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互聯網推銷個人專長的平臺遠遠不止Facebook, LinkedIn和Twitter。哪些能夠奏效?哪些只是徒勞?
親愛的安妮:最近,我結束了26年的打工生涯,創辦了自己的咨詢公司,第一個客戶就是我的前任老板。朋友向我推薦了一篇您的專欄,是有關如何開發新客戶的,我都一一照做了。但我還想利用互聯網讓更多的人了解我所提供的服務。到目前為止,我使用了職業社交網LinkedIn,Facebook, Twitter和博客,但肯定還有其他一些在線推廣的途徑,您能給我一些建議嗎?
還有,我該怎么處理博客上的網友留言?博客上總會有些惡意評論,我該據理力爭,還是置之不理?——單飛人
親愛的單飛人:“當下,網絡營銷和社交媒體的擁篤不少,但大多是夸大其詞。”帕特里克•施華德菲格如是說。施華德菲格是一位經驗老道的創業家,現在是企業家和小企業研究院(Entrepreneur and Small Business Academy)的領導人,該研究院設在加州伯克利,服務對象是全美小企業主。
他補充說:“但是,的確有一些企業靠著互聯網一夜暴富。”
他們是怎么做到的?施華德菲格坦言,過去七年里,為了建立自己企業的公信力,提高知名度,他已“嘗遍百草”。他承認:“有些行得通,大部分都行不通。”
為了讓其他“單飛”創業者少走彎路,施華德菲格撰寫了《個體經營者營銷捷徑——利用資源,樹立信譽,擊垮對手》(the Self-Employed: Leverage Resources, Establish Online Credibility, and Crush Your Competition)一書,專門用來介紹創業經驗。這本書分為80個章節,每章都循序漸進地介紹了打造品牌的步驟。
可喜的是,大部分策略的成本都十分低廉,甚至是免費的,也比讀者想象的更省時。比如,書中說“去相關行業論壇發上50條評論,盡顯你的專業智慧。發一條有建設性的論壇留言也就不到10分鐘的時間,發50條也就是幾天的功夫。”當然,別忘了在帖子下面的簽名處留下電話號碼和郵箱地址。
還有一個更高明的方法,就是搖身一變,以業內專家的身份通過iSnare和EzineArticles等收費低廉的互聯網平臺發表文章,并在文章里植入個人網站或者博客地址。
施華德菲格說,文章不用太長,500到700字就夠了,但內容要足夠有見地。在線讀者對這樣的文章會更感興趣,并渴望了解更多內容,最終他們會點擊文中植入的網站鏈接。
千萬不要擔心文章發表到網絡后,客戶免費獲得了這些信息,就不愿再選擇你的付費服務了。恰恰相反,這是放長線釣大魚的策略。施華德菲格講了一個故事,說的是波士頓一名牙科醫師,寫了一本20頁的電子書,名叫《健康口腔,健康性愛》(Healthy Mouth, Healthy Sex),發布到網上供人們免費閱讀。結果讀者蜂擁而至,紛紛造訪她的網站,甚至前往她的診所,成了她的真實客戶,她的年收入也從15萬美元躥升到了100萬美元。
你在信中提到你是Facebook的活躍用戶。根據施華德菲格的建議,發表博客文章后,可以在Facebook頁面上發布公告,并使用“Facebook評論”小插件,來增強和讀者的互動。如果你還沒有開始這樣做的話,那就趕緊著手做吧!
針對你所說的,有些互動有明顯的惡意傾向,該怎么辦呢?答案是,堅持回復。但施華德菲格建議,要先等24小時再說,等到自己的情緒徹底平復之后再去回復。他還說:“盡己所能回復這些負面評論;當然,總會有些不通情理的人。”
“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保證你的回復中只有百分之五是針對存心找麻煩的人;而其余百分之九十五都是針對大部分讀者,因為他們同樣會看到最初的那條惡意點評。”換句話說,讓本來和諧的交流氣氛演變成一場罵戰并非明智之舉,它只會讓人覺得你脾氣暴躁,缺乏專業素養。
施華德菲格也處理過不少類似情形,但他始終都盡可能把抨擊的言論當做學習和改進的機會。這里有個很好的例子,他2006年錄制的一條播客遭到了一番“惡毒的”評論,但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他才意識到,當時的確沒有給出足夠有力的數據來支持自己的結論。
那段批評是在播客的第四節發布之后出現的,施華德菲格說:“如果你聽完整個系列,會發現從第五節開始,我用來支撐觀點的證據比之前多得多。換句話說,第五節往后的節目質量比前四節提高了不少。”
這個故事的真諦在于:“負面評論有時候是求之不得的好東西,這聽起來有點諷刺,但是這樣的評論的確能幫助我們改進。”
反饋:如果你也在借助網絡開展營銷,那么,您覺得哪些途徑最有效?而哪些只不過是徒有其名?歡迎發表評論。
(來源: 財富中文網 作者: Anne Fisher 翻譯:富來細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