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的摩拯救了Nike Air Force 1系列,毫無疑問。
這款發(fā)售于 1982 年的開創(chuàng)性設計,是 Nike 第一次對內(nèi)置氣墊的嘗試,帶給球員們不可思議的穿著體驗——在此之前他們至少得穿 3、4 雙襪子來保護雙腳; Nike Air Force 1 在 35 年里發(fā)布過至少 2000 種的配色,是當之無愧的紐約街頭和球鞋文化的象征物。
不過在 1984 年 Nike 宣布停產(chǎn)該系列,盡管它當時依然非常受歡迎。很多青少年喜歡 Air Force 1,跑遍各地的商店,只為再多尋找到一雙新的 Air Force 1。
當時在球鞋屆也還沒有“復刻”這個概念,盡管經(jīng)銷商紛紛提出希望 Nike 重新推出 Air Force 1,但這請求在當時看來很無理,畢竟 Air Force 1 已經(jīng)停產(chǎn)了,怎么可能重新生產(chǎn)呢?
是巴爾的摩帶來了轉(zhuǎn)機。
巴爾的摩是美國馬里蘭州最大的城市,也是美國最大獨立城市和主要海港之一。在一次和 Nike 的會議上,三家來自巴爾的摩的鞋店老板表示希望 Nike 重新生產(chǎn) Air Force 1。 為了證明自己的誠意,巴爾的摩的鞋店老板們向 Nike 分別預定了每種顏色各 1200 雙的 Air Force 1 訂單,并提前支付了貨款。這對于一個小型鞋店來說,幾乎是個天文數(shù)字。
這是運動鞋歷史上第一次停產(chǎn)數(shù)年后的再次銷售。可以說,正是這幾位老板為球鞋屆帶來了“復刻”概念,也幫助 Air Force 1 重新回到這個世界上。
為了紀念 Air Force 1 誕生 35 周年,Nike 最近以 SF AF-1 為藍本推出了 “For Baltimore” 限定配色,以此致敬這座對 Air Force 1 愛得深沉的城市。
Nike 還邀請插畫師 Ed Piskor 繪制了一本漫畫書作為附贈,故事講的正是巴爾的摩與 Air Force 1 的故事。這些漫畫還被涂鴉在街頭和商鋪門面上,成為巴爾的摩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一塊銅板永久性地坐落于巴爾的摩,以此紀念三位球鞋經(jīng)銷商為“復活” Air Force 1 作出的貢獻。
雖然說 35 周年并不是什么整數(shù)年或有什么特定含義,但這些擁有大量粉絲基礎(chǔ),形成品牌文化的大公司總是很樂意在粉絲情懷上做營銷,比如說百事可樂此前曾重產(chǎn)了 20 多年前的一款產(chǎn)品“水晶可樂”,只是因為一段惡搞的 YouTube 視頻喚起了大家的懷舊之情,可以說是最省力且討好的一種營銷思路了。
(來源:好奇心日報 宣海倫)
- 該帖于 2017/10/6 15:2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