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盒馬鮮生北京首家門店的開業讓盒馬鮮生再次引發了人們的關注,而盒馬鮮生創始人侯毅干掉便利店的豪言,(“干掉社區型便利店綽綽有余,比你多、比你便宜、比你服務好、比你更快。”)則更讓盒馬鮮生走到了零售業討論的風口浪尖,我們不否認盒馬侯總在零售領域的深厚造詣,但便利店在最近一年演化的速度非常快,社區型便利店的變種無人便利店正在出現,我們不禁要問盒馬真的能干掉便利店么?即使真的能形成比沃爾瑪還強的三公里死亡圈,面對最后的五百米,恐怕還是要三思而后行。
就在上周,歐尚與大潤發相繼發布了各自的無人店樣板店,新店一發布,即技驚四座,約15㎡的無人便利店填充了近500個SKU,商品包括食品、非食品等(設備具備延伸至支持鮮食的能力)。在這個可移動的便利“盒子”里,消費者掃碼開門后,可選購商品并放在收銀臺檢測區,掃碼付款并取走商品,全程無人值守。多款無人店便利店的發布給便利店發展帶來了另外一種思路。
選址對比---無人便利店選址更自由
由于高度的輕量化,相對于盒馬的選址 --“大型社區、shopping mall、有足夠的停車位、3公里一家。”無人便利店的選址要求顯然要簡單的多,只要有一定大小的空間即可,這樣的店甚至可以部署的到居民樓下。不要說3公里一家,500米都能綽綽有余。目前市場上還有4平方米左右更輕量級的無人店解決方案,因此在選址上,盒馬顯然就已經面對挑戰。
商品服務化-小而精-最好的商品服務是給消費者最大的“自在”
由于面積小,無人便利店的商品選擇一定會更為精悍,更貼近于消費者,當然在一些相對充足的空間內,放大版無人便利店的SKU數就絕對不會太少。如果說盒馬“零售+餐飲”的模式一直是引以為豪的,但當消費者樓下的無人便利店就能買到菜的時候,試問有多少人是愿意跑到公共區域去享受所謂的服務?還有什么比在家吃更自在,自在是最好的服務。
服務時間24小時--盒馬做不到,無人便利店做的到!
盒馬即使做到,扛得住么,但無人店可以,只要有電,這個不做贅述。
物流服務--我就在小區里、在樓下,還有比這效率更高的?
由于無人便利店部署的機動性,物流的優勢被發揮到了最大,還有啥比隨時下去拿輕松的。非得多花點配送費送上門,精明的消費者未必會買賬。
成本--“無人、無人、無人”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人工是零售業成本的三座大山之一,無人值守至少可以為便利店削減五分之一的成本。點位租金從目前看來彈性空間也很大,一方面是因為占用面積小,另假設極端情況下該店由物業或物業鐵桿合作方來干,店的成本可控度可想而知。成本下來了,至于所謂的價格,就是個不太重要的命題了!
猛虎也架不住群狼,盒馬面對的已經不是傳統理解中的便利店了。當有人便利店和無人便利店同時存在的時候,想干掉便利店實際是有很大的壓力的。更何況無人便利店目前已經具備同時整合集成自提柜、快遞包裹自提柜、柜員機、自助政務處理、物業服務等功能的能力。想干掉便利店真的有點吃力!
便利店未來一定是個大市場,消費者對于便利的需求始終存在,因此市場經營者的眼光更多要停留在打造健康便利消費的生態平臺上。不僅服務要做的好,同時也能吸引多方資源參與才能更好。物業可以干便利店特別是無人便利店,但不一定能干盒馬。物業可以讓你的物流服務能力延伸至社區,也可以封堵這樣的能力。
盒馬即使真的能壓縮有人便利店存在的空間,但未來終究還存在著無人便利店,讓消費者“自在”的零售才零售服務的真諦。
- 該帖于 2017/6/18 12:50: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