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百貨廣場處在寸土寸金的深南東及老東門商圈,卻有一個與其地理位置極不相稱的別名——“爛尾樓”。由于種種原因,這一空置近20年的商廈已然是許多老深圳人心中的痛和一道難以彌合的“傷疤”。近日,從羅湖區經濟促進局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在政府和市場的合力推動下,深圳百貨廣場有望破繭化蝶,起死回生。
從未真正意義上整體營業的深圳百貨廣場,已經成為商業爛尾樓的一個“符號”。在其爛尾的近20年里,包括政府部門、市場主體、業主單位、新聞媒體在內的社會各方力量都曾為百貨廣場的涅槃重生絞盡腦汁,均無功而返。百貨廣場爛尾期間,每年的經濟損失數以億計。2005年初,深圳商報曾以《深圳百貨廣場為何建成5年無法開業》為欄題,進行了重磅連續報道;2010年3月,本報推出《深南大道東 為何樓空空》的系列報道,百貨廣場又一次成為解剖的“麻雀”。時間間隔5年的兩組專題,都對深圳百貨廣場的前世今生以及爛尾原因、盤活舉措等進行了深入采訪和報道。深圳商報還做了一回“月老”,為百貨廣場和某國際知名的物業代理顧問公司牽起了紅線,然事與愿違,百貨廣場在冷清和頹廢中走過了近20年。期間,中信集團曾欲斥巨資收購,亦未能如愿。
時間的年輪來到了2016年,深圳百貨廣場終于迎來生機。打開這根銹蝕鏈條的金鑰匙就是當下正在進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把握這項改革和國家布局新消費發展的雙重機遇,羅湖區政府積極爭取市里支持,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創建“國家消費型經濟改革創新試驗區”,著力探索消費、投資、出口良性互動,消費、產業、城區升級協同推進,消費拉動、創新驅動同向發力的新體制、新機制、新路徑。《羅湖區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建設行動計劃(2016~2018)》明確提出深化東門片區改造,實施商業步行街建造拱廊頂棚、引入綠色生態設計、重構商業空間動線等空間品質提升再造工程,盤活深圳百貨廣場大樓,扶持原創設計產品和品牌,營造全新商業業態,打造都市樂活中心為特點的大眾時尚消費區。
6月中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有關領導在羅湖調研“國家消費型經濟改革創新試驗區”創建進展情況,來到了目前深圳百貨廣場的最大業主單位——深圳彭成集團現場考察。彭成集團將盤活百貨廣場的思路舉措和盤托出,贏得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羅湖區政府有關領導的認同,政府與市場共同彌合百貨廣場這道深南東“傷疤”由此達成共識。
深耕羅湖20年的彭成集團,是一家以房地產開發為核心,集海產、商業百貨、酒店、金融投資、住宅物業為一體的多元化企業。企業定位于“城市運營商”和“資源整合商”。作為深圳百貨廣場最大業主,彭成集團董事長彭偉宏表示,盤活百貨廣場的思路與當前供給側改革“三去一降一補”的要求高度契合,是百貨廣場起死回生的良機。為此,彭成集團志在必得,今年以來除協調相關單位進一步理順產權關系,拆除廣場內的亂搭建外,還與佳兆業商業集團強強合作成立了百貨廣場的項目運營公司,并從消費領域的供給側改革著力,制定了盤活百貨廣場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其核心就是“引入新興業態,激活存量物業”。
據介紹,深圳百貨廣場擬更名為DDM mall(即東大門 mall),15萬平方米的商業空間集5A級寫字樓、星級商務酒店、大型購物中心于一體,創造東門特色商業風潮。DDM mall將創新引進廣東首家設計師原創街區、大型健身俱樂部等,還有CS室內野戰、星空戰艦娛樂城等數家大型主力店,將打造成一個最具財富價值的特色商業空間。DDM mall以原創、文藝、青春、時尚、生態為主導,涵蓋美食、購物、休閑娛樂、創意體驗等多種業態,力求成為東門最具特色的商業地標,實現百貨廣場的華麗轉身。
(深圳商報 記者 王斗天 通訊員 顏坤鵬 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