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我是這樣看待我們現在的零售業的。一是我們在這個圈子里呆的太久了,沉浸其中太久了;在技術管理方面精益求精本無可厚非,但很少有人抬頭看看零售以外的世界到底在發生什么。二是業態的全面提升方面動腦子的人太少了,難道我們就一直這樣下去不求改變?三是,不管什么業態,盈利是第一位的,不管黑貓白貓。現在的商業零售模式和原來不一樣了,我們的經理人還在盯著銷售、毛利不放。各位研究過淘寶的盈利模式嗎?研究過360的盈利模式嗎?研究過瓜子二手車的盈利模式嗎?新型的盈利模式舉不勝舉,數不勝數。但我們看不見。十年前,零售靠商圈,現在零售要靠網絡。李克強總理提出傳統行業互聯網+的模式,各位嘗試過嗎?各位,考慮一下吧。你玩不過京東淘寶,就不要在這里夜郎自大了。這幾天我在這里看了些所謂專家的文章,說實話比較失望。因為,各位說的十幾年前就有人在說,沒有一點新鮮味道。有一天,京東淘寶物流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改進,他們的線下無人值守門店遍地開花的時候,各位,大家還研究什么?
服務與商品其實關系是包含于被包含的關系,商品的供給在超市的服務內容內所涵蓋!不應該是單列項,所以,樓主說服務與商品孰輕孰重最多算相對狹義的命題!
另外,如拋開狹義與廣義不談,商品本身則是超市存在的基礎,無商品?無飽滿而富有選擇性的商品結構(寬度、深度)?用什么來服務顧客呢?如果僅有服務無商品,那么,我們還能說這個業態真的是在零售范疇?而不是純服務的第三產業?因為商品才被稱之為零售,所以說商品很重要,至少是零售業態根本!
服務則是商品價值的放大器,商品是服務的根本,服務在提高商品的附加值的同時,避免商品同構化競爭,提高零售商的核心競爭能力!亦是我們常說的體驗型購物或顧客體驗……
服務與商品廣義上說是包含、被包含的關系;狹義理解則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服務因商品而存在,商品因服務更好體現價值!
許昌胖東來算不上史詩,但絕對是1個傳奇。嚇得當年第一巨頭沃爾瑪與任何集團連鎖超市不敢進來。進來的所有百億巨頭都慘死。到今天還是靠服務取勝,也就是如果你買他們產品問題,在國外他會包機給你送去1螺絲。你化妝品用完了也可以全額退款。全國唯一服務性行業周二全體休息。
初期員工家屬絕癥,企業拿出80W,當時我們工資600-1200,東來清潔的3000-4000。
賑災個人企業捐款5000萬。
胖東來電器標語:哪怕你買的電器企業不在了,別擔心胖東來還在。
胖東來超市:我們不是超市,我們是想讓整個城市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