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0日晚,《財富》雜志公布了2017年全球財富500強榜單,令人驚喜的是,作為常客的京東,已由去年排名366上升到今年的261,排名猛升了105位。首次上榜的阿里巴巴和騰訊,則分別排名為462和478。由于該雜志主要是以營收來決定排名,數據統計顯示,2016年騰訊收入為228.7億美元,阿里巴巴營收達到235.17億美元,京東全年凈收入則高達391.55億美元。所以對比來看,京東的排名比阿里巴巴、騰訊要高。
但讓人費解的是,在前面提到的500強排名榜單中,全球只有6家互聯網企業入圍,比如美國的谷歌、亞馬遜和Facebook,這三者依次代表的行業為搜索、電商、社交;中國按說也得應該是BAT,為什么京東在和阿里業務重合的情況下可以后來居上?這到底有什么秘訣呢?
其實,這應該從京東自身說起,畢竟其作為國內最大的B2C電商自營式平臺,有太多值得業界去挖掘、去學習的地方。之前一直不盈利,其實是不想盈利,把大量的錢投資到了整個運營鏈條中去,通過技術和大數據的驅動,以短暫的“不盈利”獲得了運營全鏈條上的最優化智能解決方案,外界的不斷質疑則成為了時間的“犧牲品”,因為前期的大量基礎鋪墊,終于換來了盈利且是巨大盈利的回報。這個從京東去年的財報就可以看的出來,即2016年全年,京東集團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凈利潤達到10億元人民幣,實現扭虧為盈。下面,咱們可以從三大方面來分析下。
首先,模式方面,自建物流、自營平臺的商業模式鑄就了其超強的核心競爭力
說起京東,好多人應該都知道是自營起家,其為了把控商品品質,杜絕偽劣產品,通過各種手段來打擊灰色產業鏈和優化優品商家,久而久之,培養了用戶對平臺自然認可度和忠誠度,形成了正向發展,為規模發展植入了誠信基因;自建的京東物流并沒有墨守于傳統的物流模式,而是基于用戶和市場需求,通過技術賦能,改革供應鏈系統,優化運轉流程,為規模倉儲配送植入了效率基因,也為其社會化物流的布局奠定了基礎。
誠信基因和效率基因的雙重加持,帶來的是用戶體驗方面的提升。這個與劉強東提到的第四次零售革命理念也比較吻合。無論外界環境如何變化,效率和體驗永遠都是零售不變的市場元素,但前期很多電商平臺并沒有看到這一點,有的創業沒多久就因為搶占市場規模玩補貼作死了;有的則只是搭建一個傳統的電商平臺,以為就可以玩轉電商市場了。殊不知,盲目投資帶來的是市場無情的拋棄,雖然事后有的總結失敗原因一大堆,但真正看清和說到零售本質的還是很少。
京東憑借自運營、自建物流,一步一步踏實的走了過來,服務過的消費者都因為商品品質好、送貨快而成為了忠誠的市場支持者。而這為后面京東打造會員體系奠定了優質的資源池,也為進一步挖掘用戶需求提供了量級數據維度支撐。總的來說,京東憑借自運營、自建物流打造了不同于其它電商平臺的商業模式,獲取了一站式用戶消費大數據池。多年來的辛苦布局和落地,已無形之間形成和鑄就了京東自我特色的商業護城河,2016年的盈利應該只是開始,后期的市場營收能量應該更強。
其次,方法方面,技術成為了驅動力,勇于改革自我 賦能產業鏈上下游
說到方法論,從我的角度來看,有兩種實現方式,一種是可以重金外包給專業的第三方;另一種是重金聘請專業人才自己做。雖然表面來看,最終的呈現結果都一樣,但在以大數據為基礎的技術驅動背景下,這兩者在發展路徑上有很大的不同。以目前電商平臺的倉儲運營為例,京東目前的無人倉、無人機、搬運機器人、碼垛機器人都是自研發、自建,為什么這么做?因為整個倉儲運營需要前端的各類數據來做支撐,來調配,這樣的話,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少不必要的模塊浪費、資金浪費,實現精準運營,效率方面會很快。畢竟前端的數據與后端的倉儲無縫匹配,渾然一體。而國內有的電商平臺雖然對外聲稱是自建物流,但其配套的倉儲運營則來自于第三方外包團隊,雖然在數據上可以打通,但因為第三方對電商運營的不了解或者是了解不透徹,加上本來就是商業逐利的,容易造成電商平臺在資金、資源上的無形浪費和效率方面的脫節,這個對于規模性發展的企業來說,還是很致命的。
京東近幾年來可謂是把技術的重視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除了前面提到的無人機、無人車、無人倉之外,智能音箱、智能冰箱等產品也是層出不窮;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也在重點發力。技術的驅動帶來的是運營成本的下降,效率的提升。以京東的供應鏈為例,為了節約資源,節省成本,京東建立了包裝實驗室,一來通過技術手段減少包裝材料浪費;二來利用環保材料代替傳統材料,實現包裝的循環利用。另外還上線了無紙化操作系統,取消了A5面單紙、推出了全降解包裝袋,對環境零污染、自主研發上線的青龍系統電子簽收功能,提升了配送員效率,全年可節約配送人員成本近4億元!其實,這種例子還有很多,京東一直都在自我否定,自我改革,希望通過技術將成本降下來,效率提上去,規模起來之后,不盈利都很難。這也符合劉強東提到的零售本質,“成本、效率、體驗”三者一個都不能少。
平臺的規模性發展,技術的不斷優化,最終帶來的是諸如京東大數據、京東物流等優質資源的出現。利用儲備的大數據資源,可以實現對合作商家的科學賦能,幫助商家減少庫存風險、提升運營能力、增強品牌塑造力和市場影響力,最大程度實現營銷轉化;京東物流的對外開放,一來可以為商家提供專業的物流配送服務,提升服務效率,積攢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二來可以幫助京東完成社會化物流滲透,提升其物流市場的話語權,締造一個智慧化的物流配送王國。
技術帶來的全運營鏈條的改革,使得京東運轉起來更為低成本高效率,更環保,更智慧。劉強東在第四次零售革命一文中提到的未來的零售圖景將會呈現無界、精準兩大特點。前面提到的智能音箱、智能冰箱或許就是京東對未來零售的布局和基本詮釋,估計后續京東還會依靠技術推出一系列具備高頻使用屬性的智慧終端出來,因為“無界”指的是未來所有的終端都將會成為智能終端,都將會成為新的電商入口,不僅僅局限于目前的電腦、手機等終端。
最后,在戰略方面,京東看清了零售的本質 未來不再是一家電商平臺 而是一家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
正如劉強東撰文所說,零售的“成本、效率、體驗”三大元素永遠都不會變,變得是零售所處的市場環境。京東提前看清了零售的本質,所以冒著不盈利的“危險”倔強的自建物流。與各大品牌商的全鏈條合作、自營商品的正向推動、消費者對品牌的無限忠誠,都為京東規模性市場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為其積攢了各類維度的消費大數據。這些大數據經過計算分析之后,都可以賦能于各個供應商,實現多場景精準觸達消費者,形成最大程度的轉化和復購。商品方面,則是依托消費者的需求數據,倒逼供應商改造產品,研發新型實用性產品,凈化市場產品環境,低成本高效率的完成市場潛在需求釋放。然后借助京東倉配一體的物流開放服務,實現端到端的一站式購物服務體驗。如果沒有資金支撐,還可以借助京東金融,實現供應鏈低成本改造。
由此可見,京東的角色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電商平臺,而是一家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借助技術賦能,實現商品、運營、物流、金融等方面與供應商的無縫鏈接和聯動,共同構建起共生、共贏、包容、開放、無界的商業新生態,攜手一起向可塑化、智能化、協同化的未來零售藍海前進。第四次零售革命的戰火已經點燃,不知道其它電商平臺是否已經準備好?(文/獨孤依風,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