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便利幾乎無處不在。9月21日,在一個共享辦公室企業的發布會上,出現了智能便利企業小麥鋪的身影,這是以科技、智能辦公為重心的商務辦公空間——Distrii辦伴(下稱辦伴)與小麥鋪的戰略發布會現場,后者被邀請成為辦伴的共享經濟聯盟成員,未來會隨著辦伴的選址逐步拓店。
小麥鋪副總裁全斌在發布會上表示,這是小麥鋪在渠道方面第一次跨界和地產辦公的公司合作,意味著小麥鋪要進入辦公場景的區域了。
北京辦伴CEO丁士洋則稱,引入小麥鋪這種黑科技的便利店,可以對辦伴受眾提供生活服務,未來在北京、上海的辦伴都會考慮放置小麥鋪項目。
辦伴是一個線上線下一體化共享辦公平臺,2015年末創立,至2017年9月,辦伴已拓展2個國家、4個城市、擁有22大商務社區、服務工位近萬個。辦伴空間目前入駐企業達近四百家、擁有重點戰略合作公司數十家。
小麥鋪全稱北京小麥鋪科技有限公司,這家2個月前還叫做小麥便利的品牌由創立于2013年的小麥公社運營,從高校社區“最后一公里”物流服務做起,拓展到提供到店自提的O2O零售服務。2014年下半年,“小麥公社”獲得了來自紅杉資本的 1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2015年,又發展到以便利店為主營業態的“互聯網+校園服務綜合體”的業態。
2017年小麥鋪進入智能便利,其特點是集裝箱外觀、人臉識別驗證。至今小麥智能便利店鋪數量共有12家,均分布于北京,今年9月,店鋪名稱從小麥便利店改名為小麥鋪。
借著智能便利光環,小麥鋪在2個月之內獲得兩次共計近3億元融資。資本方包括洪泰基金、晨山資本、君紫資本等。
雖然全斌未透露此次與辦伴合作的詳細模式,包括租金、流水扣點等細節,但小麥鋪看中辦伴共享空間的可能不僅僅是低租金甚至零租金,更重要的是這里的客群質量符合智能便利的需求。
無人零售相關的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等業態正在被炒熱,但也有質疑指出,這種基于素質和道德標準的零售模式無法保證其盜損率處于平穩狀態。無人貨架是無法盈利的黑洞。這種基于掃碼付費的方式,即便不支付,消費者也很難受到懲戒.
對于無人便利店來說,選址不僅要考慮流量,還要考慮人員素質,甚至是這個空間安全性的問題。而共享辦公區成了理性選擇之一。
在小麥鋪之前,另一個無人便利店品牌“壹刻送”聯合共享際、優客工場等聯合辦公的企業進行了這樣的嘗試。
壹刻送沒有玻璃門和人臉識別系統,店鋪完全開放,擺放著貨架、風幕柜和自助收銀機,購物全靠消費者自覺。
據壹刻送創始人劉迪告訴界面新聞,這些開放式店鋪基本挨著前臺,客群長期在這個區域辦公或者居住,再加上有攝像頭的暗示作用,偷盜率反而只有千分之三,正是基于此,壹刻送便利目前只考慮長租公寓、聯合辦公區域,不考慮盜損率更高的住宅區以及其他公共區域。
目前,壹刻送便利店已在熊貓公寓、共享際、中關村科技園昌平園區等地開設門店22家,其中單店日銷售額約800-1000元,和合作方為流水倒扣模式,一年可以收回成本。
小賣鋪也是基于這種策略。按照小麥鋪公布的目標,借助加盟商、商業地產和區域滲透合力拓渠,“小麥鋪”計劃以300個家庭擁有一家店的密度做透單點區域和城市,從北京開始輻射周邊,預計2020年,“小麥鋪”將服務1萬個社區,累計鋪設3萬家店。
在這個龐大計劃中,客群素質較高且穩定,盜損率較低更易管理的共享辦公空間無疑更有助于其目標的實現。
(來源:界面新聞 趙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