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3倍的銷售出來了;第二,8倍的客流增長了;第三,以前年輕人很少,現在商場里面90%差不多都是年輕人,而且不是很土的人,很時尚的人,所以最大的變化是這個;第四,就是秉承“Happy”,雖然很小的一個店,可是開心的變化。” 中國衣戀集團董事總經理梁逸喆在《中國購物中心與時尚零售發展論壇》上這樣形容上海百盛優客城市廣場的四個變化。
上海百盛優客城市廣場是百盛商業集團與韓國衣戀集團聯手打造的中國市場首個城市生活廣場。百盛優客城市廣場開業初期就達到了超乎想象的效果。去年12月,時尚館率先試營業。試營業當日的銷售額比百盛購物中心運營時最高的日銷售額高出5倍,上升了1525萬人民幣。周末兩日銷售額上升8.3倍,創造了2274萬人民幣的銷售記錄。
梁逸喆將百盛優客城市廣場的核心競爭力歸結為三個方面:第一,Partnership,無論是甲方,還是乙方的立場都合作得非常好;第二,差別化,包括差別的品牌、差別化的設計,中國零售有同質化的問題,要思考80、90后的顧客想要的東西是什么;第三,Operation,在韓國已經20年的零售經驗早已解決了人的問題,而直營店的模式商場有了更多的發揮空間。
梁逸喆表示衣戀集團希望今年能夠新開10家店,明年開到30以上,到2020年包括整個東南亞達到500家的規模,達到2000億的銷售規模。
以下是梁逸喆在7月7日《中國購物中心與時尚零售發展論壇》的演講整理。
各位朋友們,非常感謝,今天非常榮幸給我分享的機會。
很多人說衣戀是一個女裝公司,原來創設的時候也是女裝開始,但是現在是一個集團的企業。我們衣戀集團分了六塊,還有53個餐飲品牌、55家購物中心。在韓國。還有23個五星級酒店等等。
目前是韓國店鋪第一名。我們以后的計劃是在韓國達到一萬家的輻射計劃。衣戀第一步是成長期,第二個階段是品牌的階段,現在第三個階段是發展零售行業的時期。為什么這樣說呢?我們明年后年也是同樣的方式,中國香港、中國臺灣、馬來西亞、泰國已經全部準備好了,可能明后年要發展。
簡單分享一下Parkson Newcroe(上海百盛優客城市廣場)這一塊,大家知道上海的店址也不是很偏的地方,距離市中心大概10分鐘,也有地鐵。我當時選位置的時候很多人說我選錯了,當時這個商圈什么都沒有,可是現在很不錯。
4900平方米,地下一樓到五樓的兩棟樓的概念,這個是原來百盛的傳統的百貨的模式。現在一樓是餐飲的,也是快餐的概念,一樓包括設施品類,還有韓流的化妝品等等,二樓也是韓國的潮品牌,三樓基本上明洞類的品牌多一些,四樓是家具的代表,以及我們自己的兒童樂園的品牌;五樓也是餐飲的,雖然在商場里面,但是我們根據中國街頭的概念做的,所以我們很多概念跟別的購物中心有不同,我們所有的餐廳沒有玻璃窗,全部打通,這是兩個好處,一個顧客比較喜歡,而且對品牌來說節約錢,這兩邊都比較好。
我們的Concept大概的概念:第一、時尚跟年輕;第二,性價比;第三,Lifestyle。第一個概念是時尚跟年輕的概念,當時那個商圈沒有年輕人,所以,我們做的方式也是需要是年輕人來做,所以我們在設計方面,還有開店的時候,有很多韓國的潮流的品牌,目前中國80、90最喜歡的韓國的品牌全部都進來了。
第二,性價比的問題。我們做的是最好的品牌,也是最好的商品來,合理的價格進行銷售。
第三,Lifestyle,特別是MODERN HOUSE等,還有餐廳、韓國的化妝品等。
我們的核心競爭是什么?我們自己覺得三個方面。第一,Partnership。其實我們來中國已經22年了,我記得十來年前韓國最重要的媒體過來采訪的時候他問我,你們核心的內容是什么?我跟他直接說了一句話,當時我在成都的時候你看哪有領導的家庭全部過來的韓國人嗎?他說沒有,他們回去了。今天我不是乙方的立場,我是甲方的立場,都是我們合作的非常好。雖然我不是中國人,可是我想努力,像中國的同胞一樣。
第二,差別化,包括差別的品牌,剛才有朋友說同質化的問題,我認為中國零售最大的問題是紅綠的太多,商場很多紅色、綠色、黃色,每個商場都有,同質化的問題。所以我們80、90,我們顧客想要的東西是什么。我們有輕奢的Luxury gallery,還有Modern House,包括53個餐飲品牌,可是我們還是需要進一步發展。
第三,Operation方面。雖然在中國是第一家,可是這是我們56家的購物中心,在韓國已經20年的零售經驗,也有Newcroe的購物中心。很多人問我,你們人的問題怎么解決?問的人太多了,已經都解決了。我們現在全中國7300家直營店,45000名的員工,他們準備好了。
還有差別化的設計,我參觀新的商場的時候很多保安不讓別人拍照,但我是幫他們牌。我跟我們設計師團隊說了,我們今年準備要開10家,每個店都是不同的設計,不同的概念。
我們的夢想是這樣,今年希望開10家,可能行業里面都已經出來這樣的信息,成都,包括上海,明年希望開30家以上。
我們希望2020年達到500家的規模,包括整個東南亞,應該說韓國100家已經達到了,這樣我們可以做的到500家的規模。我們2020年希望達到2000億的銷售規模。
其實我今天發表的時候,原來邀請我的時候我當時拒絕了,為什么?我們還沒有做好,還是不夠,只是走了一步而已,我們的規模很小,沒有什么好的。
可是我做了之后達到四個變化,一個是3倍的銷售出來了。第二,8倍的客流增長了。第三,以前年輕人很少,現在商場里面90%差不多的年輕人,而且不是很土的人,很時尚的人,非常好,所以最大的變化是這個。第四,去年開店的時候我是看到顧客很開心的跑過來,我們的同事,我們的營業人員,工作人雖然通宵工作的很辛苦,可是開心的接單。我們的合作伙伴的老板也是很開心,我們的董事長也是很開心,我也開心,就是秉承“Happy”。我三年以前聽到都是不好的信息,零售現在有問題,沒有一點開心的信息。可是我做了什么?雖然很小的一個店,可是開心的變化。
(來源:經濟觀察報 記者 安凌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