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統計局、商務部、各省市統計局、商務局等相關機構發布的1-2月份及部分3月份消費市場數據來看,席卷全國范圍的零售寒潮繼2012年1季度之后,再次襲來!
為什么“周周有促銷,天天有活動”的賣場冷清了?為什么我們總是不停的追問“顧客,去哪兒了?”
當越來越多的專家,機構將百貨、超市、專業店三大零售業態的銷售下滑,客流量下降,歸因于互聯網零售的分流效應,給我們傳遞的是一種強烈的信息:顧客“都”到網上去了!
但是,事實是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樣可怕呢?被稱作流通業第四次革命的互聯網零售,真的給實體門店帶來滅絕性的災難了嗎?
我想,并非如此。更多的時候,實體門店并不是被互聯網零售“打死”,而是被其“嚇死”。試想一下,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不到的互聯網零售,真的能夠在1-2年甚至3-5年短短時間內,將目前占80%的實體門店“全部消滅”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但同時,有一個必須聲明的觀點,那就是:第四次流通革命背景下,不選擇改變的門店(企業),在互聯網零售和消費低迷雙重壓力夾擊下,必死無疑!
重新回到我們的主話題,顧客去哪兒了?
個人認為,僅有一小部分顧客,去網上了;還有一大部分顧客,仍然和我們在一起,但是需要我們去“找”他/她。
那么,我們怎么才能“找回”他/她呢?個人建議:
一、從“他殺”到“自殺”:自殺,還有可能鳳凰涅磐;他殺,再無翻身機會。第四次流通革命時代,實體門店要想活下來,必須有徹底否定自己的勇氣,必須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決心,必須有鳳凰涅磐的信心。
二、從“坐店”到“行商”:我們需要做的不是追問,顧客去哪兒了;而是,顧客去哪兒,我們到哪兒。門店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凡是員工走出去,走到馬路邊,菜市場,小區里,甚至顧客家里的活動,都會成功,都能夠帶來5倍甚至8倍以上的業績增長。
三、回歸零售的基本:零售之所以是零售,就是要告訴我們從零到1,從無到有,沒有零就沒有售。而這里的“零”,是要我們無論刮風下雨,還是電閃雷鳴,顧客的需求就是命令,第四次流通革命時代,我們所需要做的不是等待命令,而是主動請纓。不是你不來,我不賣,而是你不來,我過來。什么是“售”?在傳統零售時代,買賣一張口(嘴),我們是靠嘴巴吃飯的。而第四次流通革命時代,我們需要做的是,“住”字加一橫,不斷向前沖,我們是靠腿腳吃飯的。
四、面向未來的服務:零售的基本是什么?就是買賣+服務。那么,什么是服務?服,舒服;務,事務。服務是一種使人物質滿足,令人精神滿意的過程。單純需求的滿足,僅僅是貨物與金錢,價值與價格的交換,僅僅是一種交易或者說買賣。買賣不是零售的全部,有銷售沒服務的買賣沒未來。
什么是面向未來的服務?那就是從服務手段上,一定是4G時代的點對點,屏對屏與傳統時代的面對面相結合的服務;從服務內容上,一定是產品為載體,顧客需求滿足最優化解決方案(日本稱:提案型銷售)為一體的服務,外觀、功能、價格、促銷不再是焦點,產品與產品間、人與產品品間的匹配、融合、協調則是訴求的重點。從服務體驗上,徹底貫徹顧客滿意第一主義的零售,才會擁有二次服務的機會,顧客才會轉化為忠誠顧客,用戶才會轉化為終身用戶。而第四次流通革命時代,顧客不滿意的零售等于零,不滿意的顧客等于不滿意的顧客群。
最后,請謹記:回歸零售的基本,還要求我們不忘初心。零售是愛的學問,善的連鎖。我們是零,顧客是1,沒有顧客的1,我們所有的一切都等于零。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感恩?!
(作者:端木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