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正在成為進口葡萄酒看重的渠道。尼爾森昨日發(fā)布《葡萄酒市場解析和趨勢洞察》報告稱,目前進口葡萄酒已占領1/4的市場份額,比重還在逐年上升。由于中產階級消費者看重購買便利性,便利店也同電商和大賣場一起成為購買進口葡萄酒的主流渠道。在便利店購買進口葡萄酒,日益像買啤酒一樣普遍。
中產階級助推
尼爾森2016酒類消費者研究中顯示,在全國一二線城市20-49歲的酒類飲用者在過去三個月的飲用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葡萄酒的滲透率達到了83%,也就是說83%的人在過去三個月喝過葡萄酒,已經與啤酒基本持平;并且從飲用頻次來看,這些消費者每兩三天就會喝一回葡萄酒,說明葡萄酒在中國飲酒人群中的普及度越來越高。
與此同時,進口葡萄酒在線下零售市場表現(xiàn)活躍。2015年葡萄酒整體銷售額和銷量增速分別為4.5%和2.1%,而進口葡萄酒銷售額增速為28%,銷量同比上升40%。有觀察人士指出,高端進口紅酒價格泡沫破滅,消費者回歸理性,葡萄酒進口國不局限于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各國進口紅酒都已經陸續(xù)出現(xiàn)在國內市場,越來越多高性價比的產品走進了消費者的生活。
葡萄酒的滲透率達到了83%,中產階級成為主要增長動力。尼爾森中國消費品研究總監(jiān)余美琳認為,“中產階級在葡萄酒上的消費潛力非常大,通過分析他們的消費特點和生活習慣,發(fā)現(xiàn)他們越來越注重購買的便利性,追求較高的生活品質”。
線下消費轉移
中產階級使得原本在街頭巷尾默默無聞的便利店在進口葡萄酒方面表現(xiàn)突出。事實上,線下購物的渠道選擇整體都在發(fā)生變化。尼爾森購物者趨勢調研發(fā)現(xiàn),在一線城市,41%的購物者前往賣場或者超市購物主要是定期的大型采購,38%的選擇是家中日常一般性補貨。從整體上看,平均每月光顧大賣場的次數(shù)從2011年的6.1次降低到2015年的4.9次,降幅19%,而便利店的光顧次數(shù)則從2011年的5次上升到2015年的5.2次。
鄰家便利店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一般情況下,便利店酒類選品要符合不同層次的顧客需求,基本覆蓋世界知名地區(qū)品種,其中紅酒品類占比高達50%左右,而價位主要分為30-45元的低價格帶,90-130元的中價格帶,180-200元的高價格帶。
隨著消費人群的擴張和消費頻次的提升,7-11、全家等便利店的進口葡萄酒品類和價位隨之日益豐富。據(jù)了解,在葡萄酒市場成熟的歐州、日本等國家,便利店由于其易于購買、產品性價比高等屬性,已經成為了葡萄酒重要的銷售渠道,而國內目前還處于葡萄酒市場的初級階段,因此便利店在渠道方面的優(yōu)勢還未凸顯。
便利店的機會
卡思黛樂中國區(qū)總裁殷凱表示,目前國內進口葡萄酒格局未定,中低端需求是市場主流,而便利店正對應了葡萄酒的中低端消費人群,因此未來其消費比例將得到提升。尤其是隨著煙酒店渠道的不斷萎縮,便利店的比重將進一步加重。
據(jù)中國海關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2016年上半年,葡萄酒進口金額為11.9億美元,同比增長27.8%。有業(yè)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內進口葡萄酒格局未定,中端需求是市場主流,而便利店正對應了這部分消費人群,因此未來其消費比例將進一步得到提升。尼爾森數(shù)據(jù)顯示,中產階級主要購買的是75元/瓶以上的產品。
中國品牌研究院食品飲料行業(yè)研究員朱丹蓬指出,如7-11、全家等便利店在單品選擇上會貼進現(xiàn)在主流消費群體的需求,并根據(jù)需求不斷調整產品種類。在目前的消費趨勢下,國產葡萄酒已經不能滿足、匹配主流消費的需求,所以一些便利店也日益注重進口葡萄酒的銷售和采購。據(jù)日本《朝日新聞》報道,在中國經濟明顯減速的情況下,日資便利店售賣價格較高的盒飯、增加進口商品種類,打造重視品質的商店形象,它們想方設法要打開正在壯大的中國中產階級群體的錢包。
值得注意的是,便利店的地理位置如商務區(qū)、小區(qū),大致區(qū)別了消費價格區(qū)間,未來進口葡萄酒或可借此對于消費人群進行精準分類,通過產品的差異化提升銷售。
(來源:北京商報 記者:邵藍潔 朱欣悅)
2016-09-30 17:47被設為精華,積分加20,金幣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