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卜蜂蓮花超市大門緊閉
12月9日,本報接到讀者電話報料,丁字橋農業廳旁邊的卜蜂蓮花(原易初蓮花)超市沒有任何征兆就突然閉店,貼出內部裝修告示,但仍有不少市民不知道超市未營業前來購物,市民手中購物卡內未使用完的金額該如何解決?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超市究竟遭遇了什么?
探訪
7日突遇閉店 顧客員工均未提前知曉
9日下午,卜蜂蓮花武珞路店大門緊閉,門口張貼的告示顯示,超市從7日開始閉店裝修改造,顧客持有的蓮花卡退現、積分兌換、商品售后等問題后續將由專人妥善解決,具體時間、地點另行通知。
附近一名藥店工作人員表示該店閉店很突然,之前一點征兆都沒有,7日早上還有不少卜蜂蓮花的員工來上班,都被關在了員工通道大門外。
家住附近的市民李先生稱,該商場至少開了11年。2005年,剛上大學的他在該商場一樓買了第一部手機,近幾年還曾多次來該商場購物。“當時還叫易初蓮花。”他說,商場有三層,一樓有珠寶店、藥店、服裝店,幾家餐館,后來還開了美食城和兒童游樂場,“兒童游樂場中途以裝修名義換過一次老板,先前辦的會員卡拖了很久才能重新啟用”。前兩年,二樓和三樓都屬于超市,其中二樓以生鮮食品、水果為主,三樓有糧油、服裝等。后來超市面積縮小,三樓幾乎有一半改為家用電器商店。
昨晚7時,記者再次來到這家超市,看到大門依然緊閉,門前只有一家蛋糕店在營業。蛋糕店內貨架有些空,3名店員表示,他們不會關店,還打算做雙十二促銷,商場關門后,他們拿不準到時會有多少顧客,怕上貨太多賣不完。
回應
將盡快做出處理 等待總部出臺詳細方案
超市側邊的員工通道大門前,也貼出了一份針對招商區租戶、供應商的通知,稱由于內部裝修改造,原合同無法履行,將于本月31日終止,請盡快處理后續事宜。
9日,在武漢總部辦公區,不少卜蜂蓮花的原職工正在等待公司給出處理意見。“卜蜂蓮花寶豐路店7號也關了。”從寶豐路店開業就入職的夏女士,是2008年調到武珞路店來的,她說,6日晚上10時下晚班的員工11時接到通知第二天閉店,7日早上,不少上早班的員工吃了“閉門羹”,問了經理才知超市突然閉店。夏女士表示,不少員工在勞動合同未到期的情況下,只拿到了一張寫有多少錢的紙條,后來員工們自發組建微信群向公司“討說法”,9日下午五六點,有員工相繼收到了銀行到賬信息。
對此,武漢易初愛蓮超市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鐵女士表示,眾多消費者擔心的購物卡退現問題,正在等總部正大集團出臺相應的細則,她承諾會給消費者一個妥善安排,時間可能是下周。
鐵女士坦言,該店有兩三百名員工受閉店影響,正式工和派遣工已得到妥善處置,目前正與退休員工進行溝通,等待總部出臺處理意見。鐵女士稱,該店目前只是轉型升級,可能轉往其他業態,更多問題由總部對外事務部負責人解答,不過截至發稿前,記者未接到相應負責人答復電話。
分析
面臨現代商業沖擊 或因內部管理不善導致
作為最早一批進入江城的外資超市,卜蜂蓮花在2001年進入武漢,并在竹葉山開出第一家店。隨后3年陸續開出寶豐路店和武珞路店。不過,2014年竹葉山店關門,如今的武珞路店、寶豐路店前景堪憂。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營銷管理系主任杜鵬認為,在市場競爭下,單店形式的大賣場業態商業模式早已落后于現代商業潮流,商家必須通過管理意識、管理能力的不斷突破才能勇立潮頭,“沃爾瑪跟京東在合作,盡可能規劃各個渠道,打通各個毛孔、細胞,雖然在互聯網信息時代也會有危機,但是在向互聯網方面不斷積極努力發展。”
公開資料顯示,在香港上市的卜蜂蓮花母公司為泰國的正大集團。1995年,正大集團聯手沃爾瑪,將易初蓮花引入中國,1997年,第一家門店“易初蓮花”在上海開業。2008年易初蓮花更名為卜蜂蓮花。
業內人士認為,企業架構沒布局好、人事調整頻繁、業務搖擺不定、布局失利等諸多因素使卜蜂蓮花早已失去市場競爭力。
(來源:楚天金報 記者魏寧菲 李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