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百貨不好做,但是中國電商卻十分紅火。這也是不少外資百貨如梅西百貨、House of Fraser在本土經營乏善可陳甚至比較凋零的情況下選擇入駐中國電商平臺的原因。
又有一個外資百貨這么做了,這次是日本的三越伊勢丹控股(下簡稱三越伊勢丹)。它近期入駐了天貓國際,“黑五”將正式營業,大概是為了迎合國內聲勢越來越高的海淘購物節。
三越伊勢丹控股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百貨集團之一,在日本有27家百貨公司,在世界其他地區有31間百貨。在中國內地有4間伊勢丹百貨和1間三越百貨。
它天貓店銷售的產品主要是服飾和鞋履,也有一些日用雜貨和母嬰產品。從它的天貓主頁來看,三越伊勢丹著重突出了它的自有品牌,包括母嬰品牌KISETTE、戶外服飾品牌 Foxfire、少女服飾 Paul & Joe Sister 等等。目前來看每個品類下的產品種類還不夠多。
三越伊勢丹還會利用實體商場的資源,為線上消費者提供修理加工等售后等服務。不過伊勢丹目前在中國的店鋪很少,只有上海、天津和成都的消費者能用到這些服務。
這個日本最大的百貨公司(之一)的經營情況不容樂觀。2016 財年下半年(4 ~ 9 月)他們的銷售額下降了5.2%,為5821 億日元(約361.5億人民幣),經營利潤猛跌了57.9%,凈利潤下降了23.3%,為83.4億日元(約5.2億人民幣)。
在財報中,它提到主要原因有日本國內的消費者消費需求疲軟。雖然入境旅游還不錯,但因為日元升值,游客的消費熱情不如前一年那么高漲了。
7月,《日經新聞》就曾報道過中國消費者在日本消費奢侈品大不如前,拉低了客單價,影響到了定位高端的三越百貨。另外,彭博Intelligence 的分析師 Thomas Jastrzab認為,相比于在日本百貨公司“爆買”,外國游客其實更偏愛藥妝店。不難理解為什么三越伊勢丹計劃在天貓銷售一些中檔價格的產品。
雖然整體還在盈利,不過三越伊勢丹計劃在 2017 年初關閉兩家日本的百貨店。 其實日本百貨公司近期都多少有點凋零,比如說,7-Eleven的母公司柒和伊的百貨業態也不太行,百貨部門在2016年第二季虧損了1.8 億日元。它計劃在 5 年內關閉 40 家旗下日本的伊藤洋華堂商場。
(來源:好奇心日報 董芷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