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我在六年前寫就的文章,編入了我的第一本書《店長應該這樣當》的第二章第六節,這本書也創了店長門店管理類書籍加印次數最多的一個奇跡,上市以來加印13次,當時上市不到三個月全國各地就出現盜版書籍。
今天,又在微信朋友圈看到N多微信公眾平臺在轉載這篇文章,一如既往,所有的內容都沒改,唯一就是把我這個作者給改了。
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有太多太多這樣的事情,我也不知有多少文章被人直接挪用,更換他名。無意其他,既然這么多年這么多人依舊在轉載,說明還是有用,那就再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誰在趕走我們的顧客?——你還在給顧客“判刑”嗎?
案例:
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
有一天大清早,導購員文佳正在店鋪里忙碌,準備迎接一天銷售的到來,這時店鋪里來了一個顧客,但這個顧客和一般的人不太一樣,是個殘疾人,大概是從小患了小兒麻痹癥,腿腳不方便,是個瘸子。這個顧客一進門就面無表情,自顧自的看了一下,文佳還是按照平常的接待標準,熱情的招呼了這個顧客,并且細心的了解他的需求,幫他選擇合適的商品。一段時間的交流之后,這個顧客的臉上慢慢緩和了起來,開始打開心扉和文佳交流,最后在他們店鋪一次性買了六條褲子。
事情發展到這里,似乎也非常普通,關鍵是這個顧客在買單之后說了一番話,讓文佳印象頗深。臨走時他說:“我今天就是來買衣服的,可我走了四五家店,他們沒有一個人理我,所以我就想,哪家招呼我,我就在哪家買。買完后還要拎著回去,氣死他們!”
當時文佳不禁啞然失笑,但現在回想起來,這個顧客心里這樣想是很正常的事情。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更何況是來消費的“上帝”。他有這樣的心理也非常正常,換做我們也是一樣。這個腿腳不方便的顧客大清早來逛街,這么辛苦的一家店挨一家店走來走去,肯定不是為了炫耀走姿,而是有需求的。即使他沒有購物需求,出于職業道德,我們也應該對所有的顧客一視同仁,給予同樣的禮遇。
我的學員曾給我講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案例。
成都某高檔商場,某日客流不多,**專柜的導購小余一個人在柜臺里百無聊賴。這時,專柜進來一男顧客,穿著邋遢,渾身灰塵斑斑,根本不像買衣服的,尤其刺眼的是腳上赫然穿了一雙下雨天才穿的黑色雨膠鞋,而在雨膠鞋上面,還星星點點的布滿了石灰、水泥,儼然是一副工地上的民工相。當時她不禁心想,真是個神經病,怎么民工也跑到高檔商場來了?嘴巴里不冷不熱的冒了一句:“歡迎光臨”之后,就開始做自己的事情。這個“民工”也知趣,看了一眼就走了。誰知道20分鐘后,“民工”又來了,開始在店里翻動商品,小余沒好氣地盯著“民工”的衣服想,你能買得起嗎?別把我們衣服搞臟了。好在“民工”翻了兩下就不翻了,又走出了**專柜。小余嘴巴里不由得冒出三個字“神經病”。
結果半小時之后,一條爆炸性新聞在同一樓層另一高檔男裝柜臺傳出來,那個“民工”在他們柜臺一次性買了五萬多的衣服!成交了一個大單!原來,那個顧客是建筑規劃設計院的高級工程師,非常敬業,常年在各個工地上奔波,好衣服也搞得不像樣子,確實很像民工,但其實很有實力。而且他購物非常爽快,也非常忠誠。從此之后,這個顧客每年都會來這個專柜四次,春夏秋冬,每次都會把一個季節的衣服采購完。成了那個專柜的貴賓。
了解到這些,小余不禁后悔莫及。
我們前文所提到的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喬?吉拉德也用他的真實經歷來說明了每個顧客絕不可忽視,并給我們做出了絕好的榜樣。
有一天,一位中年婦女從對面的福特汽車銷售商行,走進了吉拉德的汽車展銷室。她說自己很想買一輛白色的福特車,就像她表姐開的那輛,但是福特車行的經銷商讓她過一個小時之后再去,所以先過這兒來瞧一瞧。“夫人,歡迎您來看我的車。”吉拉德微笑著說。婦女興奮地告訴他:“今天是我55歲的生日,想買一輛白色的福特車送給自己作為生日的禮物。”“夫人,祝您生日快樂!”吉拉德熱情地祝賀道。隨后,他輕聲地向身邊的助手交待了幾句。
吉拉德領著夫人從一輛輛新車面前慢慢走過,邊看邊介紹。在來到一輛雪佛萊車前時,他說:“夫人,您對白色情有獨鐘,瞧這輛雙門式轎車,也是白色的。”
就在這時,助手走了進來,把一束玫瑰花交給了吉拉德。他把這束漂亮的花送給夫人,再次對她的生日表示祝賀。那位夫人感動得熱淚盈眶,非常激動地說:“先生,太感謝您了,已經很久沒有人給我送過禮物。剛才那位福特車的推銷商看到我開著一輛舊車,一定以為我買不起新車,所以在我提出要看一看車時,他就推辭說需要出去收一筆錢,我只好上您這兒來等他。現在想一想,也不一定非要買福特車不可。”
后來,這位婦女就在吉拉德那兒買了一輛白色的雪佛萊轎車。
正是這種許許多多細小行為,為吉拉德創造了空前的效益,使他的營銷取得了輝煌的成功。
分析:
作為終端的銷售人員,千萬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去武斷的評價別人,很多時候是根本看不出來的,尤其是在一些南方的城市。例如在廣州,顧客大都穿著一條牛仔褲,一雙波鞋,根本看不出來顧客的實力。
所以,要真誠關注我們的每一個顧客,每一個人都可能為你帶來無窮的價值。
每天你的客流只有這么多,放走了一個,又趕走了一個,今天你的業績也就沒啥指望了。
有時候顧客在我們這里沒買,待會你就發現,他在另外的柜臺買了,而恰恰這個款式我們這里也有類似的。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要好好檢討,為什么類似的東西,沒有在我們這里買呢?是誰趕走了我們的顧客呢?
銷售行業普遍容易存在的一個問題是挑客,尤其是一些高檔品牌的導購。往往會存在這樣的情況,顧客一進門,遠遠的,我們的導購在喊出“歡迎光臨”之后,就開始給顧客“判刑”了。所謂的判刑,就是上下打量,判斷這個顧客是否是我的顧客群,是否有實力購買,可能會買幾件……有時你可能會覺得這個顧客不是我們的消費群體,就忽略他們,或者沒有盡心的去服務,但往往有可能忽略的是銷售。這些顧客完全可以感受到你是否重視他。很多時候,銷售都是從我們的手指縫里溜走。是我們自己,在趕走我們的顧客,趕走本該屬于我們的銷售業績!
錦囊一:把每一個顧客當成你今天的最后一個顧客
不要輕易放棄來到你柜臺的每一個顧客,更不要老是期望他轉了一圈還會回來,機率太小,不要冒險。相鄰的品牌太多,太相似,顧客有很大的選擇余地。要讓顧客來了就走不了,但又不能讓他反感。盡量多跟他聊,挖掘顧客的真實想法,真正關注這個顧客的需求。
不到最后一刻,不要輕易放走一個顧客。要盡量讓他在柜臺多停留時間(一方面也是人氣)。成功就在于一剎那,成交也就在于一剎那。如果你有強烈的欲望想服務好這個顧客,想成交,顧客能感覺得到。銷售就象兩個對手在打心理戰,當某一方在氣勢上先戰勝對方的時候,贏的幾率肯定更大。而作為顧客,很多時候,他也就買了。
錦囊二:一個也不能少
例如:當顧客向你問路或詢問某某品牌(競爭對手)在哪里時——
回答:您想選什么類型的衣服呢?有的顧客可能就會回答,那你就告訴他我們也有這類的,您可以進來看一下,買不買沒關系,可以先看看有沒有合適的,了解一下我們品牌。在看的過程中,是不是就增加了銷售的機率?
如果顧客不理,執意要問,或者看了不喜歡,那再告訴他,某某在哪里,怎么走,如果你看了沒合適的,可以再回來選擇一下我們,我們是****。
一定要有這樣的一句話,這樣,顧客對你的印象才會加深,才會增加他再次進店的機率。顧客進店的機率就是你成功的基礎,如果連進店的機率都沒有,服務從何談起?又從何做起呢?一定要把握機會主動邀請顧客!
錦囊三:以一顆愛心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同樣回報你。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事情發生在南京某高檔商場。一品牌專柜導購正在迎賓,看到從過道走來一個顧客,手捂著肚子,滿頭大汗,滿臉痛苦。這個導購當時心里想著,這個人好可憐哦,是不是生病了,憐憫之心油然而生,就主動走向過道,攙扶顧客到專柜的沙發上休息,并給顧客倒了一杯水,事情就這么簡單。四天后,這個顧客又來了,但這次是由別人推著輪椅把他推過來的。原來,顧客那天胃不舒服,后來當天就去了醫院,做了個胃部的小手術,但因為剛做完手術,傷口沒有愈合,醫生不讓他劇烈運動,所以就由別人推著輪椅把他推過來。他看到這個導購正在疊一件貂,就說剛做完手術,胃寒,不能受涼,問貂多少錢,導購說三萬八元,顧客便二話不說,原價買走。現在,這個顧客已經成了他們的老顧客。
顧客其實是很容易被滿足的。不過現在很多銷售人員服務的過程中,夾雜了太多的商業利益,缺乏真正的關注和愛心,如果你真的出于一顆誠心為其服務,他是很容易被感動的!
例如,在顧客需要幫助的時候多去關注,也許你的一個微笑,一聲問候,一個電話,一杯水,一句話,都可以給顧客帶來溫馨的感覺。
有些時候,顧客是被我們趕走的,不要給顧客“判刑”,用你的愛心和誠心真誠對待,相信定會贏得顧客的真心,繼而提升業績,再創佳績!
歐陽寄語:
銷售無處不在,身邊的每個人都是我們的潛在顧客。
作者:歐陽海淼,資深門店管理專家。《前沿講座》電視欄目專家講師,《服裝時報》、《中國美妝》《母嬰商情》《店長》等多家媒體特約專欄撰稿人。
歐陽老師實戰管理書籍《店長應該這樣當》創造3年重印13次的發行奇跡,位居全國同類書排行榜前列。她還著有《導購應該這樣管》《我就是你要的旺店女王》《店長應該這樣當(升級版)》,其著作被多家零售企業選作門店教科書。
1139256235@qq.com- 該帖于 2016/12/22 14:40: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