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挑戰世界“吉尼斯最長烤肉串”紀錄讓很多人記住了冰城串吧。十年打拼,張利把旁人看不上眼的街邊烤串,做成了擁有51家連鎖門店的燒烤生意。面對一年新增8萬余家燒烤店的白熱化競爭,冰城串吧啟動了從商業模式到管理模式的全面革新。張利希望借助資本的力量實現企業騰飛,而品牌影響力和盈利能力是當前急需跨過的兩道坎。
轉型“小而精”降成本
如今,身邊的燒烤店越來越多是很多人的切實感受。根據大眾點評最新發布的《中國燒烤大數據報告》,燒烤市場自2013年迎來大爆發,截至2015年9月,收錄燒烤商戶數量已突破18萬,僅今年新開業的燒烤商戶已達到83866家。
張利這兩年也明顯感到了競爭壓力。“國八條”雖然讓高端餐飲大幅下滑,可它們并沒有離開市場,而是開始跟大眾餐飲搶食。
面對市場變化,冰城串吧的對策是向“小而精”轉型。菜單做減法就是舉措之一。創業之初,熱菜、冷葷、烤串等,加起來有200多個品種,現在已經減到了100多種,張利希望未來將品種控制在50個左右,“為了符合顧客認知,未來還可能會砍掉熱菜,聚焦烤串這一核心產品”。
減少品種帶來的是加工、人力、倉儲、流通、管理等成本的全面下降。“門店也可以從現在的400-600平方米縮減到200-300平方米,房租壓力小了,可以在區域內密集布點,做到隨處可見、顯而易見。”
同時,張利還借鑒茶餐廳的經營模式,“中午餐、下午茶、晚上串,再加外賣,18個小時不間斷營業,提高時間、空間的利用率”。
做“向下生長”的企業
擁有51家門店的冰城串吧在燕郊建立了SC級別食品加工廠,三條QS生產線分別生產火鍋調料、干粉料和肉串,足夠支撐300家門店運營。目前,冰城串吧約有70%的產品實現統一配送,食品廠還可為其他企業提供代加工。
“一個人干不過一個團隊,一個團隊干不過一個體系,一個體系干不過一個趨勢。”張利對此深信不疑。“無論是將來快速復制門店,還是增加新品牌、新業務,體系支撐都必不可少。”在他看來,有些外資餐企進入中國后,幾年不聲不響,而一旦啟動,門店就能迅速鋪開,就是因為前期根基足夠扎實,“我們也要做‘向下生長’的企業”。
當下“互聯網+”席卷各行各業,利用互聯網創造新的盈利點,也成為冰城串吧下一步計劃。據介紹,冰城串吧的戶外燒烤車已經開發成功,主打“移動廚房”概念,可以實現烤串、蒸煮、煎牛排等多項功能,主要為有戶外燒烤需求的小群體提供服務。此外,冰城串吧的外賣子品牌也即將啟航。這兩項業務都將通過第三方O2O外賣平臺銷售。“對我們來說,增加兩項新業務,只不過運營部從一個變成三個而已,其他體系都是共享的。”
目標登陸新三板
燒烤如今已經成為繼火鍋之后餐飲領域最熱門的品類。張利毫不諱言希望借助資本力量快速擴張進而上市的野心,“不想上資本市場的企業不是好企業”。
在張利看來,企業最需要關注三個模式:商業模式,決定業績利潤;管理模式,決定業績價值;資本模式,決定業績規模。“傳統滾雪球式的發展太慢,而借助資本,能夠為企業騰飛插上翅膀。”
不過吸引投資可不是件容易事。與冰城串吧處于同一品類、規模相近的木屋燒烤、很久以前等都是潛在競爭者。盡管定位略有不同,但資本一年前給出的估值都在5億元左右,究竟誰更能夠打動資本的芳心,目前還未可知。
上月底,在廊坊喜來登酒店,冰城串吧108名廚師聯手烤制的肉串,以194.5米的長度成功挑戰世界“吉尼斯最長烤肉串”紀錄。談及這件事,張利言語中透露出按捺不住的激動,“對我來說,這輩子最重要的兩天,一天是我出生那天,另一天是挑戰成功那天”。
挑戰吉尼斯紀錄,冰城串吧邁出了品牌打造的第一步。張利坦言,明年將重點打造營運部門和市場部門,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品牌。2017年門店數量要達到100家,爭取三年內登上新三板。
(來源:北京商報 記者:徐慧 周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