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定金膨脹、紅包雨、津貼、拼單、滿減后…退出淘寶。
1682億元,在剛結束的2017雙十一,天貓最終成交額又突破去年1207億,創歷史新高。雖然又比去年多出近500個億,但很多消費者其實表示不明“真相”。定金膨脹、購物津貼、貓晚開獎、天貓積分、搶群滿返紅包、火炬紅包、2.7億福利、滿減......線上切紅包、線下捉貓貓,好不熱鬧。
到底,也沒弄明白就稀里糊涂的湊了這場熱鬧。
用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董事長蔡崇信的話解釋,就是:“用戶在平臺上停留的時間越長,下單越多,消費越大,消費種類越多。”
玩法很多,你懂的有多少
雙十一自2009年創辦以來,已走過9個年頭。銷售額從2012年的191億,到2013年的362億,2014年的571億,再到2015年的912億,2016年的1207億,直到如今的1682億,屢創新高。
作為每年約定俗成最重要的電商促銷節點,各商家在預熱期就會放出大量促銷信息。適逢今年又是新零售元年的首個雙十一,天貓與各商家打出的五花八門“新”玩法,分分鐘消滅你的購物興趣。
規則繁多的玩法
這些少則上千,多則上萬字的玩法和規則,估計全看完的屈指可數,更何況還得實戰,將游戲規則運用到操作中,同時數學還得好。
“我都暈了,雙十一我自己都沒買,為了省點錢費好大功夫啊。”在上海CBD區域工作的白領Joey談到此次參與雙十一,“就是覺得心累,買個東西而已,像做項目一樣。”
就拿阿里拿出的2.5億火炬紅包來說,規則本身就比較復雜。你需要將紅包頁面分享給好友,邀請好友再打開你的紅包頁面,為你“點亮”,才能獲得一個紅包。而這些紅包還要在11月10日的天貓晚會上開獎。
再說說購物津貼,實質上就是促銷慣用的“滿減”。這次津貼的不同之處在于可以分同店和不同店一起使用,只要滿足所想選擇購買的店鋪“滿減”條件是一樣的即可。一共分為“每滿700減20,每滿600減30和每滿400減50”三檔。換言之,想購買的商品在不同店鋪,且店鋪滿減活動不一致,就享受不到優惠了。當然,別忘了,你還得湊滿那些700、600和400,有時,往往就差了1元錢。
雙十一的萊卡相機,原價111400元,狂歡價111399,有網友調侃道:不敢相信自己的口算能力,列了豎式才發現真的只減了一塊錢。
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許多品牌中,搶了半天的紅包和津貼,真能無條件用上的券也是少之甚少,最后到手價和平時買就差了不到10元。要知道,為了做攻略,比價,看商品…時間可沒少花。
正如Joey所言:“很多在第一個小時,簡直搶不到;放進購物車的都不能保證可以搶到。浪費前期準備時間,然后要重新選商品,弄得人緊張得不得了 。”
在該問題上,Miss gong也有同樣遭遇,好不容易前兩周就看好了的一臺夏普電視機,剛開槍就被告知已售罄。萬般無奈的下,Miss gong當場購買了另一臺電視機。在她看來,優惠在當時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優惠才等到雙十一買,如今機關算盡還不知道到底可以優惠多少,要知道,時間和精力也是巨額成本。
幾成“看戲”,幾成“入戲”
雖然大致了解這次雙十一有很多活動,也知道規則的復雜,但出于本能,一有紅包、優惠券等消息放出,大部分人還是會不自覺地加入到游戲中,即使到最后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搶來的券和紅包有什么用,自己要如何使用...
正如雙十一當天還在通宵加班的Miss gong,一邊瘋狂點手機屏幕上天貓的活動、開紅包、猜貓晚“YES OR NO”;一邊問同事“這些是干嘛的,怎么用,我搶到了vivo的券,我有津貼…”,而一旁的同事回答更是讓人啼笑皆非:“我也不知道,先搶著吧,說不定能用上...”
其實,要弄清楚上述的所有規則,的確有難度,也似乎背離了“方便消費者”的購物初衷。定金膨脹幾倍后,減去津貼,減去可疊加優惠券,減去跨店紅包,湊單、滿減...最后到底付了多少錢,優惠了多少,估計大部分人早已算不清,僅僅算是湊了場熱鬧。
當然,也不排除有學霸級剁手族存在。就算規則再復雜,游戲再難,加減乘除再怎么輪番上陣,還是會有“學霸”級選手熱衷于做各種攻略。
當然,向來沒有哪種消費是全民通吃。不管天貓、京東雙十一再怎么熱鬧,還是有不少“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消費者。在聯通工作了3年的Phylles表示:“我幾乎很少參加所謂的雙十一,一來我不相信會有多大的折扣,二來我也懶得去計算各種復雜的優惠。”作為有4年幼教經驗的陳老師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不想為了幾塊或幾十塊錢的優惠去湊這場熱鬧,而且還不知道到底湊不湊得上。
總結這場價值1682億人民幣的狂歡背后,是更復雜的規則、更長的時間、更少的補貼、更強大的計算能力;更是顧客對“簡單點,雙十一快樂的方式簡單點”的急迫訴求。
(來源:聯商網 陳肖麗)
- 該帖于 2017/11/14 9:34: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