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肯定,中國市場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中國消費者擁有巨大的消費能力。不過,中國日益復雜的消費環境,不但讓競爭更加激烈,同時正在向后來者關上大門。
據South China Morning Post(簡稱SCMP)南華早報報道,Ralph Lauren Corp. (NYSE:RL) 拉爾夫·勞倫集團日前關閉了其位于香港Causeway Bay銅鑼灣Lee Gardens 利園的旗艦店。Ralph Lauren 拉爾夫·勞倫Lee Gardens 利園旗艦店開業剛剛兩年,于2014年10月開業,至關閉僅僅兩年時間。
回應關店消息時,Ralph Lauren Corp. 拉爾夫·勞倫集團方面稱,這是集團戰略和金融計劃的一部分,公司正在重新部署門店,關閉無利可圖門店模式和業務。
面積達20000平方英尺的利園店是Ralph Lauren Corp. 拉爾夫·勞倫集團大中華擴張的重要一步,與2013年開業的Landmark Prince 置地太子大廈旗艦店一起,是集團中國戰略的“橋頭堡”。
Lee Gardens 利園旗艦店的關閉不但是該集團中國計劃的失敗,可能亦預示著,中國市場對該集團更加遙不可及。該公司曾在2012年發布中國市場2015年60店計劃,而彼時計劃的發布者Ralph Lauren 拉爾夫·勞倫本人如今已經辭去集團首席執行官職位。
Ralph Lauren Corp. 拉爾夫勞倫集團過去幾年一直陷入不斷的重組,推到再來,重組的往復之中,2105年,該公司和
76歲高齡的Ralph Lauren 拉爾夫·勞倫在2015年9月底讓賢,來自Gap Inc. (NYSE:GPS) 蓋璞集團旗下Old Navy 老海軍品牌的全球總裁Stefan Larsson 在2015年10月走馬升任Ralph Lauren 拉爾夫·勞倫集團首席執行官。
Stefan Larsson 上任后繼續為Ralph Lauren Corp. 拉爾夫·勞倫集團進行重組,不過作為職業經理人的Stefan Larsson 對公司的“動刀”顯然要遠遠狠過創始人本人。
Ralph Lauren Corp. 拉爾夫·勞倫集團年中發布的、命名為“Way Forward”的重組計劃。計劃包含關閉超過50間零售門店、裁減約1000個職位(占全職員工總數約8%)、除掉三層管理層、重新聚焦奢侈產品線Ralph Lauren 和兩個較低端的品牌Polo 及Lauren。
新CEO上任后,Ralph Lauren Corp. 拉爾夫·勞倫集團的業績不但絲毫沒有改善,反而更加惡化。
據無時尚中文網數據,截止2016年10月1日的2017財年二季度,該集團凈利潤同比暴跌71.9%至4500萬美元,去年同期為1.60億美元,EPS 也從1.86美元下降至0.55美元。期內,集團同店銷售錄得8%的大幅下滑,固定匯率計跌幅更達9%,而市場預期的跌幅為7.4%。凈收入按年下跌7.6%至18.21億美元,符合市場預計的18.1億美元,北美本土市場12%的跌幅被國際市場2%的增長部分抵銷,期內美國百貨公司渠道的低迷繼續打擊集團銷售。
盡管如此,但受到“重組”這一“護身符”護身,華爾街依然對美國集團看好,認為Ralph Lauren Corp. 拉爾夫·勞倫集團可以在Stefan Larsson 手下重振。
奢侈品及服飾零售行業研究咨詢投資機構No Agency創始人唐小唐表示,Stefan Larsson 的計劃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Ralph Lauren Corp. 拉爾夫·勞倫集團的盈利能力,但對于集團的壯大則很難起到效果,實際上,更可能是集團的規模會萎縮,但財務狀況更加健康。
Stefan Larsson 上任后的精簡計劃發布或者財報日,Ralph Lauren Corp. (NYSE:RL) 拉爾夫·勞倫集團的股價往往或被爆炒。
據無時尚中文網數據,自2015年9月30日宣布Stefan Larsson 接任CEO至2016年12月8日周四收盤,該集團的股價累計有7.85%的跌幅,而同期S&P 500 標普500指數漲幅高達16.99%。
不過,2015年11月5日,Ralph Lauren Corp. 拉爾夫·勞倫集團發布Stefan Larsson 上任后第一個季報時,該集團股價當日一度飆升26%,創15年最大單日升幅。
唐小唐稱,美國零售公司基本面都普遍疲弱,毫無長期投資價值,因此,投資者只能通過事件或者財報日進行短線操作獲利,這亦加大了零售股財報日的波動以及一些惡意的投資消息。他指,
據SCMP南華早報統計,由于無法承擔昂貴的租金,近期香港中環、銅鑼灣有大量的國際品牌撤店,包括美國快時尚品牌Forever 21關閉50000 平方英尺的旗艦店、 英國市場品牌Paul Smith 關閉時代廣場旗艦店、美國青少年服飾品牌Abercrombie & Fitch 關閉Pedder Street 畢打街Pedder Building 畢打行開業四年的旗艦店。而上年Tag Heuer 泰格豪雅和
上述品牌的關店與香港零售市場的疲弱有相當關系。截止2016年10月份,香港零售市場已經連續下跌20個月。同期香港市場零售租金亦有所下跌,不過作為曾經零售租金最貴的市場,盡管2015年和2016年均有10-15%的跌幅,但是多數零售商仍無法承擔,而租金成本一直是零售商最大的負擔。而在香港零售市場剛剛出現谷底反彈,還未正式重現增長時,地產行業表示,租金已經見底。據第一太平戴維斯副董事總經理袁志光此前接受香港媒體預測稱,2017年香港市場旺鋪租金將止跌。
與香港零售市場的低迷相比,中國大陸零售市場盡管急速放緩,但仍有增長。不過,唐小唐指出,服飾市場的整體增幅低于雙位數基本可以認為是成熟市場了,而成熟市場對于新的進入者來說意味著更多的成本、更大的投資,同時還要承擔更激烈的競爭和更大的失敗幾率。
美國品牌Abercrombie & Fitch、英國品牌New Look都是中國市場新的“入侵者”,而目前擬進入中國市場的還包括瑜伽服品牌Lululemon、內衣美容品牌Victoria’s Secret 維多利亞的秘密,不過上述四大品牌所屬的集團,目前境況都相對糟糕。Abercrombie & Fitch Co. (NYSE:ANF) 自不用說,業界甚至認為該集團最終難逃破產一劫;Victoria’s Secret 維多利亞的秘密目前正在陷入衰退;投資行業認為剛剛發布財報的Lululemon Athletica Inc. (NASDAQ:LULU) 受益于“運動休閑”潮流,同樣也會在這股潮流衰退時“翻船”,不過,該公司矢口否認是“運動休閑”定位,號稱自己是專業運動品牌;New Look Group Ltd. 最新的季報亦顯示,該集團2017財年上半財年的銷售及盈利均大幅倒退,擴張風險加劇。
上述四大集團中實力最雄厚的無疑是Victoria’s Secret 維多利亞的秘密母公司L Brands Inc. (NYSE:LB) ,不過,唐小唐認為,Victoria’s Secret 維多利亞的秘密在中國市場的試水一旦得不到積極響應,該集團應該重新考慮其對中國市場的投資。
Victoria’s Secret 維多利亞的秘密中國大陸首間銷售內衣產品的綜合旗艦店將于明年初開業,該店選址為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此前位于上海淮海路的旗艦店。
過去三年,盡管中國奢侈品市場衰退、服飾零售市場增長放緩,不過淮海路等北上廣標志性核心零售街區的租金非但沒有下滑,反而仍持續上漲。
“實際上很多品牌已經看到了這個困難,不少品牌已經通過取道天貓來進行測試。”唐小唐評論稱,中國市場正在向國際品牌關上大門,至于那些試圖通過天貓曲線進駐的,他表示,這不但不能為品牌進入中國市場提供幫助,實際上電商先行的策略還會稀釋品牌的忠誠度和認知度,因為電商的體驗性永遠無法與實體店相比,而品牌的第一印象,對于消費者的重要性來說毋庸贅述。
(來源:無時尚中文網 作者 史黛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