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浙江臨平萬悅城店是物美在華東地區開出的第53家大賣場,開業當天更是以“人人從從眾眾,滿滿都是人”的火爆場面驚動全城。只有3500平米自營面積的門店開業兩日交易次數均過萬,銷售日均未稅過百萬。面對如此火爆的場面,連賣豬肉出名的北大才子陳生也點評該店“在(實體店日益艱難)這個情況下還有如此火爆的景象,物美屬于稀有物種吧!”。
然而熟知物美的人都清楚,物美現在的實體店已不再是傳統意義的門店。
物美的每一個舉動總能引起業內普遍關注,這兩年在與多點深度合作的基礎上,4月與漢朔科技合作,首先在華東區門店全品類上線智能電子價簽;并且實現銀秤合一。
5月物美聯手多點的手機自由購在門店落地,實現顧客的自由購物和自主結賬。物美頻頻出招新零售,從渠道到商品,從購物選擇到支付方式多樣化,從前臺經營到后臺管理,其給業內留下的印象卻是章節有法,有條不紊。
5月22日下午,在杭州出席萬悅城店開業的物美商業集團執行董事、首席運營官于劍波博士在百忙之中接受了《聯商網》專訪。
▲物美商業集團執行董事、首席運營官于劍波博士
一、物美探索新零售的根源在哪?
或許是基于對事情起因、經過和結果思維的嚴謹性,于劍波博士首先談到物美擁抱互聯網下的零售轉型起因。早在互聯網初興之時,物美就在美國做了一項專題研究,研究的主題是互聯網對實體零售的影響與對策。
研究得出的結果就是物美在其創始人張博士的極富前瞻性的頂層設計與親力指引下,從此開啟了全面擁抱互聯網,徹底回歸零售本質之路。
于劍波博士認為物美擁抱互聯網,首先是要擁抱互聯網“自以為非,快速迭代”理念。不斷否定自我,否定過去模式或經驗,永遠覺得自己做得不好還能做得更好。互聯網摒棄了過去千店一面和千品一面傳統模式,因為互聯網和大數據已經擊穿了傳統零售業店鋪與顧客的模糊關系。
其中最大的變化是消費需求的變化,消費已經從過去的大眾化同質化時代進入互聯網時代的個性化小眾需求的時代,其表現就是消費者從被動要求到隨時要求,隨地要求,隨心所欲的要求,這就必然導致零售業在格局和布局上發生重大調整。
中國零售已經進入全面轉型時代,傳統實體店向互聯網的全渠道消費生態的轉型成為必然。主要變化體現在以下四點:
第一:由千店一面、千品一面向個性化的小眾消費時代轉變;
第二:由慢慢長大向快速迭代轉變,反映能力和效率的要求已不容遲疑;
第三:由顧客圍繞著企業轉向企業圍繞顧客轉變;
第四:由瘋狂促銷為主向以自有品牌、堡壘商品等內容(商品)為王時代。
二、為實現新零售轉型,物美進行了全面自我變革
于劍波博士告訴《聯商網》,只有把互聯網變化研究清楚,才能推進由傳統的單一實體店向多業態的全渠道新零售模式轉型。否則你就沒有資格進入下一輪零售競爭。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物美在全渠道零售、全渠道供應鏈、大數據應用、移動支付革命和回歸零售本質等方面進行全面務實的改革調整。
變革調整一:打造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支付技術基礎支撐的線下實體店、線上電商水乳融合(而不是水油分離)的全渠道零售生態。
于劍波博士認為,正是基于對互聯網的全新認識,物美才打破傳統單一實體店模式,重構線上線下的全渠道經營模式。
首先是強化線下實體門店:于劍波博士認為實體店在未來的作用會更凸顯。物美在布局上堅持區域第一策略,門店在不斷優化中發展。
根據《聯商網》此前報道,2016年物美僅大賣場業態就新開門店42家,開店數量比2015年翻了一倍。其中京津冀區域18家,華東區域15家,而新華百貨在寧夏陜西內蒙也開出9家大賣場。根據AC尼爾森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物美在北京商超領域的市場占有率已穩居北京老大地位;而在杭州,物美占大賣場的市場份額也已經躍居前列。
物美不僅在北京發展強勁,在華東的發展勢頭也非常好,于劍波博士告訴《聯商網》:“2013年華東只有10家店,到今天已經有53家門店。”據了解,物美未來幾年仍將以每年15到20家店的速度深耕華東市場。
同時是建構戰略合作的線上多點:成立于2015年4月的多點與物美形成深度一體化后,通過商品、供應鏈、門店商圈、技術、模式、門店管理、收銀支付以及用戶改造等進行全面升級,賦能門店。
年初多點進入華東市場,3月,秒付功能上線,5月,華東配送縮短至59分達,5月16日起,多點華東地區率先選取杭州18家物美門店,將配送分別提速至59分達、半日達,配送范圍覆蓋全部“大杭州”地區,即主城區及所屬7個區縣市。
而于劍波博士告訴《聯商網》,華東所有門店將于6月1日全部實現自由購,足以看出多點在杭州發展速度可謂驚人。
就在《聯商網》采訪之際發現,物美望江店已加上了多點網上好超市標識,店內宣傳也突出了多點秒付和59分鐘飛速達。在望江店專門有一塊被稱為多點前置倉的區域,工作人員告訴我們,整個前置倉有500多支常規商品和200多支生鮮和日配商品,以確保快速反應和節省分揀商品的時間。
▲多點前置倉區
而最新的生鮮電商APP活躍用戶調查顯示,多點APP月度活躍用戶在282萬,以絕對優勢排名全國生鮮APP第一,比第二名京東到家足足多出90萬活躍用戶,并且仍保持98%的同比增長率。而多點取得這個成績實屬不易,因為多點僅僅在北京和杭州兩個城市提供服務,而杭州也只是年初才剛剛進入,運營時間不足半年。
多點為物美門店實現賦能,走出一條與傳統電商不同的道路。實現會員電子化、多點秒付和自由購,從而滿足年輕消費群體少量高頻高效率購買習慣。多點則相當于會員卡+全能錢包+線上下單線下配送(剛需商品59分鐘到達,其他商品半日達),從而為物美達成區域第一戰略再添臂力。
變革調整二:用互聯網與大數據技術改造傳統經營
首先,物美依據POS機上的銷售數據,實現門店商品的自動補貨。提升員工效率和補貨精準度,有效控制缺貨,及時降低銷售機會流失。
其次,通過大數據實現每家門店設定精準電子商圈。因為會員在辦理時信息不精準,或者遇到拆遷,工作變動等發生實際住址的變更,會導致信息推廣上出現誤差。現在依據多點下單的送貨地址精準確定商圈,從而保證在會員經營和服務上的準確率。
再次,利用多點數據實施會員的電子圍攔。于劍波博士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當發現店鋪周圍一公里的范圍內有1000個(舉例數字)有會員在聚集分布,這時候通過推送廣告實現精準營銷,門店始終圍繞顧客在實施不同的推廣方式。
與業內很多零售企業對大數據茫然,物美則通過大數據實現自動補貨,電子商圈和電子圍攔等諸多方面提升,從而改變傳統經營中效率低下和精準度差的弊病。
▲隨處可見的漢朔智能電子價簽
變革調整三:通過移動支付技術物美進行一場支付革命
根據《聯商網》此前的報道,4月25日,物美聯手多點推出的“自由購”項目在門店成功運營。
物美也成為國內第一家滿足四種支付場景的零售企業:
1、習慣用現金支付的顧客,過銀臺時要結賬、找零;
2、選擇線上支付的顧客,要打開手機進行掃碼;
3、電子會員用戶,銀臺‘秒付’一步即可完成結賬;
4、傾向于自助購物的顧客,可以自助掃碼、線上付款。
為更好提升消費體驗,適應消費者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物美在升級支付方式外,在門店實現銀秤合一,把稱重這一環節合并到收銀環節中,減少顧客二次排隊的時間,同樣也是為了提升消費者體驗。
變革調整四:全面擁抱互聯網,徹底回歸零售本質
在于劍波博士看來,零售本質主要體現在商品的高品質和低價格。物美是如何做到這些呢?于劍波博士給我們談到物美所采取的舉措:
第一:開發自有品牌。
達曼亞洲區總裁沈建國在1月24日接受《聯商網》專訪時說:“物美從零售業最根本的競爭力開始建設,聚焦在建構最核心的商品競爭力上面,深度投入自有品牌的發展,從國內自有品牌,到國際自有品牌商品的規劃。與達曼公司深入合作,希望打造20-30%的自有品牌內部市場占有率,大幅提高商品差異化與銷售毛利,是國內零售業最重視自有品牌的標桿企業”。
第二:強力引進進口商品。
物美通過大宗商品海外直接采購,例如牛奶、礦泉水等都實現海外直接采購,價格比電商還有優勢,提升商品差異化和核心競爭力。
▲物美全球精選區
第三:抓好堡壘商品。
物美把民生必需商品進行梳理,通過直采等方式來確保價格優勢,所以堡壘商品也被稱為無敵商品。
《聯商網》北京中心在去年12月份針對北京城區大賣場的民生商品價格調研中發現,物美的低價商品數量占比達到55%,位居榜首,足以看出物美在商品價格上的優勢。
第四:做強生鮮商品。
物美生鮮在加大農超對接及基地采購基礎上,為保證品質堅持“不過夜,不落地,二次配送。”
于劍波博士解釋,商品由源頭直接發貨到配送中心,而不是先到批市落地再到配送中心,很多凌晨到貨的商品也是在配送中心現場分撥后直接配送到店,絕不讓商品在配送中心過夜;從而減少商品搬運過程中對商品的損害,減少損耗保證品質。而基于能保證白領階層在下班后購買到新鮮高品質的生鮮商品,滿足晚高峰高端顧客需求,物美實施二次配送。在生鮮商品價格上,物美一直對標農貿市場,保證蔬菜,時令水果和肉禽水產同品質的商品價格低于農貿市場。
▲新鮮高品質水果與漢朔生鮮智能電子價簽相呼應,并實現銀秤合一
三、物美要做消費領域的技術公司
于劍波博士說物美不是拿互聯網做招牌當噱頭,而是踏踏實實的把互聯網技術實用化,賦能實體店。讓門店全面擁抱互聯網,徹底回歸零售本質。未來零售一定是擁抱互聯網的全渠道消費生態,做不好這點的零售企業恐將失去下一輪角逐的資格。
在于劍波博士看來,創新是零售的內涵之一,零售行業在新技術指引下是一個“茍日新, 日日新”的行業。物美之所以積極擁抱互聯網,目的在于賦能門店,無時無刻不是通過創新來應對變化。從這個意義上講零售沒有新舊之分,業內爭執新零售是什么本身就是多余,新零售不是喊出來的,是去做的。
于劍波博士告訴《聯商網》:“物美總感覺做事的時間不夠,沒有時間去說新零售。零售是個技術門檻非常高的行業,絕不僅僅是勞動力密集型行業,而物美要做的就是成為消費領域的技術公司。”
據了解,物美擁有一支成建制精干的高水平研發團隊。物美每一個進步都是技術推動的結果。于劍波博士現場給我們演示多點一個秒付按鍵功能,這后面就包涵了50多個技術作業包。做新零售企業首先要做技術公司,在這個乞丐都在用微信的年代,埋怨這個時代沒用,要去適應這個變化的時代。
零售企業要有擁抱互聯網的決心,更要腳踏實地的轉化互聯網的工具和技術。基于顧客需求變化,利用技術快速轉型。
▲賣場整體布局井然有序,商品豐富
四、新舊模式交替,中國零售企業或將迎來新機遇
盡管物美從2013年就已經積極擁抱互聯網,但在于劍波博士看來,物美探索新零售也還處于成長階段。
今天中國的互聯網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處于世界領先狀態,50年來我們沿用的歐美傳統大賣場零售模式已經走向沒落,在這個新舊交替中,中國零售企業抓住互聯網這一浪潮,有可能創造領先于全球的零售商業模式。
于劍波博士坦言,電商為王的時代已經過去,但是大多數實體店并未見好轉,這說明借助互聯網技術回歸零售本質的道路還很漫長,舊零售模式和大賣場的觀念還沒徹底退出。但處在迷霧之中的中國零售企業很可能會殺出一條血路來。
▲顧客體驗自助購物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零售企業要積極擁抱互聯網,堅定不移地把互聯網技術化、實用化,方可能歷經千難萬險終會迎來燦爛的黎明,而那些把互聯網當做噱頭和招牌的公司會作死的很難看”在即將結束采訪時于劍波博士說的這句話可謂意味深長。
物美在2015年和2016年連續兩年獲C-CSI “大型超市類顧客滿意度指數第一名”,零售變革任重道遠,物美砥礪前行中已信心十足,這信心正是源于千萬消費者的贊譽和肯定。
(來源:聯商網 程相民)
- 該帖于 2017/5/27 14:48: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