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角場萬達迎來史上最大規模調整。目前多棟建筑仍處于大圍板中,確實勘稱重建。如今前往,可謂不乏小成果,9月22日,商場客流量最大區域之一,連通五角場下沉式廣場的出入口終于開放。商場B1層已初露真容,部分品牌率先開業。
從入口處柱面海報看,最醒目的毫無疑問是“潮玩·再造”主題,而“潮玩”又體現了此次商場該區域的調整方向,另外海報上幾乎囊括了所有重要品牌,如果你只是想知道新開業的有哪些品牌,看此海報即可。
從整體觀感來看,此次調整,除了品牌更替外,主要對天地墻進行了再設計,以期打造出主題感。相信每個經常光顧萬達的朋友,頂部以及包柱造型將是你一眼能辨識出的顯著變化。
品牌方面,主動線靠近下沉式廣場出入口的區域是此次調整的“幸存者”,除了極個別品牌外,幾乎沒有做更替,節省了一筆裝修費用。
內場部分,類似麥當勞、屈臣氏、GODIVA這類市場熟牌,大多得以保留。
相對而言,服裝零售是變化較多的品類,新進品牌繼續延續年輕時尚定位路線,既包括市面上常見的熟牌,也有開店不多,但選址比較挑剔的“新勢力”。
如果循序漸進地看個別品牌進出,可能難以產生這類感覺,但“好久不見”后,在新裝修的配合下,能感受到在五角場商圈,萬達依舊是對年輕時尚品牌最具有吸引力的一個場,對面的合生匯雖然在此期間也在不斷調整,但依稀能看出尚未達到質變的階段。
由于一些拿大面積的主力店尚未開業,因此B1層目前也只能算是半成品,但總體感覺已顯露。
另一方面,原先的黃金珠寶城,同張楊路上百聯的那家類似,完全顛覆業態。與后者做成RISO不同,萬達取而代之的則是運動品類,雖然內部品牌并未完全開業,但基本已具雛形。
不出意外,沿街門面被大品牌瓜分,包括NIKE、adidas、Under Armour幾個運動大牌外,戶外品牌The North Face、Columbia等老面孔依舊占有一席之地。其余類似市場表現不錯的SKECHERS,雖然位置比較靠后,但拿了兩個門面,配飾品牌Sunglasshut由于面積不大,反而拿到了毗鄰adidas,與NIKE對門的入口佳位。
另外包括李寧、安踏等國內大牌,VANS、NEW BALANCE等尚有市場地位的品牌也均有一席之地。
內場方面,完全摒棄沿街中規中矩的傳統風格,采用了純流線造型來突出運動主題。地面跑道裝飾在商場運動區域出鏡率較高,此次萬達運動館也沒有特別出彩之處,倒是頂部燈帶隨跑道而造,與拱門形的品牌專店框架造型相得益彰。
雖然整個樓層不小,從沿街品牌數量就能看出,但由于各個品牌都拿了較大面積。據某生活類大號的報道,其中好多都是旗艦店,NIKE形象店更是全球第二、亞洲第一,這些因為我不了解,有待確認。最終導致結果就是,內部中島品牌并不多,MLB、JOMA、NBA、FOORMARK等分別占據了兩塊中島區域。
以上便是9月22日率先開放的兩部分區域的大致觀感,雖然只是冰山一角,但也能反映些此次五角場萬達的調整方向:
1、主題感
其中B1層主力區域以期通過一些標志性的物件,打造出街區主題氛圍,至于效果如何,各位看官自行判斷。而運動區則是通過設計語言的一致性,來貫穿整個樓層,雖然談不上創新,但相比萬達廣場過往的模式化,五角場作為重點項目已算突破。
2、年輕化
將黃金珠寶調整成運動時尚,信號還不夠明確嗎?這點就不需要再贅述了。而在B1層,我們能夠感受到商場在引入品牌時,對形象上的考量,如今的該樓層,餐飲方面擁有更多店裝風格時尚簡約的品牌,符合年輕人的審美偏好,服裝零售方面,市場較新的品牌占據了主動線的顯耀位置,而老大牌則被安置在了相對角落的區域,供需關系、市場導向可見一斑。
即便如此,目前尚不建議去市調,一方面開放面積有限,能看的內容并不多;另一方面開放的部分仍在做最后整改,如果等得及,可以留一周左右余量再去。不過整個項目改造任重而道遠,值得長期關注,我會不定期為大家帶來階段性報道。
(來源:聯商百人薈成員 ka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