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快遞行業被震動了!
一切都源于京東對平臺上的快遞企業進行服務質量打分,一場優勝劣汰的洗牌正在展開。天天快遞因為排名墊底,被暫停合作;相反,京東物流、順豐、中通、韻達、申通這五家快遞公司則因為表現突出,獲得京東向商家的推薦。
京東的這個行動,不啻是一場大風暴,給一直以來粗放式野蠻生長的快遞行業以當頭一棒,也揭開了快遞行業的遮羞布,讓很多問題暴露在陽光下。
快遞成于電商,伴隨電商的強勁增長,快遞業務量連續6年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長,在過去9年翻了12倍。根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16年度快遞市場監管報告》,我國快遞業務量的峰值出現在11月和6月,正好對應電商行業的雙11和618兩個銷售高峰。目前,電商包裹量占到整個快遞業務量的比重高達70%以上。
但是,電商行業高增長也掩蓋了快遞行業的很多毒瘤,大家更多的看到的是高增長,而忽視了很多問題。
毒瘤之一:惡性價格戰頻發,一線快遞員苦不堪言
一個奇怪的事情是,伴隨快遞行業業務量的飆升,快件單價卻連年下降。2016年全國快件單價為12.7元,分別比2014年、2015年下降2元和0.7元。
這是快遞行業惡性價格戰的縮影。由于快遞企業競爭手段落后,導致同質化競爭嚴重,只能用價格戰來爭搶客戶。惡性價格戰導致企業的利潤不斷下降,中金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快遞行業毛利率已經從2007年約30%的水平,下滑到目前5%-10%的水平。華興研究的數據顯示,三通一達的單件凈利潤都跌到了0.5元以下,如韻達的單件凈利潤在2015年只有0.25元。
惡性價格戰還導致快遞企業對一線快遞員的壓榨。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曾經針對有的快遞公司停擺時在微博爆料,“90%以上的快遞員沒有五險一金或者少的可憐的五險一金”。
有媒體曾經對各大快遞公司的快遞員五險一金的現狀進行調查,除了順豐、京東物流、EMS等是自營,給員工繳納五險一金之外,其他包括中通、圓通、韻達、天天等大型快遞公司在內的加盟快遞員都沒有五險一金,甚至也沒有簽訂合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外賣員多數享有社保福利,這一度導致快遞員出現辭職潮,轉行去送外賣。
毒瘤之二:單純追求送達,忽視服務質量
快遞行業的第二顆毒瘤,是在野蠻生長的時候,只是追求送達,忽視了服務質量,讓行業呈現出粗放式的增長,即增長雖然很高,但內在質量卻不好,諸如丟件漏檢、信息泄露、冒領私拆、暴力分揀、物品損壞等行業亂象突出。
今年6月,中國消費者協會曾經發布了一份《快遞服務體驗式調查報告》,從收件、派件、網點服務三個方面進行暗訪調查,發現快遞行業存在暴力分揀、開箱驗視率過低、出具發票難等問題。
如在快遞網點的貨品堆放方面,“近一半網點存在‘暴力分揀’情況”,只有26.8%的派件網點,給進行搬運操作的人員配備了手套,對物品拋扔腳踢(50.0%)和從高處直接將貨品扔到地面上(38.0%)的現象仍然比較多。其中,順豐網點的物品操作綜合評分達到了良好的水平,宅急送、德邦處于中等水平,而圓通、韻達沒能達到“及格線”。
坦白的說,快遞行業在送貨速度上這些年提升得比較多,但是消費者對于快遞服務質量的投訴和吐槽越來越多。這和電商行業的發展趨勢以及消費者的需求變化極不相稱,電商行業早已經從低價時代轉向品質時代,用戶更加注重品質和服務,但是快遞行業明顯在拖電商行業變革的后腿,制約著電商總體水平的提升。
毒瘤之三:注重短期收益,信息科技水平止步不前
我國快遞行業還存在一個明顯的問題,那就是比較注重短期收益和利潤,很多快遞公司的老板和加盟商賺得盆滿缽滿,而忽視對于未來的投入,導致信息科技水平止步不前。
我曾經看過一個講國外快遞業的片子,里面滿滿的都是黑科技。比如UPS的3D打印商店,能通過其3D打印工廠向客戶提供3D打印服務,實現按需制造;比如美國私營零擔運輸公司Estes ExpressLines使用三維掃描儀來稱重貨物,計算托盤貨物的體積;比如美國公司Dotcom Distribution采用LucasMove語音分揀系統,同時為庫管員下令,提高了訂單的處理速度和準確性等等。
反觀我們的快遞行業,除了順豐和京東物流在無人送貨機、無人倉等方面進行探索之外,很多快遞公司還是勞動力密集型企業,更多的是靠人工。這樣的發展方式導致快遞企業大而不強,無法形成核心競爭力,比起國外的先進快遞企業差距太大。
面對零售的未來,馬云提出了新零售的理論,劉強東提出了第四次零售革命的理論。他們雖然觀點不盡相同,但是都認為,技術在未來零售的發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快遞行業是傍著電商行業發展起來的,現在電商都開始向技術驅動發展了,快遞行業在信息科技水平上還是如此落后,反差太大!
京東掀起的服務風暴,短期是陣痛,長期是利好
京東,以自營模式為主的獨特發展方式,以及覆蓋全國的自建物流,在電商行業掀起了一場品質為王的風暴,顛覆了電商業,成為和阿里巴巴并駕齊驅的巨頭。
現在,京東又來顛覆快遞行業了!京東推出的這場服務質量風暴,打破了快遞行業長久以來的寧靜,捅破了行業長期以來的遮羞布,將上面的三顆毒瘤暴露在陽光下。
此舉肯定會招致很多快遞企業的反彈,事實上,這種反彈已經開始了。例如,現在就有各種各樣的傳言,有的說京東這是利用自己的電商平臺打壓京東物流的競爭對手等等。
但是,要知道,該來的總是會來的。快遞行業存在的問題,遲早是需要解決的,今天京東不揭開,未來也一定會有別的公司揭開。而且,這種問題早暴露比晚暴露好。
現在,整個中國經濟在進行結構轉型,在從以前粗放式發展的路線向集約型發展的路線轉變,在走品質升級、創新升級的內涵式增長之路。電商行業已經率先走向轉型,快遞行業如果不迎頭趕上,將無法跟上消費者變化和社會轉型的步伐。
目前,我國各類快遞企業至少有8000家以上,但絕大多數規模都比較小,粗放式管理非常普遍,這和國外的快遞行業差異很大。UPS在2015年的營業收入高達583億美元,這比順豐和三通一達加起來還多五倍。國內的快遞行業急需進行整合,這時候,誰能走對路,誰就能迅速做大。
從這個角度來說,京東的這場服務風暴,對于快遞行業短期是陣痛,但長期來看絕對是利好。廣大快遞企業如果能痛定思痛,大力提升服務質量,轉型升級,走品質之路、創新之路,現在的陣痛將變成未來增長的動力。
[email protected] 該帖于 2017/7/26 9:28: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