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表現一向相對理想的社區型購物中心在三季度出現跳水。商務部11月9日發布的2017年三季度《中國購物中心發展指數報告》顯示,二三線城市社區型購物中心發展指數環比二季度下降9.2。業內人士分析,指標下滑主要是因為二三線城市供給過剩導致出租率下降。不過,整體而言,社區型購物中心仍被看好。
社區型物業指數不升反降
三季度,國內購物中心整體發展形勢較好,但此前被寄予厚望的社區型購物中心反而出現走低態勢。中國購物中心發展指數是衡量購物中心發展情況的綜合指數,在今年三季度的報告當中,都市型、地區型和奧特萊斯型物業指數分別為65.1、69和73,環比二季度分別上升1.1、7.8和7.3。而社區型物業指數本季內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為64.3,環比二季度下跌9.2。
而在此前披露的數據當中,社區型物業表現都相對可觀。根據商務部與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此前發布的報告,今年二季度,社區型物業指數為73.5,環比一季度進一步提升5.9,超過80%的購物中心項目于季內實現銷售額和租金收入的環比增長,超過90%的項目接到更多的租賃問詢。2016年度,社區型物業的指數為69.8,且在直接體現銷售額和租金收入的“運營能力”指標上,社區型物業為97.4,明顯高于都市型物業和地區型物業。
盡管社區型物業表現跳水,但整體來看,2017年三季度中國購物中心發展指數為66.9,環比二季度指數上升2.1,呈現出整體購物中心市場的發展形勢仍相對積極。
供應過剩致出租率低
對于社區型物業購物中心指數下滑的原因,報告分析指出,部分位于二線、三線及以下城市的社區型項目出租率略有下降,導致了這一物業類型分值下跌。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秘書長武瑞玲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因為三季度新開業社區型購物中心較多,同時進駐品牌數量并未增加。武瑞玲介紹,一般而言,購物中心多選擇在三季度開業,尤其是9月。在多數二三線城市里,消費能力有限,往往一個城市2-3個大型購物中心就夠了。此時,開業多家購物中心則很難順利出租。
事實上,類似上述過剩問題,早在今年6月發布的《中國購物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16年度)》當中就有提到,“二線城市仍將面臨大體量新增供應的壓力,但現階段業主對項目運營精細化的關注度正在不斷增強,使得越來越多的項目在租戶結構、租戶品質、商場服務等方面得以優化”。從上述分析來看,增量供應雖然促使業主更加關注項目的精細化運營,但也增加了過剩風險。
北京地區仍有較大市場
在對上述社區型物業出租率下滑的原因解釋當中,武瑞玲介紹,不同于二三線城市相對飽和的狀態,北京市場的社區型物業購物中心仍然不能夠完全滿足需求,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武瑞玲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北京市場的社區型購物中心的經營情況整體還比較理想,華聯購物中心等不少社區型購物中心目前的發展情況都相對可觀,此外不管是一些有多家連鎖項目的知名商業地產企業還是單體的體量較小的社區型商場,甚至一些郊區的社區型物業,大部分表現都還不錯。就在前不久,方莊貴友就變身社區型購物中心時代Life重張,以兒童業態和餐飲業態為主,北京商報記者多次走訪發現人氣均比較高。
在此前北京商報記者的采訪當中,西單商圈一位百貨業人士也指出,未來消費者到城市核心商圈中的消費更偏向于買一些“尖貨”,購物消費更多地還是集中在家門口,也表示看好社區型購物中心的發展前景。
(來源:北京商報 記者 吳文治 郭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