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大潤發確認在山東濰坊的濰一廣場店將于10月12日正式關閉,這是其進軍大陸市場19年來首次關店。大潤發董事長助理蕭邦宇向界面新聞記者確認了關店事實,并表示,關閉的原因是因物業糾紛而導致無法續約,“準確來說是廣場管理公司跟業主不合,導致店家跟賣場都受波及而無法正常經營�!�
據聯商網報道,在物業糾紛發生之前,大潤發的營業每年能保持10%的增長,如果不是客觀條件所限,大潤發仍能保持不關店記錄。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大潤發在中國擁有351家門店。
自1998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以來,大潤發確實是個會創造奇跡的賣場。
1998年,大潤發在上海閘北開出第一家門店時,家樂福、沃爾瑪、易初蓮花等外資同行早已于1996年前后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跑馬圈地。但大潤發在此后的十多年間,用其“賬期短、員工分紅計劃、選址由黃明端親自考察”等獨特的經營和管理理念發展壯大,并把中國大陸市場分成五個區,每個區域的策略都自成體系,又采取一種介于美式中央集權與歐洲門店當權的“均權制度”:總部保持集權,但分店可適當應變。
2009年底,大潤發以404億元的銷售額超越了家樂福(366億元)、沃爾瑪(340億元),當時大潤發的門店121家,單店銷售3.34億元,彼時家樂福(156家店)的單店業績為2.35億元,沃爾瑪(175家店)為1.94億元,其他外資零售如Tesco樂購、易初蓮花(后改為卜蜂蓮花)的單店銷售業績也多在2億元以下。
大潤發3億元以上的單店業績一直持續到2014年,此后兩年雖然有所下滑,但仍然比沃爾瑪和家樂福要高三成多。
六年來大潤發、家樂福、沃爾瑪單店業績比較(括號內為銷售額和門店數)
數據來源:歷年連鎖百強榜單
今年3月,零售咨詢公司凱度零售咨詢(Kantar Retail)發布的2015年中國PoweRanking®零售力量排行榜顯示,大潤發超越沃爾瑪成為快消品品牌商心目中的最佳零售商。
界面新聞記者今年專訪大潤發董事長黃明端時向其提問,這么多年一家門店都不關,真沒有“看走眼”的時候?黃明端透露,其實大潤發有兩三個門店可能已經到了關店的臨界點,例如江西有一個,“那個門店是因為門前修了高架橋把路封死,導致客流嚴重下滑,這屬于客觀原因導致。但大潤發的租約一般比較長,不會主動解約,所以會想辦法調整�!�
對于大部分賣場,大潤發目前也會做商品結構調整,比如增加生鮮、母嬰類,將生鮮面積增大到1000平方米(此前為600平方米左右),縮小一部分家電、服裝區域。
但在業態選擇上,大潤發的做法仍然青睞看似保守的大賣場模式。沃爾瑪此前探索過小型門店“惠選”,卜蜂蓮花所屬的正大集團開出了正大優鮮,定位生鮮便利店,家樂福也在去年開出了社區便利業態“Easy家樂福”,在業態的另一端,永輝加大了其精品超市“Bravo永輝”的快速拓展,還將北京大部分紅標店(傳統賣場)改造成了綠標的“Bravo永輝”,華潤集團也在兩個高端業態Ole和blt都有加速拓展的戰略規劃。
只有大潤發,除了已有的大賣場模式,以及母公司擁有的喜士多便利店業態,在業態創新方面并沒有像其做飛牛網那種激進,倒是去年7月在常州開了家精品超市“RH Lavia潤輝”,但這并非大潤發轉型的風向標,反而是大潤發為所在商業項目量身定做。
黃明端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大潤發賣場面積通常在9000平方米,外租戶1.2萬平方米,再加上停車位等需要四五萬平方米。而“RH Lavia潤輝”所屬的地產公司此前跟大潤發合作過三個案例,對方認可了大潤發品牌,希望大潤發仍然去開店。只是門店面積僅有3000平方米,跟大潤發常規賣場上萬平方米的面積相比遠遠不夠,大潤發才打算因地制宜試水開一個精品超市。但黃明端目前并未把精品超市或者高端超市業態列為發展戰略規劃中。
而此次因為物業糾紛,導致大潤發打破19年未關店的記錄第一次關店,以大賣場為主的大潤發恐怕也要更加謹慎選址以及與物業的合作。
(來源:界面 記者趙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