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勞動報》報道,近日,申城南京西路上的中信泰富廣場成為關注焦點。不少市民發現,該商場四樓店鋪陸續關閉。記者昨日探訪得知,中信泰富目前正在進行正常業態調整,四樓店鋪相繼空出屬正常商業儲備。知情人士則向記者獨家透露,作為滬上老牌小型購物中心,中信泰富廣場目前平均租金接近30元/平方米,這一水平高于很多同業。
迷你體量決定小眾定位
“商業管理是動態的,無論上海還是其他城市的百貨、購物中心,每年小調整、三五年大調整都是‘常規動作’。”中信泰富廣場相關負責人昨日回應時否認“關店”傳聞:“目前的調整是為了商場整體升級改造,4樓約60%店鋪將呈現新品牌。”
記者從業內了解到,滬上老牌商圈南京西路的“梅恒泰”最初開業時,外地顧客占到30%以上,而目前客群已發生了一定變化。中信泰富上述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充分挖掘周邊寫字樓白領客群,定位更年輕化,以服務年輕女性用戶為主。
記者了解到,同時作為上海最早定位藝術的商業體,中信泰富廣場的時尚沙龍曾推出過多媒體話劇等各種藝術活動。未來,除了品牌升級變化,顧客也能在商場找到自己喜歡的藝術項目。
一位接近該商場的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中信泰富目前平均租金接近30元/平方米,這一水平高出很多同業。“一些新開商場看起來店鋪滿租,也有一定客流,但背后可能犧牲的是‘真金白銀’———店鋪租金;當然一些商場‘養’了一段時間后,會進行調整,比如把原先聚人氣的業態調整為租金更高的零售業態。”
事實上,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要保持相當水平的租金,同時又對入駐品牌有所堅持,這不是一道簡單的商業課題。
調整后零售業占比65%
該知情人士介紹,滬上一些新商場零售業態占比近30%,餐飲占40%,其余為配套娛樂等。“而在南京西路,零售業態普遍達到65%-75%,中信泰富最高時甚至達到80%以上,這從商業發展角度來看是良性的。”中信泰富方面也坦言,隨著消費習慣的變化,商場也會“順勢而為”,此次調整后,零售業態占比將在65%左右。
“從體量來看,中信泰富可租賃面積僅19000平方米,屬于‘迷你型’購物中心,其業態比例無法參照大型購物中心,甚至一些百貨商場。”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一直以來,中信泰富的品牌定位集中于國際一線二線時尚,偏向個性化小眾群體,其引進的部分國際品牌至今在上海也只開了三四家店,而中信泰富店鋪則保持著旗艦店地位,“所以它本身也并非面向大眾化客群’。
(來源:東方網 作者:邰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