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獲得牌照后,支付寶、微信支付不僅能繼續服務香港商家,還能為香港普通消費者提供電子錢包、商家優惠等移動生活服務。
8月26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根據《支付系統及儲值支付工具條例》正式發放5張儲值支付工具(SVF)牌照,首批獲得者包括騰訊旗下WeChat Pay(微信支付海外版)、螞蟻金服旗下支付寶錢包、香港電訊旗下的Tap&Go(拍住賞)、TNG電子貨幣包和八達通的“好易畀”。
據新華社報道,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批出首批SVF牌照,標志著香港的零售支付發展進入新階段。實施SVF發牌制度,有利新的零售支付工具的推出及采用,同時又能保障使用者的利益,繼而加強公眾對使用有關產品與服務的信心,有助推動本地零售支付業務的創新及發展。金管局同時預計會在今年11月13日前批出第二批SVF牌照。
包括支付寶在內的4種支付工具的SVF牌照已即時生效,而由于八達通卡的電子支付涉及到舊有法律的修改問題,它的牌照將會與第二批獲得牌照的公司一同在今年11月份生效。
首批支付牌照獲得者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內地支付機構的代表:支付寶、微信支付。
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支付寶錢包依然擁有持續增長的用戶數量和日益增加的用戶黏性,市場占有率從第一季度的76.2%上升到了79.9%,穩居行業第一。今年3月,支付寶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其每天的手機支付筆數已經達到2500萬筆以上,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公司。
而同期,位列第二位的財付通(微信支付)市場份額則從一季度的12.9%下降到了8.9%。
兩者在內地市場競爭激烈,此次戰火燃至香港。在獲得牌照后,支付寶、微信支付不僅能繼續服務香港商家,還能為香港普通消費者提供電子錢包、商家優惠等移動生活服務,進一步打開了兩者在香港的發展空間。
事實上,支付寶比微信更早瞄準香港市場。早在2012年,淘寶就曾在香港7-Eleven發行不同面值的支付寶卡。2014年春節期間支付寶也與香港部分線下商戶達成合作,實現支付寶錢包支付。2015年8月,支付寶與莎莎合作推出“未來商店”,顧客對著攝像頭刷一下你的臉就能完成付款。
公開數據顯示,有近1/4的香港市民使用過支付寶服務,截至今年7月香港已有近6000家線下實體店鋪開通了支付寶付款。從接入商家數量來看,目前支付寶比微信要多很多。
不過去年6月份微信首次嘗試跨境支付,同樣與莎莎達成合作,莎莎香港約100家的線下門店全部引入微信支付功能。去年12月,香港華潤系200多家門店全面接入微信支付,涵蓋了華潤系旗下的華潤萬家、VanGo便利購、U購select、Voi_la酒窖以及健康與護理產品連鎖店華潤堂5個品牌。
不過這些服務主要還是提供給內地游客,此次在有“購物天堂”之稱的香港取得SVF牌照,意味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全球化戰略取得突破。
此前支付寶在中國臺灣、微信在泰國均收到過當地政府或金融監管部門的警告。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香港政府的放行顯得格外珍貴。在支付寶、微信獲得牌照后,香港用戶可以用港元來使用其提供的服務,這將為香港當地新興支付方式的發展帶來新的變化。
(來源:界面 記者 林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