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聊商場微信公眾號運營的話題了,
本文說一個點:同一個商場多賬號運營
就如同現在品牌會針對細分市場開設多條產品線,在不同定位的商場開有針對性的店一樣,商場做微信公眾號,同樣可以采用“多號運營”的方式。
最簡單的,也是用得相對比較多的,就是“服務號+訂閱號”結合的運營方式。
這里當然不是每天發一次和一月發四次的區別。
服務號:用于服務,會員、積分、支付、停車繳費、品牌導覽、樓層指引、室內導航……這些應該是服務號的職能,順便推送內容。除非像靜安嘉里中心這類把訂閱號開發得非常豐富,否則絕大多數商場運營的都是服務號。
訂閱號:內容推送,如果商場活動內容信息足夠多,并且配有專人運營的話,也確實有高頻率或者不定期推送內容的需求。進行雙號運營的商場也不乏標桿,例如港匯、八佰伴、久光,都是響當當的業績大戶。
第二類,也是近期才發現的一個案例,此前在“圖報”中有介紹過:
大致就是五角場巴春給自己最牛逼的品類——女鞋(39個品牌中21個是全市銷售王),單獨做了一個服務號,內含會員積分功能。
內容上則是宣傳女鞋潮流趨勢、搭配、場內品牌推廣等,與大多數商場無異,只是更聚焦。
這個初衷是非常創新且有針對性的,說創新,其實很簡單,因為它是第一個這么做的,說有針對性,是因為商場非常知道應該如何發揮自己的強項。
于是,我們也許可以YY,興業太古匯開一個“美妝頻道”,湖濱道開一個“親子頻道”,恒隆開一個“如何花錢”……等等,是不是比較好玩?這才是商場真正做內容的打開方式。
那么問題來了——運營。
這個叫“巴黎春天花漾美履俱樂部”的微信公眾號在8月31日剛推送了一篇內容,閱讀數168,而上一篇內容的推送時間是8月2日,閱讀數138。也就是一個月推了2次,雖然是服務號,最多也就4次,但實際上,這類號是更應該做成訂閱號的,如果僅僅是會員積分系統,為什么不用商場本身的,反而給消費者增加額外的使用成本?
這個號的目標客群應該是“不穿高跟鞋會死星人”或者“房子可以小,鞋墻不能少”,他們應該希望通過這個號了解到最新的鞋履時尚趨勢、搭配、款式等,并不一定是商場的自有品牌,但能通過這個號獲得共鳴。現實情況是運營方很難做到。
商場的微信公眾號可以外包,且案例不少,但如果做實驗性的細分類別,會不會舍得投入這筆成本,是個疑問,但自己做,確實有可能最終不痛不癢。
第三種情況——K11,又是她……沒辦法,總是有些與眾不同。
在我的關注中,有三個公眾號,分別是上海K11商場的官方微信號,也就是之前在微信排名中經常No.1的那個;K11VIP俱樂部,則是VIP定制服務號,長期推送VIP相關信息和福利,雖然我只是商場的wifi用戶,但作為業內人士,只能厚著臉皮關注;K11ArtStorebyKuriosity,則是商場推出的內地首家全國設計主題集合平臺,發布的內容——設計師產品相關。
尤其推薦K11ArtStorebyKuriosity,這才是巴春鞋履號的正確打開方式,但是,公眾號運營的差異和商場異曲同工。
傳統商場不是沒有想法,例如市百一店調整,要做概念空間,要做二次元等等。一件事的落實,其實只要決策者拍一下板,就像多申請一個公眾號,最多也就300元認證費,但是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執著,是你能否成為標桿的前提。
所以,你應該做加法還是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