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筆者下班回家發現媳婦兒正在專心致志地看貼吧。還沒等筆者開口表示關心,媳婦兒就斬釘截鐵地說道:“以后再也不去絲芙蘭買化妝品!”
這又是怎么回事?
原來,媳婦兒中午和幾個同事一起去逛絲芙蘭,卻碰上了不靠譜的BA,一時引發了大家對絲芙蘭的集體吐槽,最后還得出“老去的絲芙蘭已經不適合我們這些年輕消費者”這樣的結論。回家以后,媳婦兒又在貼吧里廣大美少女/美少婦對絲芙蘭的吐槽中找到了共鳴。
“你看,現在到哪里還買不到我想要的化妝品!我可以去天貓啊,也可以找朋友到國外代購,去專柜買都能送我不少小樣,為什么非要去絲芙蘭。”筆者默默搬來小板凳,聽媳婦兒轉述她們90后對絲芙蘭的集體吐槽。
1、碰到高冷BA的幾率很大
以前每次去絲芙蘭,都感覺里面的BA有種自帶“強大氣場”的高冷。今天也是,我進絲芙蘭是想去試試嬌蘭的唇膏,讓BA給我推薦一款合適的顏色。那個BA就在一旁冷冷地說,你沒化妝試口紅看不出效果。我耐著性子又問,有沒有顏色自然一點的。她就漫不經心地指了幾個,說這個、這個和這個都可以啊。
天啊,難道我素顏逛街就不能買口紅了?態度這么敷衍,難怪容易出現工作疏忽。
我本以為在絲芙蘭碰到高冷BA只是我運氣不好,不過同行的同事紛紛表示,穿著休閑、素顏逛絲芙蘭通常都容易被BA冷眼。更有同事總結說:“我見過的大商場里,唯一可以堂而皇之歧視顧客的就是絲芙蘭”。
穿著舒適、不化妝、看起來像學生,就等同于消費不起絲芙蘭的化妝品嗎?而且,現在的學生也是未來的消費主力呀!絲芙蘭是時候該放下架子,從BA開始改一改自己的高冷形象了。
除了遭遇高冷BA,大家還經常會被絲芙蘭BA氣得哭笑不得。
比如跟著神煩讓人很有“壓迫感”的BA。一個同事說有一次她想去絲芙蘭給男朋友買一瓶碧歐泉的洗面奶,順便再逛逛,就有一個語速很快的男BA一直跟著她,無論她拿起什么,他都會緊跟著blablabla說1分鐘以上。后來她加快腳步,男BA還貼身緊逼,像是怕她偷東西一樣。
當然也有業余級BA。有個同事愛好收集香水,上次路過絲芙蘭想進去看看有沒有出什么新款香水,就有BA殷勤地從旁邊拿過一瓶三宅一生“一生之水”說這是新出的。同事無語地表示,三宅一生的這款香水光是不同年代的限量款她就買過三瓶了。
也許工作態度敷衍或是工作疏忽的絲芙蘭BA只是個例,但“個例”出現太多次就會讓我懷疑到整個絲芙蘭的專業度。
2、BA推薦的產品不靠譜
有些絲芙蘭BA雖不高冷,但推薦產品的時候一點也不“走心”。
比如,一個同事有次去絲芙蘭只是想買一瓶簡單的乳液,BA卻給她推薦500元+的DR.Brandt,還加了一句“麥當娜也很喜歡用這個牌子哦!”但是我的同事才20歲出頭,看起來也并不像麥當娜的年齡。無緣無故就推薦年輕顧客買抗衰老產品,難道以為我們會很開心?
我曾經看過一個絲芙蘭前BA的爆料,說由于絲芙蘭在銷售表現上過于依賴上游的激勵和支持政策,廠家推什么,BA就賣什么。每個時間段提供激勵政策的品牌在發生變化,因此每次去絲芙蘭我們也會發現BA推薦的品牌都不一樣。
另外,由于絲芙蘭很在乎毛利表現,而一線外資品牌的利潤遠比其他品牌低。所以絲芙蘭會要求BA集中主要精力賣獨家銷售品牌和自有品牌,很多在絲芙蘭工作的BA就會把消費一線外資品牌的顧客有意識地轉為獨家銷售品牌顧客或自有品牌顧客。
據說,如果你告訴絲芙蘭BA平時用的全是嬌蘭、香奈兒之類的品牌,她就會極力向你推銷很貴的產品;而如果你告訴絲芙蘭BA平時用一些歐萊雅、美寶蓮之類的品牌,她就會推薦你買絲芙蘭自有品牌產品,雖然單價不貴,但是利潤很高。
這也意味著,絲芙蘭BA給我們推薦的產品真的沒有那么好用!
3、試用裝不全,說好的體驗呢?
不聽BA推薦也罷,如果絲芙蘭的試用裝足夠齊全,我也可以愉快地在一旁自己試用啊。但今天我特別注意了一下絲芙蘭的試用裝,陳列得不全不說,好多產品的試用裝只有一點點,還顯得特別舊。
>>絲芙蘭“殘缺不全”的彩妝陳列臺
還記得前幾年新聞曝光過在絲芙蘭過期的試用裝已經成為了一種潛規則,現在從絲芙蘭依舊殘缺不全的試用裝陳列上,我絲毫看不出它在這一方面有什么改進!
同事說有一次她想去絲芙蘭買benefit的眼部打底,拿起試用裝一試,發現顏色很深。她找BA要其他色號的試用裝,BA卻站著不動,說只有這一個色號,甚至說“這個產品是不分色號的”。同事還以為自己記憶出錯,卻在貨架上翻出了好幾個色號的正裝。
不過我在貼吧上還看到了更“極端”的版本,有人吐槽說她有次到絲芙蘭剛走到某品牌的面霜前,就眼睜睜看著BA走過來把試用裝放到下面的抽屜里去。
如果絲芙蘭不能給我一個放松、安心的環境讓我試用到合適自己的化妝品,那我進絲芙蘭又為了什么?
4、即便是黑卡會員也沒有VIP的感覺
原來絲芙蘭把會員卡分為白卡、黑卡、金卡三個級別,最近又新增了“粉卡”等級。粉卡是無需消費的“預備會員”,只要消費就可以成為白卡會員,消費滿1500元或每滿四次消費則升級為黑卡會員。
也就是說,絲芙蘭黑卡還是會員等級中相對“高級”一點的。黑卡的福利主要是享受一年兩次的會員日8折,同時在過去一年有過任意消費的黑卡會員可以領生日禮物。
我同事說,去年生日她逛街路過絲芙蘭,想起來可以領生日禮物便進去了,找BA詢問態度很冷淡,在收銀臺又等了半天的收銀員,拿到手才發現是一支距離保質期只有半年的睫毛膏,感覺過生日的心情都沒有了。
即便是“白送”給顧客,那也是會員福利,無論是態度還是贈品都給點誠意吧。
5、品牌更新慢,近兩年才引入少量韓妝
國內的絲芙蘭一直以銷售歐美系大牌為主,近兩年雖然新增了蘭芝、Dr.Jant+、蓓爾熙詩、季姿元、DTRT、Whoo等韓系品牌,但并不作為店內主推。
>>更受90后歡迎的韓系品牌在絲芙蘭里只有兩個中島柜
我有一個朋友特別偏愛用蘭芝,但從來不去絲芙蘭買,“去蘭芝專柜有專業BA幫我試用、推薦,還送很多小樣。絲芙蘭的蘭芝并不比專柜便宜,BA還老愛給我介紹一大堆不適合我的品牌”。
因此,我身邊的年輕小姑娘逛絲芙蘭往往會有種“這都是媽媽用的化妝品”的感覺,加上BA并不靠譜的推薦,真不知道有什么好買的。
或許“高大上”的絲芙蘭曾經以國際大牌云集這一優勢贏得了一批忠實的消費者,但對我們這些更年輕的消費者而言,絲芙蘭的品牌更新太慢了。
6、對自己的官網這么有信心?
去年6月絲芙蘭終于進京東了,但絲芙蘭官網仍然是它線上銷售的主力渠道,像雅詩蘭黛、蘭芝都沒有出現在絲芙蘭的京東旗艦店里。
我曾經興沖沖地跑到絲芙蘭京東旗艦店里逛,卻發現里面的產品很不齊全,最終還是打消了購買念頭。比如絲芙蘭的一個獨家合作品牌伊詩貝格,在京東旗艦店里只有幾款單品,而在絲芙蘭官網上有80多款單品。
絲芙蘭對自己的官網很自信,可它的體驗感并不如我們90后習慣用的淘寶、京東、亞馬遜等電商平臺。別的品牌都在爭分奪秒“適應”新一代消費者,絲芙蘭還如此“執著”于將線上顧客導向自己的官網,會不會有點太自信?
總結下來,絲芙蘭BA太高冷、推薦的產品不靠譜、試用裝不給力、會員服務不夠貼心、品牌更新慢、電商渠道還“執著于”官網……如此傲嬌,真的很容易失去我們90后。
“所以你再也不去絲芙蘭購物了?那些絲芙蘭獨家發售的品牌你都不買了?”筆者欣慰地看著剛剛吐槽完的媳婦兒。
“是的,我以后都讓朋友從歐洲、韓國給我代購,反正那邊便宜,可以多買點。”媳婦兒心情突然變好了。
“……其實,也并不便宜。”筆者這句話只能卡在喉嚨里,慢慢消化了。
(品觀網原創 俞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