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幾個華為高管在高校的演講,非常鮮活和生動,讓我對華為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據了解,這些演講都來自于華為2018屆校園宣講會,多名華為現任高管走進高校激情演講,講述自己在華為的工作經歷,講述他們眼中的華為精神,講述他們對于行業、人生、職業的理解。
這些演講在即將于2018年畢業的學生中掀起了強烈反響,幾乎可以說是場場爆滿、全場沸騰!
我整理了其中的一些精華,從中可以學到很多關于行業大勢、企業管理、職業規劃、人生設計的東西。
關于未來:人類社會向何處去?華為未來向何處去?
9月8日,華為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在電子科技大學演講,其中提到:未來二三十年,人類社會將要發生一個深刻的變革,從物理世界向數字世界遷移,未來世界是一個萬物互聯、萬物感知、萬物智能的全聯接智能社會。預計到2025年,全球將有超過1000億的聯接。
徐文偉指出,華為未來的戰略方向是:做多聯接,撐大管道,使能行業數字化。
華為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在電子科技大學演講
具體來說,華為將做多聯接,幫助運營商網絡承載更多的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連接。未來,視頻成為信息的基本載體,涵蓋生活、工作、管理、決策等各個方面,華為將聚焦撐大管道,使能運營商視頻商業成功,打造基于視頻的生產系統,幫助行業提升生產和決策效率。華為還將持續使能行業數字化,促進ICT基礎設施全面云化,推動云服務成為未來的基本商業模式,率先實現自身的數字化,繼而推動關鍵行業數字化。
華為雖然在這些方面取得了領先的地位,但是在華為,一直倡導“厚積薄發”的精神。9月16日,華為公司常務董事、華為運營商BG總裁丁耘在上海交通大學演講時,恰逢華為成立30周年的紀念日,丁耘和現場學子們分享“華為的發展,就像跑一場馬拉松,需要厚積薄發、勇往直前、堅韌專注的精神”。
華為公司常務董事、華為運營商BG總裁丁耘在上海交通大學演講
他說,30歲,在人的壽命里面很年輕,對于公司也一樣。談到18萬員工,談到去年收入達到750億美金,有人想到的是巨人,但華為看自己的時候,覺得自己仍在蓄勢積累。談到運營商市場,華為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基礎設施提供商,但華為看到的,是目前全球只有70億的人與人被聯接,而在未來五年的時間里還有300億、在十年的時間里還有1000億的人與物、物與物等待我們聯接。
關于行動:為了離星空更近,華為不留戀身旁的鮮花和野果
既然未來是“萬物互聯、萬物感知、萬物智能”,中間又蘊藏著幾十萬億美元的大機會,那么華為打算如何做呢?
9月5日,華為監事會成員、區域管理部總裁易翔在武漢大學演講時提到,華為的理念是“大機會時代,更需拒絕機會主義”。華為一直在堅持自己的戰略,堅持自己的價值觀。一旦有了堅定的目標和方向,不屬于我們方向和目標的機會,再好也跟我沒關系,比如華為不炒股票、不炒地產,不涉足虛擬經濟。為了離星空更近,華為不留戀身旁的鮮花和野果。
華為監事會成員、區域管理部總裁易翔在武漢大學演講
在戰略投入方面,華為所有的創新和嘗試,都是在主航道上做出的選擇,是理想與現實比肩,研究與開發并重。2017年,華為的研發投入將達到120億美元,其中30億美元用于面向未來的基礎科學研究和創新,把錢變成知識;90億美元用于確定性產品開發,把知識變成錢。其中的研究,針對的是未來的不確定性,前瞻性的技術,很多投入可能就是打水漂,這個過程要走很多彎路,多路徑,多梯次,這是小公司無法做到的,甚至很多大公司都無法做到。
關于職業:沒有見過世界,哪來的世界觀
未來的職業規劃是每一個即將畢業的學子關心的話題。丁耘認為,大學生找工作、選平臺的時候,需要注意“平臺很重要,平臺上有哪些人,其實更重要。”
他舉例說,加入華為對于大學生來說,一個很大的好處是可以和最頂尖的人才一起成長。華為在無線通信、中射頻、微波、芯片、標準等領域一共有21名公司級FELLOW——FELLOW的標準不是達到國內或國際領先,而是必須在這個領域做到世界第一。在研發、銷服、供應鏈、財經、HR、法務等領域的2000+專家,每個領域都有太多大拿。近3年,700+名全球技術牛人加盟華為,其中30%來自歐洲,18%來自美國。
徐文偉在演講中,也強調“沒有見過世界,哪來的世界觀”。華為已經是一個全球化的舞臺, 加入華為后,同學們不僅有機會代表華為參與各類聯盟、標準組織、峰會、展會等,同時,華為各業務領域還會自主組織各類峰會、與全球牛人開放合作,并且積極引入牛人。這樣,同學們也可以“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與全球頂級牛人同行。
易翔認為,人生不是贏在起點,也不是贏在終點,而是贏在轉折點。大學生找工作,是人生的重要選擇,做選擇前要看看目前所處的時代。隨著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興起,未來二三十年人類社會將演變成一個智能社會,這是一個最大、最基本的趨勢。加入華為,不是來搬磚的,而是修“教堂”的,是一起改變世界。
關于人才觀:華為需要什么樣的人才?
華為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徐文偉在演講中提到,華為人應該有三個特點:胸懷世界、堅韌平實、洞見新知。所謂“胸懷世界”,是有能力挑戰自己去解決世界級的問題;所謂“堅韌平實”,是不浮躁,愿意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人才,就如曾國藩的“結硬寨 打呆仗”;所謂“洞見新知”,是學習能力、洞察能力強的人才。
華為也有著獨特的人才觀,自創立之日起,華為就堅持“人力資本的增值優先財務資本的增值”。在投入上,重點投入到“優秀的人”身上;在價值分配上,是員工優先。因為華為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以短期財務目標為導向,這種戰略注定華為更關注長遠利益,而不是短期利益。
而且,在華為如此成功的情況下,還居安思危,防止染患大公司病。任正非認為一個公司要想成功,兩個方面很重要,一是方向大致正確,就是華為認識到的戰略方向;二是組織要有活力。
當然,除了上面說的,華為在重視人才方面還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原則:比如華為堅持“知本主義”,知識就是資本,過去資本雇傭人才,現在人才雇傭資本。華為強調“以奮斗者為本、多勞多得、不讓雷鋒吃虧”的激勵機制和“責任結果導向,貢獻必有回報”的選拔機制等等。
結束語
這些華為高管深入高校的現身演講,不僅揭秘了真實的華為精神,也用親身的經歷和故事對這些精神進行了詮釋。
這些演講,正在激勵莘莘學子加入華為,亦在向無數年輕人展示華為這個全球化企業的奮斗史和成功史,他們注定是最好的勵志大片。
9月22日晚,華為中東非洲片區總裁李大豐將走進清華大學,華為2018校園宣講會將達到高潮。
天道酬勤,厚德載物,群英匯聚,暢談未來,當華為精神遇到清華學子,現場又將激發怎樣的澎湃,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