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哪一天起,越來越多的購物返利平臺開始涌現,帶著各種各樣的目的走進消費者的日常生活。
購物返利,基于怎么樣的模式能夠在消費者購物的同時還能返利給消費者?以前的購物模式,眾所周知,基于網購,比如淘寶,購物后可以返天貓積分、在日常可以領取淘金幣,在購物的時候能夠抵現;比如京東,可以領取京豆,在購物的時候可以抵現等,其實這也是基于一種返利的形式,只是與目前市場熱潮所說的購物返利模式不同,目前的返利模式,是在原有的消費形式下的新升級,通過與他人的行為交叉,來實現購物返利的形式。
通常來說,用戶分享商品,好友購物后分享者獲得一部分返利,這是一種返利模式,比如淘寶聯盟,比如返利網,比如三代樂。還有另一種模式,是在用戶購物的同時,用戶以平臺售賣價購買商品,但購買商品后可以獲得與商品價格對應比例的返利,這種形式即是大家聽說的購物即賺錢的模式,返的收益會在下次購物的時候直接抵現,可以理解是錢越消費積累越多。上面提到的三代樂也有這樣的模式存在。
只是,目前國家的政策針對購物返利這一塊不甚明朗,加之之前云集微店因為陷入傳銷的性質被罰款,進而導致微信公眾號被封事件發展的沸沸揚揚,給一些購物返利模式敲響了警鐘,在此形勢下,購物返利模式該何去何從?
從目前形式來說:購物返利的模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接受,商家從商品非利潤中抽出一部分作為收益返給消費者,刺激消費者對平臺和商品進行推廣,其實這等于是消費者針對推廣員所付的廣告費,只是以返利的模式返給消費者;
購物本身就會給商家帶來一定的利潤,只是商家拿出一部分進行多級返利,這算是一種直銷的模式。另一方面從人性角度講,人性都是貪婪且自私的,有便宜的事情不占白不占,因此哪怕只是小部分的便宜,大家也都有要拿著的心理,那我邀請的每個人都給我帶來一點收益,積少成多,不就是一筆可觀的收入嗎?
因此,從消費者角度以及市場來講,購物返利模式還是可行的。
從政策方向來講:雖然目前出現云集被罰款甚至被封號的事件,但是不同的購物返利模式網站的形式以及本質還有有區別的,國家針對不同的模式會給予正確的甄別,如果是合理的是商家拿出部分利潤來進行返利,這對消費者來說是好事一件,何來制止呢?但如果平臺確實存在傳銷,那政策制止也是理所應當的。
從整個消費大環境來看,消費者已經被教育了一次又一次,針對這種模式內心或多或少有些反感,但是這是基于被不正當的形式所傷到,像淘寶聯盟,三代樂這種以商家利潤一部分作為獎勵返還給消費者,這本身對消費者是一種激勵,從大的方面來考慮,如果規模擴大,能夠解決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因為可以利用此種模式形成小范圍形式的創業,那這對于整個社會來講也是減少了部分人員就業壓力的。
作為一名消費者,我們本身也要擦亮眼睛,分清購物返利的本質是商家本身的利潤返回還是屬于坑蒙拐騙,畢竟政策的實施和防范不是全面的,最終也需要我們自己防范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