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國外的朋友大概都領略過歐美商業店招LOGO的精美,這不是一兩個所謂政界精英、品牌KFS、亦或是神馬設計大師所能主導的,權威在這兒不好使;這反映了西方國家全民的審美素養,背后更是全民教育的公平及對全民生活品質的追求。
下面這些圖是位于市區偏精致些的。
也有娛樂性比較強的,這些是HOLLYWOOD的。
還有突出民族文化的,呵呵,老外眼里的中餐館大概就應是P.F.CHANG這幅摸樣。右圖一看就知道是日耳曼人的。
連鎖店一般特征都較明顯,如STARBUCKS的綠色;還有SWATCH的手表型門把手做得也很有趣;URBAN OUTFITTERS的字都是斜面立體的,很COOL!
旅游度假區的商業店招LOGO做得就更花哨,更活潑些。
右面的是圣地亞哥漁人碼頭的,左面的嘛,呵呵,記不清了。
這是舊金山漁人碼頭的,海的主題很鮮明,呵呵,右圖的菜牌都制成沖浪板的摸樣,椅子像個黃顏色的大扇貝(有個禿頭坐的那個)。
海鮮餐飲店的招牌色彩大都很夸張但卻很和諧,左圖的炸魚薯條店還弄了個卡通像。
這也是舊金山漁人碼頭的。
下面這些有舊金山、洛杉磯也有圣塔巴巴拉等地的,其實很多做得都很簡單,花不了太多銀子,我是始終認為:眼光比錢重要。
除了店招,一些商業街的指示牌做得也很精致,左圖是圣塔巴巴拉的,右圖是薩爾布呂肯的。
這是賣熱狗和手機飾品的流動商亭,咱們的街頭流動商亭是不是也可以模仿一下,但最好別弄XX局指定,價格又貴的離譜的老套路,拜托,有點創意不好嗎?
不在于花錢的多少,而在于能不能讓咱們的老百姓活得更有心氣,更有尊嚴,也有條件和有心情地追求點生活品質。上圖單單就建筑看真的沒神馬出彩的,但加了點陽蓬、彩旗、陽傘,氛圍就不一樣了。
這種氛圍的營造體現的是全民的審美素養。
豐儉自便,不太差錢的話可以弄得像左面的稍復雜些;省著點哪怕插幾面旗,甚至像右圖那樣干脆是畫在墻上。
但不管花錢是多是少,還是別像國內都整的“一次性”,來回換反復改只是貢獻了“雞的屁”,中間的博物館標志雖然很簡單但做工是很好的,右圖的鐵藝比咱們的鐵皮管可棒實的多。
老外的店招LOGO,都是店主自己找人做的,純屬民間行為。但他們的全民審美素養卻是靠全民教育的公平性做后盾的,看看老外的各類博物館、美術館,大都是對青少年免費的,而且擺的都是真品。大到美術殿堂,小到商業店招,背后的差距才最可怕!
(來源: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