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最近沒有聽說過什么是無人便利店,那只能說你OUT了?
關于它的最新消息是,7月8日,在淘寶造物節上,阿里無人零售店—“淘咖啡”2.0版正式揭開神秘面紗。
在一份公開視頻中,技術工程師們紛紛扮成顧客,用各種奇葩的方式在淘咖啡買買買,主要目的是測試無人支付系統在極端場景中的識別率。他們分別嘗試了把商品放進書包里,塞進褲兜里,多人擁擠在一個貨柜前搶購爆款,戴墨鏡,戴墨鏡+戴帽子等7種極端購物場景。結果顯示:7種極端場景中的6種都被系統識別出來,并準確扣款。
淘咖啡2.0是阿里在無人零售領域的最新探索結果。亞馬遜在去年底推出了線下無人便利店——Amazon Go。同樣是通過一段視頻,亞馬遜向世人展示了“拿了就走”、“不用排隊、無需結賬”的全新零售模式。
實際上,除了阿里、亞馬遜,國內的娃哈哈、大潤發、周黑鴨、良品鋪子等零售巨頭,以及眾多創業者和vc投資機構都在摩拳擦掌,跑步卡位無人零售。
但這個時點上,值得冷靜思考的問題是,現在的哪家無人零售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智能?它目前能給用戶和商家帶來哪些好處,以及它真的就是傳統零售終結者嗎?換句話說誰才是無人零售領域的Android,誰又是無人零售領域的三星華為?
無人零售領域andorid系統應該長啥樣?
6月25日,一個叫TakeGo的無人智能公仔便利店首次在上海亮相,這個幾平方米的TakeGo便利店沒有售貨員、沒有收銀臺,取而代之的是門口的一臺手掌識別設備和幾個攝像頭。(下圖)
你把手掌放在商店的門上,門就開了。挑選出你要的商品直接拿走,出門后門就會自動關上,一場線下零售交易就完成了。
對于這樣的智能零售店,筆者了解到,TakeGo無人智能店背后是深蘭科技自己研發的無人值守智能零售系統-quiXmart快貓系統,這套系統主要應用了人工智能卷積神經網絡、深度學習、機器視覺以及生物識別、生物支付等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沿技術,完全實現了掃手進店、直接購物、拿了就走、無需結賬的無人店全智能化操作,用戶無需下載APP,只要帶著手進店就能完成購買。用創始人陳海波的話說,深蘭科技“實現了真正的AI零售。”
筆者了解到,深蘭科技使用人工智能的卷積神經網絡、機器視覺、深度學習、生物識別等前沿技術,打造人工智能零售系統,叫做quiXmart,它提供給傳統零售進行無人或少人的智能升級。對多人同時進入的識別,他們主要采用的是識別人的體態方式,這就意味著解決了跟丟的問題。因為用戶進入店鋪時,他們就會通過一次注冊錄入手掌毛細血管數據,用算法給每個顧客一個唯一的終身ID,配合體態的行為檢測算法,這是解決多人追蹤的重要途徑,在商品識別問題上TakeGo使用了38層的卷積神經網絡,識別體態和手勢使用了50層的卷積神經網絡,并且對每一層的神經元都進行了優化,構建一個有一定智商的大腦和眼睛,加上空間建模的分區機制,完成“掃手進店,拿了就走”的未來零售體驗。
如果根據目前市場上出現的無人零售的技術方案劃分流派的話,深蘭科技被稱為“人工智能流派”,那么quixmart快貓就是最底層的智能便利店操作系統。就是說,利用卷積神經網絡、深度學習、機器視覺等技術構建店型機器人大腦和眼睛,實現了用戶的身份驗證,用戶可掃手進店,直接購物、拿了就走、無需結賬的智能化方案。
實際上,在無人零售這件事上,目前國內還存在另外兩種技術流派,或是其他類別的操作系統。
其一,物聯網流派,是指利用RFID(無線射頻識別)感應器、傳感器、掃碼槍等技術組合實現識別結算。RFID技術誕生于1930年,二次大戰期間就被廣泛應用,目前已非常成熟,其缺點是成本太高,僅一個標簽就需要1元左右。另外,RFID非親和介質非常多,不能適用于金屬、液體、內敷鋁箔的包裝,遇到液體也因為吸波而誤讀嚴重,另外RFID極易遭屏蔽,標簽黏貼,麻煩易被撕毀,尺寸和感應距離都不容易協調。據悉,最近剛融資的歐尚繽果盒子、大潤發繽果盒子使用的都是這種方案。
其二、互聯網流派,是指用戶利用二維碼掃碼開門,掃碼結算,商品可掃碼溯源等。該方案的確可以識別所有品類,但缺少核對、監督環節,并且需要用戶手機下載App才能完成支付,但要求消費者每進入一家無人便利店都要下載APP并不切實際。目前阿里的無人便利店“淘咖啡主要使用了這種方案(疊加了RFID)。
不同的技術方案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C端用戶體驗和B端商家成本的差異。
就C端體驗來說,國內不少無人便利店目前的問題是購物步驟比有人店還多。比如用戶需要下載APP、掃碼才能進店,取好商品后,還需要自己去結賬臺結賬,使用APP或掃碼結賬。以用戶到星巴克購買咖啡為例,只需“下單,付錢,取咖啡”三步即可完成,而在某些無人咖啡店反而需要更多步驟,實際上是給用戶增加了諸多麻煩。
對于B端來說,后臺要為每間商品貼RFID標簽,還可能需要有人24小時盯著視頻監視是否有人偷盜,如果需要用戶掃碼支付,意味著商家需要做推廣,吸引用戶安裝其APP,獲客成本和維持粘度成本都是B端長期的問題。這樣算下來,這種無人便利店并不能節省成本,很可能還會增加成本。
“類似互聯網掃碼開門,RFID射頻標簽,掃碼結算等方案或混合方案都不是智能零售”,陳海波認為,“未來是人工智能時代,零售升級人工智能應該擔當重任,真正的智能零售首先要做讓用戶購物步驟更節簡,無人店要比有人店購物步驟更少,客戶方便才愿意去,否則都是徒勞。”
除了技術本身,在現階段,健全信用體系是無人零售發展的一大挑戰。啟明創投合伙人黃佩華是繽果盒子的投資人。她告訴全天候科技,“無人零售便利店與共享單車類似,都是在無人看守的情況下,掃描解鎖后再實現移動支付,損耗率和支付率都還有待市場考量;未來信用體制的不斷完善會是推動無人零售便利店快速發展的一大助力。但能在這個賽道最終勝出的,一定是符合消費者購物需求,并有能力通過大數據把供應鏈和整體運營做好的玩家。”
要開店還是做系統,誰是無人零售界的三星華為?
從現有的數據來看,目前深蘭科技做2B的生意似乎非常順風順水。雖然改造一個類似全家的門店成本“都在10萬元以內”,目前深蘭科技2B端的訂單金額已經超過20億元。就在全天候科技記者采訪的當天,一個國內行業知名客戶在深蘭會議室簽訂了合同,支付定金500余萬元。
在此之前的6月25日,傳統零售巨頭娃哈哈與深蘭科技簽訂了“3年10萬臺,10年百萬臺”的智能零售解決方案協議。
7月2日,互聯網進口美食特賣平臺“掃貨特賣”宣布完成近2000萬元人民幣Pre-A輪融資,宣布將開辟線下新零售戰場——“掃貨星球Xmall無人零售店”等;本輪投資方為騰訊眾創、真格基金和優勢資本。“掃貨特賣”的模式就是在進行線上特賣的同時,還將在線下發展新零售業務。該模式選用的就是深蘭科技的人工智能零售門店方案,創造線下便利的交易場景,即“掃貨星球無人便利店”。
據了解,周黑鴨已與深蘭科技達成合作,全國800個直營店都有可能改造成智能店,上海測試店即將開始;深蘭科技與良品鋪子的合作門店也將很快開始測試,如果成功,良品鋪子全國的2000多家門店都有可能全面進行智能升級;此外,包括伊利、永輝超市、羅森、蘇寧都在與深蘭科技接洽合作事宜。
繽果盒子(下圖)則選擇了2C的路徑。今年7月剛剛完成A輪融資的繽果盒子對外宣稱,已做好了大規模量產的準備,預計一年內可完成5,000個網點的鋪設。
不久前,瑞典創新公司Wheelys在中國上海推出了無人便利店Moby。(下圖)
在Moby之前,Wheelys還推出了Wheelys咖啡,它是一個環保的“移動咖啡館”連鎖品牌。Wheelys這家公司最初只有3個雇員,卻在6個月不到的時間里建立起了全球銷售網絡。從2015年開始,Wheelys在全球范圍內爆發式增長,目前已覆蓋超過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對于無人零售的商業路徑,業界看法不一。啟明創投合伙人黃佩華認為,2B跟2C其實都可以嘗試(邊做系統邊賣手機),主要還是要搞定供應鏈、做好技術,最理想狀態是一邊跟大的供應商合作一邊做自己的零售店。
自動去年底公開那段視頻之外,外界幾乎無從了解Amazon Go真實的運營場景究竟如何。
不久前,阿里還挖來了亞馬遜 Amazon Go的原算法技術負責人任小楓加盟阿里的人工智能部門。
讓人好奇的是,亞馬遜和阿里這樣的B2B2C電商平臺接下來將以何種商業路徑推進無人零售?對于外界傳言阿里巴巴要開多少家“淘咖啡”無人店,阿里巴巴CEO張勇回應稱“整個數字平臺、技術平臺、支付平臺等只是基礎,并不是我們自己會開多少咖啡店,而是希望能服務所有開咖啡店的人,讓他們能容易開一個智慧咖啡店。
無人便利店或許是風口,但是誰是無人零售領域的Android,誰又將是智能店的三星or華為,拭目以待!
- 該帖于 2017/7/10 16:12: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