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穩健的新世界(SH.600628)這兩年來,凈利潤象坐上了過山車。10月12日晚間,新世界公告稱三季報利潤增長900%以上。
公司公告稱,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 2 號-長期股權投資》的有關規定,公司對參股企業新南東應改按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對剩余股權投資進行會計處理,在喪失重大影響之日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新南東的全稱為上海新南東項目管理有限公司,是大丸百貨的項目主體公司。
上述會計術語翻譯過來,就是把新世界對新南東剩余的股權由“長期股權投資”轉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來計量。
這一轉換,直接使得新世界在前三季度錄入1.93億元投資收益。而去年同期公司全部凈利潤只有4100萬元,去年前三季度,對新南東用權益法確認的投資收益為-1.75億元。
同樣一筆股權,同樣一筆資產,為什么會計核算一變更,價值完全不一樣呢?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財務專業人士回答,問題的關鍵在于,權益法按被投資公司的賬面凈資產計價,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按公允價值計價。
新世界2017年半年報顯示,新南東凈資產為15億元,新世界占新南東股權比例為19.77%,所以會計核算轉換前,此項資產賬面價值為近3億元。
根據第三方評估報告的評估結果,新南東于2017年2月28日的全部股東權益評估價值為25.36億,按19.755%的投資比例,公司持有的股權對應的評估價值為5.01億元,計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這一金額與前述近3億元的賬面價值,差了 2.07 億元,這部分差異,計入了當期的投資收益。
持有股權數量沒有變化,為何要對此項股權的會計核算進行變更?這是由于公司自2017年3 月1日起,不再向上海新南東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委派董事和管理人員,因此不對其產生重大影響,而且持股比例不超過20%。按相關會計準則的要求,改為公允價值計量。
所以,先計虧,后計盈,兩相一軋,賬上的那部分股權,跟投入時的價值差別無二。
新世界對新南東的初始投資是10.5億,起初占股權比例49%。2016年7月,新南東面向股東增資,新世界未參與此項增資,新世界對新南東的股權比例稀釋為39.755%。
2016年10月,新世界將20%的新南東股權出售給新南東和新世界共同的控制人——上海市黃浦區國有資產總公司,轉讓價款5.3億元,從而當年產生轉讓收益1.99億元。這在新世界2016年全年2.53億凈利潤的盤子中,舉足輕重。
看上去這筆買賣很賺錢?不是的。
這20%股權初始投資成本就是5.2億元,只是由于2015年和2016年兩年,大丸百貨巨虧,以致反映在新世界賬面上的長期股權投資也跟著大幅縮水。只是縮水的部分,到出售的時候,又給賺回來了。
所以,這一操作,也是先計虧,后計盈,初始投資總算是毫發無損地收回來了,但也基本沒賺錢。
至此,盤點新世界對大丸百貨的投資,初始投資10.54億元,收回5.3億元,另有5.01億元在公允價值計在賬上,總算是不盈不虧,可這怎么看上去象另一形式的資金墊付或者資金占用。
新世界的賬務處理過程和結果,從側面折射出百貨業態的表內價值和表外價值的巨大差異:一方面,從經營角度來看,業績巨虧(兩年半時間,大丸百貨虧損達12億),暫無起色,在電商的沖擊下,步履維堅;另一方面,市場給予房地產評估的溢價,又比較高。事實上,業內人士指出,在上海南京東路黃金地段擁有12萬平米經營面積,且定位高端的商業綜合體大丸百貨,全部權益估值25億,明顯過于保守。
光大證券研報中對新世界淡出大丸百貨的評價是:減持新南東項目輕裝上陣。
(來源:一財網 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