廓清無人商業認知系列市場篇之四:【干貨】未來無人零售的進化路徑
導讀:未來,無人零售將創造出全新的業態。
1、從技術角度看:
日前, 蘇寧根據無人零售店的智能化程度,將無人店的發展分為Level 1-4四個階段:
Level 1:對應無人店中“便利蜂”和自動售賣機這一類的初級智能化模式,這一等級下的無人店實現了無人售賣、將店員的工作交由消費者自助完成或通過機械進行部分自動化處理,但是它不夠智能,對用戶的好惡、行為一概不知,因此帶來的消費體驗往往欠佳。
Level 2:這一等級的無人店在Level 1基礎上有了更佳智能的提高,比如通過人臉識別、計算機視覺等技術,將部分面向消費者的環節進行了智能化處理,相關的感應器可以了解到消費者在店內買了什么、無需人工干預即可自動結賬離開,消費體驗相對智能化,但用戶體驗上某些方面還有待改進,比如身份識別和支付環節還沒達到人工服務的自然流暢。目前阿里“淘咖啡”、蘇寧“未來店”都屬于這一級別。
Level 3:以Amazon Go和Take Go為代表,它們采用了更加智能化的手段和技術,能夠知道誰進了店、在店里做了什么、與哪些商品發生交互、還能了解消費者的好惡,整個購物體驗與有人店幾乎一致,一定程度上甚至超過有人店,而它的客容量、可售賣商品的品種、類別以及店面大小往往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Level 4:這一級別的無人店將是未來無人店的終極形態,在Level 3的基礎上實現再突破,通過語音、姿勢、或其他方式與消費者進行交互,為其提供服務,從而方便消費者咨詢商品性能、了解商品信息、商店布局和打折信息等等,而且整個店面的大小、商品的品類以及在店人數都將毫無限制。
2、從管理角度看:
在消費升級+技術升級的背景下,商家降低成本和顧客提升體驗的新需求,催生出無人零售新風口。風很大,但能否起飛,關鍵還在于企業的經營理念和運營能力。當前,無人店仍處于概念期,在技術、商業和管理等方面存在諸多短板,有待完善與時間檢驗。
第一、技術問題:目前市面上的無人店普遍處于單個識別商品的階段,在人流密集的場所、客流密集的貨架前識別能力較弱,且大多局限在某一個技術領域,無法將相關多項核心技術融會貫通,有的項目達不到真正智能化的程度,仍處于升級版自動售貨機的水準。
第二、經營問題:無人便利店的客單價較傳統便利店略低,因而需吸引更多消費者到店購買。此外,無人店的商業模式也處于探索階段。
第三,管理問題:無人便利店的店面雖無人售貨收銀,但在后端供應鏈的管理、維護和運營上,仍十分考驗企業線上線下的整體能力。
第四、監管問題:由于無人零售店是一個新生事物,雖然受到了相關部門的鼓勵和支持,但是在涉及物權、路權、售后服務等核心問題,國家目前還缺乏必要的政策指引。
第五、信息安全問題:消費在完成購物過程中,部分操作過程涉及指紋、面部識別、財務等個人敏感信息,如何得到有效保障,值得注意。
3、從使命角度看:
作為消費升級時代的新生事物,無人零售更多的是對傳統零售業的補充、升級,并不能取代后者,其真正的意義并不在于顛覆傳統零售業,而是優化行業,推動商業模式不斷進化。
百花齊放是未來零售業合理的生態布局,無人店的追求不應僅停留在更加高效率、低成本和智能化的店面上,其能夠帶來的革新,遠不止購物體驗。消費者從進門到出門,全部舉動都應該能被捕捉、記錄下來,并進行數字化分析,完成清晰的消費者畫像,通過算法提供龐大的富有價值的信息。未來,無人店甚至能夠服務于城市社區信息的連接,使之更加智能化、智慧化,這是傳統便利店無法完成的使命,將有力地推動消費升級,創造出全新的業態。
把聯商設為主頁- 該帖于 2019/4/19 16:32: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