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朋友突然給我發來一張圖:
嚇得我差點坐過了站,眾所周知,大眾點評可能是我們手機中的必裝app之一,而看到這個橙底小白人,無疑第一想到的,可能就是美食。
但實際上,它在商業零售領域也早已運用開,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在平時的文中推薦品牌時,開店情況方面,大多查的是大眾點評而非首選品牌官網。
對于app內商戶查詢方面,大眾點評也早已提供了通過進入特定商業項目來進行相關檢索,因此商場數據庫必然足夠,難怪有朋友會評論說:
是咯,誰知道他們有沒有賣過報告呢?
不過不管怎樣,此公眾號一出,最簡單的基于C端的報告已經呈現出來了,名字就叫“美團點評商業地產”,搞得好像一個長的很美的團,在點評商業地產一樣,眾多地產大號們,你們顫抖了嗎???
在功能介紹中,能看出確實是在利用自身所長辦事:大數據分析——資料庫——決策工具——交流平臺。
因此能夠想象,數據,是這個號的核心,而這些數據的來源,是大量的C端用戶行為。然后又要老生常談了,數據可以看看,但不要太在意,更不要拿這個排行來說事好嗎,謝謝!
此公眾號自定義菜單欄分兩個版塊——報告與合作。其中,報告目前僅限于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當然,作為魔都人,本文也就拿上海來舉例了。
內容主題為: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以看,所以,我也不羅列其中的具體信息了。
不過發生一件有趣的事,正常情況下文字是可以插入鏈接的,但我在放鏈接時卻顯示“請勿插入未群發的圖文鏈接”,也就是說,這個號目前還處于未大肆對外宣傳的狀態?僅是猜測,好了言歸正傳,你們可以先看那篇報告,再回來看我的內容。
主要想講幾個觀點:
1、在C端方面,完全能看出,更多大而全的購物中心,能夠占據一席之地,例如環球港、正大廣場、龍之夢。
2、主打餐飲的商場,優勢更為顯著,例如日月光。
3、公認的最優質項目在消費者眼中同樣能得到認可,但權重不如業界評價,比如相信絕大多數業內朋友都會排進TOP3的iapm和K11。
4、綜上所述,大悅城連續三個季度排第一簡直就是什么一般的存在?我不好意思說,你來補充吧……免得商場驕傲。
5、羅列三個季度個人覺得沒什么太大意思,例如年齡構成,占比大同小異,橫向比較價值并不大,可能因為這是第一篇,所以連出三個季度,以后頻次怎樣我們拭目以待。
6、在最后一部分細分品類的排名中,分成了12個品類,包括:K歌、麗人、休閑娛樂、親子、寵物、家裝、學習培訓、愛車、運動健身、電影演出賽事、結婚、美食。那么問題來了,依舊還是餐飲服務體驗業態為主,如果說這是一個商業地產類的綜合報告,那缺了零售,可看性會大打折扣,不知道之后是否會增加,亦或是也反應出零售業態方面,消費者在主動查詢上使用得比較少?
無論如何,這是一件有趣的事,商業地產,難做榜單,你叫我做我會拒絕,因為維度太多,或者說,我覺得商業體就和人一樣,人只有在身高上可以排名,在對錯明確的學習成績上可以排名,但你光說給人做個排名?怎么做?我愛不同的商場,所以對我而言,它們每個不同的個體都有各自的精彩。
但有數據參考,就可以有單個維度的排名,于是,美團點評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它可能欠缺專業性,但絕對具備參考價值,于是——
自定義菜單中的另一項“合作”就有了契機,商場也好,品牌也罷,是否會按下這個扭?我想各有選擇。
這是今天發生的一件趣事,這個公眾號,值得關注,看看接下來,他會呈現點什么,一起去挖掘一些其中的價值,如果你要站在內幕者的角度說這種數據不可信啦,或者排名有問題啦等等,那我只能回一句吵架的時候最傷人的話:
“你一定要這樣想,我也沒辦法。”
祝大家周末愉快!
daftkaga- 該帖于 2017/10/28 12:46: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