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激情——不可名狀的沖動,可以形容當下的“無人商業”熱,業界熱議、媒體熱傳。
杭州紹興路上的一家華潤萬家Vango便利店,近日被人專程來訪“這里是不是馬云的無人超市”,一天有幾十人問,店員不勝其擾。其實那只是螞蟻金服芝麻信用兩年前6月6日“信用日”的“無人超市”試點,當天“付款率為82%,少收了3000元”。消息在網絡和導航地圖留下痕跡,有人未及辨別。
“馬云的無人超市”,學名“淘寶會員店”,只在今年7月初的淘寶造物節做了三天,已撤展。
許多行業人士在各種微信群熱議無人商業,包括打聽馬云的無人超市開在哪里,繽果盒子和京東的無人機是否靠譜。還有上百篇無人超市相關報道。多是零散。聯商網8月初開始集中梳理、探索、邀請,中旬將推專題《“激情”無人商業》,方便業界廓清認知。
我是個顧客,也是媒體人、前零售人,且說三點,以拋磚引玉:
一、“跟誰有關?”
資本助推,科技增強,對便利店行業發展是好事。但這么多人議論紛紛,甚至投入建設,對一個新事物給予如此關注,恐怕過猶不及。
很多零售相關的政治、社會、科技事件會成為不同程度和階段的行業熱點,但終究不是零售本質,比如樂天事件。零售人的時間精力就是行業寶貴資源,當更專注。
所以,凡事先有個判斷:這事跟我有關系嗎?
談論時髦,難免避重就輕,高談闊論,容易忘了自己公司和門店真正重要的事。
幾年前熱捧電商,現在是大小兩頭受捧:大盒子的購物中心和小盒子的便利店。
“阿里巴巴并不是要自己真正把無人零售店推向社會,更不是要讓所有的商店都沒有人,而是要給業界一個信號,一些靈感,一些震撼,一些思考,無人零售店會讓中國所有零售行業去反思和思考可以做得多好。”——你可以不喜歡和不認同,但馬云和阿里今天擁有這樣的科技力量、影響力和商業可能性。
從某種維度來說,阿里騰訊已經擁有相對壟斷資源,比如網上支付,兩家旗下的支付寶、財付通大概占了線上支付的八成,如今轉戰線下移動支付,入口之爭如火如荼,遍布不同城市、機場、商店、菜場、流動攤販甚至乞丐。
AmazonGo、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大企業要賦能,繽果、F5等創業公司要發展,投資公司興致勃勃,且由他們試,一切剛剛開始。
無人商業未來可能成為商業有效補充,但份額有限,萬一有機會成為另一個“電商”,也不必過早過慮,還是專注自己眼下的事要緊。
二、“你喜歡嗎”
物美價廉,賓至如歸——這才是顧客最想要的。要好的東西,合適的價錢,有溫度的連接與場景。
零售的本質不變,仍然是成本、效率、體驗。實體經營還是人、貨、場。
消費者入口與需求內容出口之爭日烈,中國零售與商業地產業需要更多真實有力的增長動力與方法、案例、機會。每天的變化與增長里有多少是成就,又有多少是泡沫與無奈?
我們亟待尋找真實的成長,而非被裹挾著前進。
無人商業怎么樣,你要不要關注無人商業,你能不能做無人商業,無人商業要到哪里去,你問過顧客嗎?問過作為顧客的自己嗎?
今年三月的“重來”2017聯商網大會上,太平鳥服飾CEO陳紅朝激情四射,“零售沒有那么復雜!多問顧客意見建議,你自己就是顧客,你的太太女兒就是顧客,先問她們的感受,然后去做!還有很多同事朋友,都是顧客,這是最根本的,去做,去滿足她們。要為顧客匍匐在地(正說著,他單膝下跪)……”時隔半年,我對那一刻記憶猶新。
笑問客從何處來。實體店來客數下降,電商吸客成本居高不下,重構人貨場談何容易?我們更關心的是否方便顧客購買,源源不斷的生意將從哪里來,顧客從哪里、怎樣來到店里?如果自己作為顧客,有多少消費場景喜歡在沒有店員的時候達成?
每個企業,每個地區,每個人的轉型升級生死存亡關不同,很可能是子之良藥彼之砒霜。
重要的是,以顧客為中心。譬如無人支付就更好,因為是提供方便的顧客思維,且在很多企業取得不同成效,能連接絕大部分的商業創新與傳統賣場。
很多時候,重視討論哪怕一個目標顧客的意見建議,也遠比十個風馬牛不相及的熱點話題有用。
三、“人家的便利店”
不妨看看無人販貨機的發展,這是目前唯一成熟的無人商業形態或前身。
對于一個新的模式,我們如何考量?當市場需求一致時,效率才是決定性因素。超市老萬在《無人便利店,最多只是一場夢》文章里算過一筆賬,無人便利店的成本、效益幾無優勢,他更推崇無人販貨機。
1993年引入中國,1995年北京擺出第一臺國產無人販貨機,目前全國約共21萬臺販貨機,其中友寶科技的機子最多,2015年7月獲凱雷5.3億元投資。
我在高鐵站、機場、地鐵、酒店、學校里的無人販貨機都買過里面的礦泉水和飲料。快速經過時刻、角落,相對便宜的選擇。
一次在高鐵站看到賣保暖內衣的機器,就無人問津,我也毫無興趣。即使是商場也不能試穿的內衣,顧客也沒有那樣場景和可能被激發的需求。
近來見諸媒體的優衣庫美國機場保暖衣自動販貨機和購物中心內天貓美妝杭州自動販貨機,暫時頗受關注,多是圖新鮮。
早在2010年,南京街頭出現過大閘蟹販賣機;2014年,無錫地鐵站有過蔬菜自動販賣機。
來看日本,其無人販貨機三年前臺數已超500萬臺,24個人有一臺機器,賣的東西非常多元,其中賣飲料的柜占51%,年銷售份額超3000億元人民幣,是一個大產業,超過7-11便利店日本公司年度銷售的2400億元,更超過中國大陸全部10萬多家便利店1300億元銷售。
為什么?
許是一個便利店大國和高度城市化,以及精細化網點規劃和系統服務能力,部分無人販貨機直接放在便利店內空閑角落及其他的共同成果。
欄目按
月小刀,聯商網COO、「長亭外」亭主、「星巴克中杯事件」當事人,遍訪中國零售優秀企業與高管,周一發布行業重要事件看法與趨勢預說。
以顧客為中心,融合國際、國內、業態、城市、顧客,與你一起關注零售財富流動、從業者心力沉浮。
往期回顧:
第十九期:“書劍”蘇凱
第十八期:玩物立志奇客巴士
第十七期:零售造節
(來源:聯商網 作者:月小刀)
- 該帖于 2017/8/8 9:3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