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已經實施一段時間了,但是客觀的講,咱們的傳統連鎖超市企業的反應確實有點慢了!特別是一些二三線城市的地方性龍頭企業。
這兩年隨著電商以及母嬰店的展開,很多超市企業反應不好賣了。這時我就特別想問一下,在你們企業的商品分類中,奶粉屬于哪個品類(沖調?)?紙尿褲屬于哪個分類(家洗-個人衛生?)?奶瓶又屬于哪個分類(休閑百貨)?回答完這幾個問題,我想也就找到了答案了。我們也不得不反思一下,面對這么大的一個市場,我們的管理方式、甚至思維方式有沒有改變?母嬰用品以現在的市場規模跟潛力,完全可以獨立成一個品類,并且應該在門店有一塊專屬空間。我們超市企業比一般的母嬰店、奶粉專賣店有個很大的優勢,就是我們在這個區域,有品牌信賴度。老百姓是認這家企業的,在這個超市能夠買到“放心、實惠”的商品。如果我們用點心,開辟出這塊領域,沒有理由讓一些類似夫妻店的母嬰店都能搶走我們的生意!
企業之所以要實施品類管理,就是要以品類為戰略單位,通過各品類的不同角色、合理搭配,實現企業的總體經營目標。品類又是一個動態的,不斷變化的定義,當然也不能以慣性的思維來思考這個問題。一個新的品類的誕生,都是因為顧客需求不斷提升、不斷聚焦的結果。你不去滿足顧客的這部分需求,自然有別人會發現這個機會、去創造條件滿足這個需求。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對孩子的投入不用我在這里贅述。既然需求跟市場條件成熟,為什么我們沒有及時的對品類作出調整?每一個品類,初期階段(前提是可以成為品類)獲利空間也是最大的,等到行業其他企業都開始進入的時候,已經是白熱化競爭了,這個品類也就跟其他常規品類一樣薄利了。
成立單獨的母嬰用品品類,也不是說有這個部門、商品有所歸屬了就完事。更重要的是品類管理人員能夠站在“媽媽”的角度,去思考、完善這個品類的商品構成,同時還要兼顧企業的利益。每個品類里面都有賺錢的商品、不賺錢的商品,企業的運營看的是總體效果,是算大賬。賣場開辟出母嬰用品專區,下一步就是背靠企業的渠道優勢,做出專業水準,形成目標導向。特別是地方性龍頭企業,這是能夠做成企業目標性品類的一次絕佳的機會。
當然,一種需求能不能值得去做一個單獨的品類來進行管理,也是需要評估的。母嬰用品特別是在二三線城市,已經成為一股強大的購買力,有做成獨立品類的基礎。企業的發展、競爭必須有敏感的市場洞察力,能夠及時發現需求、緊跟需求提供服務是獲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方式。企業的資源是有限的,有限的資源滿足顧客需求的同時保證企業利益最大化是企業運營的根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