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人愛吃、好吃,每到周末各個商業街區總有人頭攢動、食客推杯換盞、餐廳內觥籌交錯之景。不過光鮮亮麗的背后,餐飲品牌的發展與存活早已不似表面風光。《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指出,商場給餐飲品牌的成長周期大幅縮短,數據顯示商場餐飲淘汰期從5年到3年縮短到1年,一些A類購物中心讓一家餐廳撤場最快只用1.5~3個月。記者走訪調查發現,在昆明多個購物中心內確實有不少餐廳已出現3個月一換的態勢。
數讀昆明部分餐飲
愛琴海
2016年共有71家餐飲品牌,當年就更換了30多個品牌
2017年入駐餐飲商家約有10家左右,撤場倒閉的商家占其中一半
南亞風情第壹城
南亞風情第壹城在不囊括new mall部分餐飲的前提下,有30家左右餐廳,其中更換了5~6家餐飲品牌
據稱,今年會大量更換商業區內部餐飲或者要求品牌對餐廳進行升級改造
萬達
有32家餐飲品牌,撤場更換了5~6家餐廳
掃描
購物中心嗷嗷待哺 餐廳占比逐年翻漲
“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這樣的時代已經不存在了。現在的情況是風一停,豬都摔死了。”多個云南餐飲業內人士慨嘆,餐飲的紅利期已經消失了。
2010年、2011年,國家限購政策出臺后房地產經濟下滑,大量資金于2012年、2013年進入到商業地產中。
在建成后的商業地產項目內,一方面醞釀著大批購物中心,客觀上造成了對餐飲、百貨品牌進駐的需求,另一方面大量購物中心林立也造成了餐飲品牌空前聚合與吸納。
然而在這七八年之內,全國餐飲品牌所面臨的是紅利期逐漸消亡,撤場速度越來越快、品牌更迭越來越頻繁。購物中心餐飲紅利的消失有一個分水嶺似的年份——2015年。
那時昆明大型購物中心相繼迎客,所有的生意都很難做,進入購物中心殺伐圈地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尤其是在互聯網擠壓下百貨占比萎縮,餐飲成為補缺重頭。
如北邊有昆明廣場人氣不俗,南邊有南亞風情第壹城、愛琴海、萬達等。餐飲品牌在購物中心的發展產生了明顯增量,如目前業內公認的同德餐飲占比最早為15%上下到目前的30%~40%、萬達餐飲占比約占30%、愛琴海餐飲占比將近約50%。
然而,餐飲經營并未因抱團聚眾而腳步輕盈。
更迭
購物中心一年內 能換掉30多家店
家住湖畔之夢的馮小姐是愛琴海購物中心的常客,每到周末,她便會和男朋友過去吃吃飯看看電影,“感覺愛琴海里的餐廳風格越來越多、商家也不惜重金裝修,不過好多餐廳換店的速度太快了。有些似乎三四個月就換店了。”
愛琴海4樓某餐飲品牌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餐飲確實越來越難做。比如電梯口附近曾有家名為“為何而來”的中餐廳就是3個月撤場,在現在電梯口正對面京東商鋪這個位置前后就換掉了4家店。“其實就在那兒原先也有一家餐廳做得不錯,是3個人合伙開的,平均每天銷售額能達到1萬元,就是這樣都還不賺錢,聽說這家店食材都是外地運輸進來,主廚還是外聘的米其林餐廳的大廚,一個月工資就幾萬,可能最后成本太高沒法盈利就關掉了。”該人士如是說。
而據業內給出的數據顯示,2016年愛琴海共有71家餐飲品牌,而當年就更換了30多個品牌,其中有做野生菌的,有做日料的。但全國性連鎖餐飲品牌均未倒閉。另外萬達有32家餐飲品牌,撤場更換了5~6家餐廳;南亞在不囊括new mall部分餐飲的前提下,有30家左右餐廳,其中更換了5~6家餐飲品牌。
分析
熱錢進場跟風成疾 憑噱頭難拿通行證
是什么原因導致昆明餐飲步履維艱?業內人士表示,事實上做餐廳的也有逆勢上揚的例子。
2016年,擁有20多間商鋪的南強步行街被一家名為“Crazy ones西班牙海鮮飯”的餐廳引爆,這家餐廳是當時這條略顯冷清的新街唯一有人排隊候餐的。業內稱,去年的圣誕節當天該餐廳桌號排到100桌,次年情人節也超過100桌。
記者調查發現,西班牙海鮮飯餐飲品牌隸屬于全國餐飲品牌云海肴麾下。這個經過10年發展的云南滇菜餐飲品牌如今店面已經破百。
“當前餐飲紅利期確實已過,我們在進駐二、三線城市時也非常謹慎,要短時期內追逐到紅利很難,在個別城市的個別商圈也會有撤店的戰略調整。”云海肴創始人趙晗分析認為,昆明屬二線弱城市,人口基數及消費能力與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還有較大差距。“電商擠壓下餐飲百貨等多種業態均面臨挑戰,而近年一批對餐飲沒有經驗的熱錢大舉進入市場,也導致餐飲品牌爆發式增長。然而餐飲競爭已經不僅僅是單一的拼裝修、拼服務、拼菜色新穎的時代了,花哨的裝修及事件營銷確實能成為一時吸引消費者的噱頭,但并不能讓一個餐飲品牌真正拿到通行證。”
此外,多個連鎖品牌餐飲人士反映云南餐飲業內的模仿抄襲、跟風熱點現象也比較突出。趙晗稱:“近期看潮汕牛肉火了,頓時間家家戶戶都開潮汕牛肉鍋;串串火了,一下子家家搞串串。無論是對知名連鎖品牌還是對本土餐飲品牌的抄襲、跟風,同行間的簡單復制同樣容易對市場造成傷害。”
預測
南市區餐飲競爭還將升溫
趙晗分析,未來伴隨著南市區的購物中心陸續開放,餐飲競爭還將繼續升級。如南市區有海倫堡、1903、大悅城、摩天大都等商業體,北市區略好,但也將有萬彩城等開門迎客,因此未來餐飲品牌的競爭還將火力不減。
“一個好的品牌入駐購物中心其實是有相當的品牌推動和價值效應的,比如同德的海底撈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海底撈目前的微信指數與星巴克、麥當勞等餐飲是一個量級。他們通常不僅有入場的議價權利,一般還能拿最好的人氣位置,為了滿足其24小時營業的需求,購物中心還會因此而特批夜間專屬電梯。這就是品牌的價值。”趙晗分析,目前對于新創的品牌而言,剛進場時很難有議價權利,但倘若定位和營銷準確,慢慢培育市場仍然有實現利潤的機會。問題的關鍵是除了靠過硬的菜品和服務說話,就是要找準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在商業中心,一定要觀察好是否已經有過剩的同類餐飲扎堆,自己的菜品與文化是否真有特色足以突圍。”
(來源:春城晚報 記者 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