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愁眉苦臉吐苦膽,要么連橫合縱賺大錢。”這就是當下傳統老牌不得不接受的命運,搞不定互聯網船票,或者等死,或者作死,玩轉“互聯網+”,才能力有所逮,業有所成。所以,對它們而言,最現實的選擇就是和互聯網巨頭聯姻,好風憑借力,扶我上青云。
比如,被互聯網新貴Airbnb步步緊逼的萬豪酒店集團,最近就聯合阿里巴巴,成立合資公司,運營網上旗艦店、中文官網、中文App。更重要的是,雙方會員互通,淘寶“88會員”淘氣值大于2500或1000者,可以直接申請成為萬豪金卡會員或銀卡會員,享受免費早餐、客房升級等服務。今后,消費者通過淘寶、天貓或飛豬進入萬豪旗艦店預訂酒店,享有和萬豪官網一致的權益,并獲得雙向積分,同時,雙方積分還可互換,有更多權益對等。
沒錯,這是萬豪在“擁抱變化”。而硬幣的另一面,則是馬云新零售之后再出新招——阿里用天貓鎖定零售老牌后,再用淘系會員拉攏服務業大咖,加速O2O(線上到線下)體驗落地,讓“高能剁手黨”在更多線下場景High得停不下來。由此,雙方共營、共生,一起玩出不一樣的煙火。
畢竟,現今社會物質極大豐富,消費主權彰顯,《消費社會》描述的一切成為現實:人們消費的目的,不是滿足“實際需求”,而是不斷追求欲望的達成,換句話說,人們消費的不再是商品和服務的使用價值,而是它們的“符號意義”。因此,阿里必然要伺候好5億活躍用戶,不僅讓他們有實物商品買買買得開心,更要在游玩、娛樂等體驗式消費上給力,從而在他們的心里完成更牛X的注冊。
而在這樣的主題下,阿里以會員、技術賦能,服務依然要萬豪等傳統大咖落實,所以,沒有馬云常掛嘴邊的“顛覆與革命”,取而代之的,是融合與包容的“協作不顛覆,創新不替代。”
協作:服務業里搞事情
沒錯,注冊了微博、微信不代表網絡營銷,搞點信息化也不是互聯網思維,上網開個店更不算電子商務……萬豪這樣的大牌們已經深刻明白其中的道理,但要它們立刻生出互聯網的基因也是沒有可能。所以,阿里要與之協作,就要按照傳統咖們習慣的“語言、思維”體系塑造玩法,才能一起搞出“大”事情。而用會員制對接,正是基于這種考慮。
之前,受益于海量的用戶群體,阿里獲得了源源不斷的交易,有豐富的用戶數據,得以分析、發現用戶的習慣、偏好,并針對性地營銷、促銷、改進、發展,持續地搶占用戶的心智思維。同時,在移動化、碎片化的趨勢下,它也通過口碑、分享、推薦疏通了關系鏈和交易鏈,連續卷入新客戶,粘住老用戶。而這一切與服務業大牌們的“客戶忠誠計劃”異曲同工。
因此,阿里正可以將自己的用戶群體“畫像”顯性化,根據其消費水平、復購頻次、使用頻率等,打造出淘寶“88會員”體系,與服務業大咖的“客戶忠誠計劃”對接。如此,阿里精分出高端消費流量,為“萬豪”們引流,使后者得以提供針對性服務,搶奪與“高能剁手黨”的“連接”,畢竟,連接即入口,入口即生意。
毫無疑問,這樣的賦能,看似簡單的變化,其背后卻是從傳統服務到“互聯網+服務”的跨越,實現了“滿足服務需求”到“定義未來服務消費”的質變。
如此,萬豪們不再囿于自己的小數據,更明確客戶方方面面的小心思,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自然能走向馬太效應的“好者更好”。同時,阿里很容易將一整套會員模式輸出到服務業,構建出一個新的產業共同體,從而形成服務業的“英雄聯盟”。它整合的范疇、生態體系的概念、競爭的維度又將遠遠大于過去的零售業邊界。
于是,協作不顛覆,共營又共贏,就像意大利歷史學家馬基雅維利所說:一件事讓所有人得利,它就能成功且持久。
創新:讓大數據有硬度
按照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的說法:去歷史里尋找經驗把經驗應用與未來,這就是創新的機會。的確,會員體系本是傳統商業的法寶,但阿里用大數據的方式,解構會員性別、年齡、消費水平、偏好習慣等屬性,更精確高效地把它們重組為會員的“全息畫像”,再賦能給萬豪們,打造出“信息”到“信任”的協作閉環,這一切正是關于大數據的創新。
數據顯示,在淘寶、天貓上年消費超80萬元的人不在少數,高級箱包、定制旅游,昂貴收藏品等對他們而言手到擒來。同時,他們的購物頻次是普通人的2.6倍,其中,女性占多數,80后達六成,90后以極高的速度提升著占比。此外,這“高能剁手黨”的典型“畫像”為:時尚潮媽、商務精英、網購達人、創業一代……預計到2020年,他們的總數將升至數千萬,地域分布上,東部沿海地區人群會占65%。
顯然,未來中產崛起,其消費面更大,僅憑阿里自己無法完全覆蓋到消費者的方方面面,要想執掌大數據的“廣度”與“深度”,就需要和萬豪們深度合作,深入到消費者“吃住行、游購娛”的消費細節,借助會員的數據對接,卷入更豐富、多元的數據,使其與集團內的數據充分識別、打通、融合。
這樣下來,一個鮮活、有著既定生活軌跡、行為方式的用戶畫像,以及一個個有著類似行為習慣、消費習慣的用戶族群,就會呈現在阿里面前。正如經濟學家哈耶克所述:“好的經濟機制,會有效利用分散在個體手中的信息”,由此,大數據分析更有“硬度”,阿里就能與萬豪們一起,更好地讓“有品質的會員”與“有品質的品牌”相匹配,進而促成各種交易,完成商業服務的閉環。
可見,用會員體系打破服務業的次元壁,將帶來大數據的“新能源”,它會驅動玩家們共同走向商業的“智能”。這樣,創新不替代,融合造未來,想必是馬云“必須重新思考、重新規劃商業模式”的結果。
的確,商業的世界里,沒沖突無爆點,有賭局更搶眼,但其實,協作不顛覆、創新不替代,往往才是更好的選擇。畢竟,沒有傳統的企業,只有傳統的思維,與思維相近者聯手,朋友多多的,敵人少少的,空間自然大大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王道不正是如此么?
——————————————
作者:小郝子 / 微信公眾號——郝聞郝看(ID:haowenhaokan),10年傳媒經歷,前商業雜志資深記者,一只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思考喵……互聯網的幸福就在這里。
- 該帖于 2017/8/11 9:59: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