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專欄:近一年來,我國零售業出現了許多新變化,業內稱其為“新零售”。其比較大的變化有兩點:
第一,實體店的價值被重估。消費者、經營者、投資者都提升了對實體店的信心,實體店購物意愿從2013年至今呈現出一條U型曲線。投資機構在各類零售論壇上出現的頻率比以往都有所增長,其投資方向已從互聯網公司轉向了實體零售業。正如弘章(愿達)資本合伙人王培在“來店”周年慶上所說的:新一輪的投資熱點主要集中在無人便利店、生鮮店、社區店以及為零售業賦能的技術性產業等。這些備受青睞的實體零售業有三個共同特征:小型化、技術化、差異化。
第二,實體店的未來有了更寬廣的想象空間。京東劉強東的“四次革命說”提出整合營商資源,是我國零售業的一個大問題。無論是歐洲還是美國,從大城市的大商業外觀來比較,我國的零售業一點也不落后,但有兩點區別卻很大:一是小商店,我國的小商店經營業績不一定比大商店差,但環境、商品、服務等與國外的差距卻非常大。尤其是農村的小商店,與國外的小城鎮商店相比差距就更大了;二是服務精神差距很大,因為缺乏信仰,所以缺乏誠信。在這樣的背景下,京東劉強東先生提出以零售基礎設施改良為特征的第四次零售革命,不僅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意義,大企業亦有責任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改變社會營商環境。蘇寧張近東提出的零售三次革命說,側重于“智慧零售”。雖然我國人口眾多,就業壓力巨大,無人零售不見得是一個好的發展方向,但通過智慧零售把服務顧客的事情做得更細致、更周到、更溫馨,這是有利于提升零售價值的好事情。所有變革的背后都有著兩個基本動因:一是消費升級,二是技術變革。近日,我在上海乘地鐵二號線去靜安寺時,順便去“久光百貨”負一層的生鮮超市看了看,我感覺本來就很貴的東西,現在更貴了:三個小蘋果賣38元,一個獼猴桃賣36元,一個山崎大牛角賣9元,甚至有賣2000多元一斤的新鮮松茸。但在靜安寺附近的膠州路上,并排開著的泰昌、悅容兩家水果店大概已有30多年了,如今還活得好好的。小店與大店同時并存,高價與低價同時并存,零售是迭代與疊加相結合。其原因是中國有全球獨一無二的人口,不僅數量是全球最多的,而且內心也是全球最復雜的!
靜安寺地段的平均房價已經超過了每平米8萬元,但住在那里的人不見得都是“富人”。有一個現象很奇特:在這個商圈有一個名叫“三和花園”的小區,20年前的平均房價每平米約7000元,現在約為8萬~10萬元。小區周邊有三家超市,有些居民哪怕是買卷筒紙也要特地舍近求遠到久光超市去買,也許是他們感覺久光的東西好;也許是他們養成了有品位的生活習慣,也許是他們裝成了很有錢的樣子�?傊谥袊�,高端消費有時候并非全部來自于“富有階層”。
本來以為自己真的是消費升級了,但一覺醒來卻發現,升值的居然是居住成本和生活成本!在清醒的時候仔細一想,其實主要不是消費能力的升級,而是消費成本的升級,是物價浪潮把消費水平抬高了,亦是心理感覺把消費水平提高了,也就是大部分消費者不太肯花錢,這也是市場還是很疲軟的原因之所在!有些消費領域看起來很熱鬧,如餐飲業,可能也如“口紅效應”那般是消費者“苦中作樂”的表現,大部分消費者喝的是“悶酒”,而不是敞懷暢飲的“歡心酒”!因此,我認為,當前的新零售看起來很繁榮,但從主力商品與主體服務來看必須轉型�!俺浴彪m然是一個很重要的主題,但“吃什么”卻要思考,吃海鮮的風險是否越來越大,食物的多樣化是趨勢等,這些都要想好。
我們對零售需要有更大的信心與更多的投入。我們過去的零售基本上沒有外部投資,沒有長期負債,但零售確實是一個需要有更多投資的行業。從單純的數據來看,零售行業的稅收貢獻甚至高于金融與房地產,但這樣一個支柱產業卻正處于自生自滅的境地。通過零售人自身的努力,零售環境會發生很大變化。通過有效的規劃設計與企業的創新經營,零售生態圈會發生轉變。這正如一個人的命運,命是爹娘給的,改變不了,但是通過自身的選擇卻可以改變運勢。所以,我們對零售要更有信心,同時零售人也要承擔更多的責任。
當前的我國零售,表面上還算活躍與繁榮,其實有不少都只不過是漂浮在河道的“水葫蘆”。對此,Dmall創始人劉江峰先生在我的微信中對我說:“是啊,用不了多久,新零售會一地雞毛,商品是皮,形式是毛�!蔽已a充道:“商品是皮,形式是毛,顧客是血,錢財是肉,投資是骨。骨要硬,肉要精,血要暢,皮要堅,毛要純!”
最近,我在看一部介紹義烏人經商發展故事的連續劇——《雞毛飛上天》,浙江義烏人從雞毛換糖的小貨郎擔起步,打造出了全球小商品市場。他們有一個經商理念,即:一點利撐死你,十點利餓死你!無論時代如何變化遵守基本的商業本質才能讓雞毛既飛上天,又不會讓雞毛亂飛。
對此,樂語通訊總裁朱偉先生表示,“餓死的不多,撐死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嚇死的。造勢的都是為了資本,跟風的難免是炒作,觀望者還是大頭,技術、資本、實力都具備的最多兩三家。零售的本質——人、店、貨,已經很少被系統地提起,都在談互聯網的應用,不知是零售的進化,還是思考的退化�!�
安徽財大陳紅軍說:“本質沒變,皮在變,皮善變,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聯商網專欄作者陸彥說:“雞皮是商品,雞骨是資本,雞的毛細血管是商品的供應鏈,雞的大腦是總部,雞的心臟是系統,雞肉是員工,消費者是準備下筷子的吃客�!彼說,“圍觀的群眾只看到場子里兩只羽毛華麗的斗雞在相互撕咬,羽毛落了一地后才發現是兩只皮膚稀巴爛的病雞!”
我以為,主要是毛在變,變得華麗了。一會兒變白,一會兒變黑,偶爾還變灰、變青、變紫、變紅,變得萬紫千紅。但有變總比不變好,變著變著就變得健康了!
既要讓雞毛飛上天,又不要讓雞毛亂飛天,貴在堅持,貴在發揚農民精神,踏踏實實地精耕細作,把土地養好,有病蟲害就要采取多種多樣的方式進行防治。為了保證綠色環保與安全健康,我們不妨采用物理防蟲的方式,反正我們人多,多花點時間總會有效果。正如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秘書長王洪濤先生所說,零售業者也要有“彎腰撿鋼”的精神,積少成多,集腋成裘,集小利為大利,積小善為大善,切不可夢想一夜暴富!
(作者: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主任 周勇)
- 該帖于 2017/9/8 10:27: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