敗案例:
網上超市:一號店是獨立網上超市走得最遠的代表,目前一號店被京東收購,獨立網上超市這一模式不可行。類似一號店模式的先烈還有:Webvan、e國網、懶家伙網上超市、大貨棧、后瑪特網上超市、尚帝網上超市、美廉美網上超市、網來客網上超市、聯通萬家網上超市、悠購網等。筆者(張陳勇)親自主導或參與過淘常州、申通愛買網超、萬購商城網上超市,這些不管是傳統零售企業、互聯網基因公司、草根創業者所創辦的網上超市都很難有成功案例。
近距離超市快送O2O:愛鮮蜂目前只是裁員收縮,他的有些同行們處境更艱難,京東到家已經和達達合并,多點的創始團隊基本都離職,社區001已經死亡(最近傳言會復活),還有小美快購、有米有、店里客、多客多米、鄰味網、家庭在線、在家點點等眾多玩家勉強維持、轉型或者已經消亡。
筆者(張陳勇)曾經在派代發表帖子,收集的網上超市數百家,現在看99%都已經停業。超市O2O可以說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超市商品距離消費者最近,如果電商能攻下超市品類,則將重塑零售行業,產生巨大價值,所以才有這么多公司和創業者前仆后繼,在超市O2O方向投入大量資本。
筆者認為超市O2O 之所以這么難成功,是因為超市業態已經把成本降到足夠低,體驗做到足夠好,不管是網上超市模式還是快送模式都很難與線下超市競爭。消費者購物需要考慮的因素包含商品價格、商品齊全度、購物環境、路程售后、付出時間和精力。這些所有考慮因素之和就是消費者全價。線上擅長經營的商品是因為比線下具有更低的消費者全價。而對于超市品類,線下超市距離顧客近,還有永輝超市的生鮮品類毛利率僅10-15%且能盈虧平衡,所以針對超市品類,不管是在商品價格上,還是對比消費者全價,線上都不具備優勢,很難取代線下。
超市O2O真的是絕路嗎
超市O2O既然這么多失敗案例,那么是不是完全沒有機會了,并非如此,最少對線下業態有沖擊,而且某些模式已經取得一定成績。
線上對線下業態沖擊最大的是大賣場,大賣場的邏輯是生鮮和食品吸引客流,非食百貨創造利潤,曾經大賣場非食以40%的銷售達到60%的毛利。但由于線上平臺聚合需求,提高周轉,把百貨當成可樂銷售,在非食百貨品類,線上平臺消費者全價更低,自然沖擊大賣場,所以大賣場關店和提高食品占比成為常態。
筆者(張陳勇)前幾天寫了盒馬鮮生的分析文章“盒馬鮮生現在怎樣了”,目前已經證實盒馬鮮生線上訂單確實達到每天4000單,線上訂單已經全面超過線下。這是很有價值的成績,而且從APP上看,商品價格比較正常,沒有采取補貼策略,這些訂單是消費者常態需求。從邏輯上推測,盒馬鮮生線上訂單毛利基本足夠支持線上訂單揀貨、包裝和配送成本(因為70元的客單價)。只要盒馬鮮生線下門店能做到盈虧平衡,復制門店,并且進一步挖掘線上流量價值,那么盒馬鮮生絕對是有前景的超市O2O模式。
還有食行模式也值得關注,食行在購物不便的社區放置自助取貨柜,消費者在線上訂購商品(生鮮為主),食行配送商品到取貨柜,顧客自取貨物。食行模式的價值在于通過集中配送降低物流成本,取貨柜本身也能起到推廣效果。從實際經營結果看,食行在購物不便的新社區效果不錯,一旦此社區開設生鮮專賣店,則訂單量會下降。這個結果也是符合消費者全價邏輯的,購買生鮮不方便的社區總會存在。
另外還有做校園市場的59store,他在某些高校已經盈虧平衡,還有做辦公室零食開放柜的8天在線,還有通過個體超市銷售數字商品的19e。超市O2O在某些垂直領域已經有成功案例,并且未來還有很多創業者會嘗試這個方向,也許量變的試錯會催生更多可行的模式,未來超市O2O也許由他們來走通。
超市O2O未來路總結
目前超市O2O 項目切入點主要是如何降低渠道成本,提高體驗和效率,而筆者(張陳勇)還在考慮另外兩個方向,一是如何把線下門店人流變成線上用戶,挖掘實體店價值。二是如何用線上平臺低成本建立顧客對商品的信任,構建渠道品牌。
流量邏輯是互聯網基礎原則之一,京東商城的流量來自自營自配,用優質的配送體驗吸引顧客,然后推出開放平臺,把顧客流量在開放平臺變現。目前京東開放平臺GMV已經過千億,每年純利幾十億,如果沒有開放平臺,京東的市值不到現在的一半。同樣道理,既然線下超市已經是消費者全價夠低的業態,那么我們是否可考慮把線下超市發展成線上APP的引流器,用單向高返利積分打通個體超市、線上平臺和社區商家形成閉環,從實體超市切入構建社區O2O平臺了。
我們還可以考慮用線上平臺幫助實體店建立顧客對商品的信任,傳統方式需要用好位置+美裝修凸顯檔次,以此提升商品印象價值,這種方式成本太高。線上平臺具有透明、低成本、交互化、社區化的特點,如何用線上工具低成本建立商品信任和品牌渠道,是一個很有價值的思考方向。
除了以上“流量邏輯”和“渠道品牌”外,筆者還曾提出過碎片購物,新業態超市,囤貨購物等各種超市O2O招法。筆者(張陳勇)專注的方向是超市O2O、網上超市和最后一公里創新,參與過數個相關項目,也寫了一些相關文章。真切希望同行們能走通超市O2O這條道路,從長遠來看,零售業態必然變革,我們作為行業中一員,有義務推動行業更快發展,歡迎同行交流溝通。
作者介紹:張陳勇 關注零售O2O方向。
zhangchenyong- 該帖于 2016/7/7 22:19: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