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BI報道,伴隨著蘇打飲料銷量的下滑,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開始瞄準瓶裝水,旨在提振業務增長。
在過去的15年內,美國瓶裝水銷售額已經翻了一番,單就2015年美國人就購買了117億加侖的瓶裝水。然而,批評人士紛紛質疑,表面上看起來健康的瓶裝水是否真像它看上去的那樣健康。
美國環境工作組資深數據庫分析師保羅·佩斯塔諾(Paul Pestano)表示,“生活用水工程必須每年公布本廠的處理方法,以及污染物檢測結果,但是瓶裝水公司卻未被要求發布此類信息。這也就意味著,我們既不知道瓶裝水使用了什么樣的凈化和過濾技術,也不知道水里還有多少殘留物。”
換言之,雖然瓶裝水經常被貼上更優質、更安全的標簽,但生產企業卻不必像自來水提供商那樣分享那么多的基本信息。
實際上,早在2008年,環境工作組就曾對10大品牌的系列瓶裝水進行檢測,結果發現38種污染物。此外,以化學方法檢驗,其中2個大品牌與普通自來水毫無分別。既然和自來水沒什么區別,人們為什么還要花大價錢來買瓶裝水?
答案是,大品牌的力量。
2014年,約翰·杰厄爾在文章中寫道,“瓶裝水其實就是一場‘世紀營銷騙局’。”
他堅稱,賣瓶裝水的企業想方設法說服消費者,讓后者相信相對于購買含糖蘇打飲料而言,購買瓶裝水是一種更健康的選擇。
但是,事實上,這種比較是一種錯誤的比較。瓶裝水并非是含糖蘇打飲料的替代品,而是一種更加廉價且對環境保護更有利的自來水的替代品。之所以買瓶裝水來喝,消費者是為了給自己塑造成一個內行和關注健康的形象,盡管事實上喝一杯價格要比瓶裝水便宜2000倍的自來水的效果是一樣的。
這些在意營養均衡且喜歡特立獨行的消費者,恰恰就是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等蘇打巨頭們當前要為自己的瓶裝水業務爭取的消費者群體。事實證明,這種策略的確有效。
在非酒精飲料市場內,瓶裝水是最炙手可熱的產品之一:Dasani、Aquafina、Poland Springs等品牌的瓶裝水2015年在市場內所占份額從前一年的6.5%增至11.4%。相比之下,同期內,美國人消費的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分別減少了1%和3.2%。
如此一來,兩家公司將要在原有的同名產品之外尋找新的銷售增長點了。
百事可樂首席執行官盧英德(Indra Nooyi)4月時曾說過,在該公司目前的全球銷售額當中,蘇打飲料所占份額已經不足25%,而該公司目前發展的重點是健康零食和非碳酸飲料。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可口可樂:茶、果汁和瓶裝水銷售額不斷增長,而蘇打飲料銷售則在不斷縮水。
7月份,在問答環節中,可口可樂首席運營官昆西(James Quincey)表示,“2000年以來,我們的瓶裝水在總銷售額中所占的份額已經從10%增至近30%。”
統計數據顯示,瓶裝水是一個價值130億美元的市場。然而,從邏輯上來說,這個市場根本無需存在。不過,瓶裝水行業還處在不斷上行的軌跡中。伴隨美國人對碳酸飲料越來越沒興趣,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這樣的飲料巨頭勢必會越來越重視瓶裝水。
(來源:騰訊財經 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