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道顯示,近兩個月,在家長的陪同下到美容醫院咨詢如雙眼皮、牙齒矯正等微整形項目的高中畢業生數量增多,高中畢業生整容人數比重快速增長,高達五成。整容一直是個熱門話題,從過去明星整容到現在學生整容,外界對這些現象的看法不一,整容到底有沒有必要也成了當下社會爭議的熱點,這使得整形平臺們自一上線就獲得多方關注。
據了解,2016年國內最大醫美O2O平臺新氧已經完成C輪投資,投資機構包括優壹品、騰訊等機構,而新氧也借此次C輪融資進入目前國內估值最高的醫療類O2O公司行列。此外,另一個醫美界巨頭更美也在2016年獲得C輪3.45億元融資,堪稱我國互聯網醫美行業歷史上最大的一筆融資。從線上掛號到線上醫療,“互聯網+醫療”一直備受爭議。那么,整形平臺們為何能從備受爭議的“互聯網+醫療”困局中突圍,從而獲得資本青睞?
解決“互聯網+醫療”痛點成突圍戰第一槍
就目前來看,整形平臺們的模式為“線上+線下”,以提供信息服務為主,在醫美微整形服務機構與用戶之間搭建交流的平臺,構建高頻、高安全度的閉環商業模式。對整形平臺而言,它們能夠靠著整容熱順風車一飛沖天的原因,可能在于它們解決了“互聯網+醫療”的某些痛點。
首先,整形平臺增加了社交元素,激發了用戶的互相分享、交流和評價,解決了傳統醫療社交屬性薄弱的問題。以新氧為例,2014年5月上線了整形日記,建立起了平臺整形社區,在社區里可以看到真實的案例和變美秘籍。對用戶來說,整形最緊張的時期在于術后一周。由于缺乏對整形手術術后的了解,會讓用戶們產生恐懼,而新氧提供的整形日記,能讓這些用戶看到做過同類手術的人各種心理感受和效果,能最大程度緩解用戶的焦慮,得到心理上的撫慰。
其次,整形平臺能提供的不止是線上問診服務,還提供不少增值服務。一方面,整形平臺有自營自建模式。另一方面,整形平臺們通過連接各大醫院診所各方名醫,提供線上咨詢預約,線下看診治病的服務。
自帶缺陷,突圍卻非一帆風順
雖然突圍了部分痛點,但整形平臺們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他們同樣遭遇了不少困難。
一、價格戰埋下安全隱患
此前整形平臺們為了擴充市場,搶占流量,紛紛打起價格戰,推出高性價比的產品成了整形平臺們在市場競爭時常用的手段。雖然有些整形平臺們認為自己是“大眾點評+天貓”的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醫療與其他行業不同,不是參與團購就能夠得到適合自己產品,還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因此存在巨大的風險。
可以發現,很多參與團購價格較低的整形套餐,進行手術的大多都是年輕且資歷較淺的醫生,真正的名醫價格都較高,且不參與團購。這就會讓用戶受到價格驅使選擇可能不適合自己的產品,最終導致部分用戶使用團購套餐出現不良的手術結果。這似乎有些背離整形平臺們的初衷:“想要整合最好的醫生資源提供給用戶”。
就目前來看,價格導向這把雙刃劍成了整形平臺們發展的最大阻礙,如何在提供更好整形資源的同時,保證自己的發展,且不違背整形行業正當價值,成了整形平臺們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二、整形平臺過濾用戶迫在眉睫
據了解,目前大多數整形平臺注冊只需要手機號,不需要更多詳細信息,這樣似乎可以避免個人重要信息泄露,但是其他隱患也不少。首當其沖的就是無法避免未成年使用整形平臺。一般看來,未成年心智未定,且身形未穩,既不適合了解整形知識,也不能進行整形手術。
早前,蘋果商城曾因“不利于兒童成長”將“芭比”主題整容平臺下架,他們認為,從小就灌輸給孩子整形的思想,會讓他們過于在乎外表,過度依賴整形,不利于審美和心靈的健康成長。這似乎給了整形平臺們一個提示,沒有年齡限制,手機號隨意注冊就能使用部分功能的現狀,可能會給那些好奇的未成年帶來不好的影響。于是,如何過濾用戶成了整形平臺們的當務之急。
三、線上咨詢成雞肋
據了解,目前大多數整形平臺提供的都是免費的線上咨詢。這樣雖然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宣傳醫院診所和醫生的技術口碑,但是線上咨詢最重要的是醫生資源。一方面,名醫們無需平臺的宣傳就能獲得足夠的人氣,而且名醫們大多時間有限,無法對平臺的線上咨詢進行有效的操作,這就使得真正能回答用戶問題的都是普通的醫生。
另一方面,即便是普通的醫生,前期為了建立個人聲望,會認真回答線上咨詢的問題,但當用戶達到一定數量之外,醫生們回答的質量自然會隨之下降。無論是哪一種情況,似乎都令線上咨詢達不到原計劃的效果。
四、缺少用戶粘性
就目前來看,整形平臺們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從本質上看,整形平臺們只是整形醫院診所的第三方渠道來源,平臺們提供客戶,整形醫院診所按照分成比例給整形平臺們回報。但不可否認的是,部分用戶通過整形平臺們了解的信息,僅僅是整形醫院診所網站了解的一個補充。對用戶來說,可以沒有整形平臺,但是不能沒有醫院。因此,如何增強用戶粘性,做到用戶不可替換的選擇,成了整形平臺們的當務之急。
成功突圍后,未來或將兵分三路攻占下一個高地
在模式雷同自帶缺陷的情況下,整形平臺們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爭奪中脫穎而出并攻占下一個高地,必須思考差異化策略。因此,未來整形平臺們或將分四個方面發展。
首先,男性整容市場成“香餑餑”。在傳統觀念里,愛美是女性的天性,似乎與男性扯不上多大關系。但現如今,觀念似乎發生了變化。愛美不再是女性的專利,男性對自身外貌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據整形大數據顯示,男性在整形方面比女性更敢消費,男性客戶的整容占比達到近兩成,年輕男性主要調整眼鼻,年長男性主要是祛眼袋、抗衰老等。但從廣告宣傳到平臺內的整形日記等功能都可以發現,目前整形平臺們的重心仍處于女性整形。在男性整形比例逐年增加的情況下,男性整容市場將成為整形平臺們未來爭奪的方向。
其次,緊跟新潮,“直播+”成首選。整形平臺行業經過長時間的洗牌,留下的自然都是些背景深厚有能力的選手,競爭肯定更加激烈。整形平臺們早前一直主打價格戰,高性價比成了整形平臺們的標簽,但是價格戰對整形平臺來說還是負擔太重,長此以往必定會成為整形平臺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因此一些熱門的互聯網營銷方式成了整形平臺們的首選。如果要問目前互聯網時代最新最快的互動方式,可能要數直播。
據業內人士的分析,雖然各大直播崛起、混戰,早已是一片紅海,但是隨著人氣迅速聚攏又快速分流消散,尋找“直播+”已經是大勢所趨。整形平臺的“直播+”除了能夠能夠給用戶帶來更直觀的整形知識外,還能給醫患互動提供一個渠道,從而減少醫患糾紛。
最后,占領醫生資源制高點。醫美行業本身專業性強、門檻高,無論是機構還是醫生,一旦非法執業,產生的風險都會直接轉嫁到用戶身上。整容本質上其實是一個以醫生為核心的行業,如何讓更多優秀的醫生入住平臺,同時將醫生的技術、口碑、服務等傳播出去,才能為用戶帶來最好的術后效果。
因此,整形平臺們無論如何發展,搶奪優質醫生資源仍舊是發展核心。此外,對用戶來說,醫生信息不透明,部分醫院診所營銷包裝讓李鬼和李逵真假難分,使得整形平臺在尋找優質醫生資源時還需要仔細辨別,在追求資源數量時,強調資源質量,為用戶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簡而言之,隨著網紅經濟大熱、醫療整形需求大增和消費醫療市場的爆發,整形平臺們在這場“互聯網+醫療”突圍戰中似乎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但是價格戰、功能雞肋等諸多問題仍是難以突破的瓶頸。所以整形平臺們要想在這場突圍戰中保持全勝記錄攻占下一個高地,還需要更加努力。
劉曠,以禪道參悟互聯網、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