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百貨渠道無疑仍然處在零售寒冬的陰影之下,“中國38個城市百貨渠道中,2016年上半年整體化妝品市場銷售額下降3.5%。與去年同期相比,高檔品牌份額下降,低檔品牌份額上漲。”捷孚凱市場咨詢(中國)有限公司(GfK)董事總經理周群在2016中國化妝品百強連鎖會議百貨高峰論壇現場以翔實的數據表明百貨渠道在2016年1-6月的嚴峻態勢。
>>高端、護膚拉低百貨渠道化妝品整體表現
就整個百貨渠道而言,化妝品的銷售下滑與高端化妝品及護膚品的表現低迷息息相關。捷孚凱公布的數據顯示,即使在“3·8”這個特殊的節日里,整個百貨渠道化妝品銷量增長了2.6%,但在最終銷售額上仍出現5%的同比下滑。而更為明顯的一個趨勢則是:高端化妝品市場份額的下降以及大眾化妝品市場份額的逐步提升。
>>中國百貨商業協會會長 楚修齊
捷孚凱的數據線顯示,平均零售單價在430元以上的高檔護膚品市場份額由50.2%降至48.3%,而單價在120元以下的產品市場份額由11.1%增至14.9%。
在彩妝領域,平均零售價格在80元以下產品的市場份額也由13%增長至14.6%。與此同時,2016年上半年彩妝市場份額增長到21%,市場占比較大且客單價較高的護膚品市場下滑影響十分明顯。
>>上海百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王曉琰
在各個百貨渠道承受重壓的情形下,整個百貨渠道仍然處在快速擴張階段,且購物中心在百貨渠道的占比由2013年的12.3%增長至2015年的15.6%。在購物中心中,化妝品專柜數量穩步提升。
>>浙江歐詩漫集團有限公司商超事業部總經理 聶琦
而事實上,百貨渠道化妝品的低迷讓零售門店將目光由國際品牌轉向本土化妝品新貴。據聶琦透露,在百貨業態以及身居其間化妝品品牌表現都不甚理想的同時,歐詩漫在這一渠道卻表現出眾,1-6月銷售額同比增長50.1%,可比增長23.8%,在百貨商超渠道給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
>>百貨渠道突圍轉型遵循哪些原則?
作為在百貨商超中銷售額與利潤占比顯著的品類,化妝品品類的低迷僅僅只是傳統百貨業態發展難以為繼的一個縮影。
中國百貨商業協會會長楚修齊在2016中國化妝品百強連鎖會議百貨高峰論壇現場做中國百貨商業協會七屆二次理事(擴大)會議工作報告時指出,根據百貨協會調查的中國百貨現狀顯示,近兩年我國零售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網絡、購物中心等諸多因素疊加,傳統百貨經營處于下滑的趨勢,且據201家百貨企業數據統計,2015年除了整體銷售總額同比增長5.94%以外,企業的銷售利潤都呈現同比不等的下降。”楚修齊認為,面對嚴峻是市場形勢,企業應該使出洪荒之力積極轉型。
>>和君集團零售研究中心負責人 丁昀
同時他也表示,因不同企業所面臨處境不同,應有不同的轉型思路與路徑,而不要追求同質化。
以中國最早以及最大的百貨集團之一的上海百聯為例,其依據旗下不同網點的位置以及客流情況,積極推進商圈業態進行定位上的調整轉型。如旗下淮海755已轉型為時尚類為主、配套功能豐富的小型時尚購物中心;八佰伴進行體驗和功能優化進行改造;東方商廈調整目標為品類調整、客群聚焦;第一百貨將進行業態調整,塑造為海派文化新地標。
而來自和君集團零售研究中心的丁昀在理論角度為百貨渠道轉型提供了更多方向與角度。在丁昀看來,僅僅將傳統百貨店升級為購物中心并不能徹底改善其商業運營的眾多弊端,“只有運營功能化+專業化的運營思想,在功能上重視購買便利,在專業上突破業態、品牌的限制,研究消費者的購買欲望與需求理論,才能找到突破的最佳路徑。”
丁昀表示,消費者的購買欲望與其需求層次緊密相連,而決定其是否最終購買的核心因素隨需求層次而遷移;隨著需求層次的提升,價格對購買行為的影響程度越來越低,個性化的價值主張和專業導購的起著更重要的作用。“以終為始,從消費者需求出發,針對各層次需求布局不同策略,才能獲得消費者認可。”
(來源:化妝品報 記者 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