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圣節的那個周末,我發了個朋友圈……
大家的回復是這樣的:
“負分……高利貸積分系統”
“應該是壞了……等著被討債吧”
“高端黑?”
“系統奔潰了,供應商正在挨批”
“確定可透支?不是bug?”
“給你方便還被你黑……”
……
負積分這樣的活久見場景,引得朋友們如此反應,也確實在情理之中,然而,這一切還得從環球港此次停車付費系統升級說起——該商場可能是全國首家提供積分透支+無感停車系統的購物中心。
而這兩大體驗亮點,指向的關鍵詞分別是“服務意識”和“技術加成”,下文詳解。
一直以來,我對商場技術層面的升級就關注頗多,會員積分和停車支付這兩個相互間獨立卻有關聯的技術領域,在《智能信息化做得好的商場一般不會差》一文中都有所提及。
從“進場”到“離開”,消費端而言,“連wifi——入會——積分——繳費——積分抵扣”,雖然積分兌換商品長期以來一直是福利之一,但要講明白整個“閉環”,我還是選擇了使用積分抵扣停車費這一用途。
況且相信絕大多數讀者和我的感覺類似,不論是商場還是其他機構,積分換禮都顯得相對雞肋,更多只是對消費大戶會有吸引力。
環球港此次系統升級,當然也是提供了傳統的積分抵扣停車費形式,但光憑這一點,是不足以寫單篇分享的,“積分透支”才是差異化亮點。
以我個人此次經歷舉例??
在此之前,我在該商場的積分余額是104,停車2小時,離場時扣掉1000分,直接變成負896!因此可以得知按照正常抵扣機制的話,是500積分抵1小時。
據商場的朋友和我說,確切的規則是,在會員有積分的情況下,如果采用無感停車系統進行支付,商場最多甚至可以透支一整天(24個小時)的停車費80元,也就是4000積分(感覺自己虧大了)。
舉個極端例子,如果你停滿一整天24小時,會員卡中有1積分,那出場時,會扣除4000積分,變成-3999分(要補回來看來也得好好消費了……),而你一分錢實際費用都不需要支付。
這可以理解為商場送給消費者的一個福利彩蛋,雖然一整天停車費滿打滿算80元,但這部分的讓利,環球港給出的回復是:“我覺得可以。”
不過要體驗這項福利,需要具備兩個條件:開通“積分自動抵扣權益”以及“無感停車支付”。
下一趴,就來聊一聊系統升級后的整個流程以及實際體驗有多“無感”。
《智能信息化做得好的商場一般不會差》一文中,我也有提到:
在某些商業項目,進到停車場后,即會收到支付寶的推送,進入到其停車系統,離開前,打開支付寶,點擊剛才彈出的內容,即可完成支付,這是我目前遇到過最佳的體驗流程。
而這段話中的所謂最佳體驗流程,竟然都是在建材市場經歷的,有圖有真相。
相對而言,主流購物中心因為會運用到微信服務號進行推廣以及功能實現,因此大多使用的是微信端停車繳費功能。
而之所以會有意識地對環球港的停車系統做了一次評測,是因為我在其微信公眾號綁定車輛信息時,就發現了該商場竟然毫無防備地開啟了無感免密支付停車系統。
“上海環球港”商場微信公眾號自定義菜單欄——會員中心——停車繳費,這幾個流程設置,和絕大多數商場無異。??
點擊進入后,也沒有蹊蹺的地方,沒綁定車輛信息的當然要先綁定,后兩個選項分別是“車牌繳費”和“掃碼繳費”,說明還有更多繳費方式,其他也沒有看出有太多差異。??
整個綁定過程這里就不截圖了,無非就是輸入車牌號碼這樣,完成后,會看到如下界面,如果你一樣有好奇心,自然會去點擊。??
進入到“權益”欄后,可以打開“停車券”和“積分”兩個選項。??
打開這兩個開關,就是我上文提到的實現“積分透支”的條件之一。如果你的微信公眾號會員系統中有電子停車券或者積分的話,那就會在支付停車費時進行智能抵扣。注意!“自動”兩字,就比如像我這樣使用了免密支付,系統會優先自動用積分進行抵扣。
另一個選項“無感停車”就牛逼了,點擊會出現一個二維碼,需要你截圖后打開支付寶用“掃一掃”來設置實現此功能。??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微信公眾號內有功能還要和支付寶連帶使用的,也就是說,目前最優的停車支付體驗,是兩個“不共戴天”的產品“合體”后的產物~
打開支付寶后,掃剛才的二維碼截圖,進行兩波“傻瓜式”操作,即顯示“開通成功”。??
注意,車輛此時綁定了支付寶,有問題可到“車主服務”應用中進行設置。
回到微信公眾號,能看到綁定的車輛右側已經出現了“無感停車”,這套路如同打游戲在深山老林里撿到了寶物后武器升級似的。??
與此同時,還收到了支付寶發來的短信,至此,支付寶,商場微信公眾號,短信系統,都已經顯示我開通了免密支付和無感停車,似乎整個事情差不多可以告一段落,就等小白鼠以身試法了。??
以上部分,只要你愿意,讀完這篇文章就可以去到環球港的微信公眾號進行操作設置,雖然有點復雜,但卻一勞永逸。
整個過程是單線程的,你只要選擇“做”或“不做”,并不需要往返操作,只是由于牽涉到微信+支付寶兩個平臺,因此步驟較多,但如果實際體驗真心好,那毫無疑問是值得的。
不僅限于停車付費,我認為所有能長期改善用戶體驗的前期投入都是值得的。
那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是怎樣的?
說實話,我懷著忐忑的心情嘗試了一下,畢竟周末的環球港客流量還是很大的,我可不想因為停車付費不順利被后車摁喇叭。
進場當然沒有太多可擔心的,畢竟不管最終用怎樣的支付方式,入口掃描開閘放人是標準流程。不過可能是由于我在公眾號綁定了車牌,因此環球港官方公號彈出了“入場通知”,這個提醒項也只有極少商場才提供。??
然后安安靜靜,什么都沒有發生。
當然即使是正常停車支付或者人工收費,也不會在你逛街的時候“騷擾”你不是么?更何況是免密而且“無感”呢……
我懷揣評測之意,難掩好奇之心,先是查看了下微信公眾號,一切如同絕大多數其他開通了微信支付停車費的商場一樣,告知你停了多久,需收取多少費用。
但由于此前設置的時候已經打通了支付寶,因此也免不了打開查看,同步能看到自己的停車情況,且有“立即付款”的按鈕可以進行傳統的“有感支付”。??
當然我不會點擊付款,否則評測就沒了意義。逛完店準備回程,選了個車流比較少的出口,以免出現“免密支付”失敗還需要交涉耽誤人家行程和時間。
當車開到閘機口時,被掃描了一下,識別成功后,閘機打開,順利出場,同時手機彈出我發朋友圈的那條信息。??
一切順利,整個體驗過程,回到了本文的起始。
而本文中提到的“積分透支”和“無感支付”,兩者最后的訴求都指向同一個詞——用戶體驗。
如果局限到“停車付費”范疇,個人認為所謂的“極致體驗”可以有兩個方向,一種是極致尊貴,例如代客泊車,但對于購物中心,除了為高端VIP客戶提供專用車位外,基本也就做到頭了;另一種就是極致簡化流程,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進場需取停車券,離場時需至中央收費點進行支付的方式,應是下限,大多數的商場已經邁入到掃描車牌入場,微信繳費即可離場的階段,而環球港的這則案例,又是進一步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掃描系統是與車牌一一對應,而車牌又直接掛鉤到微信公眾號和支付寶兩個系統平臺,因此,實際上在前期設置好后,即使你不帶手機,也可以隨意出入停車場。
有趣的是,即便如此,環球港依舊提供中央收費以及上文提到的通過微信手工繳費的支付方式,畢竟像我這種比較愿意體驗最新事物的消費者并不能保證是大多數,新習慣的養成更需要長期培養,甚至是一代人的更迭,相關話題可以參考:
當然,這從另一方面體現了商場的“體貼”。
記得在不久前阿里巴巴舉辦的一次展會上,新聞報道中就有介紹過基于支付寶的無感停車服務,我個人也是一直期望這種純粹通過簡化用戶操作步驟(若前期設置好,實際使用過程中是0步驟),從而提升用戶體驗的技術能夠落實到商業領域。
環球港此次升級,來得毫無防備,但足以值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