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阿里的新零售版圖在不斷擴大。11月20日,阿里巴巴、歐尚零售以及潤泰集團宣布達成新零售戰略合作,旗下擁有大潤發和歐尚兩大品牌的高鑫零售與阿里正式“聯姻”。
至此,阿里先后入股的傳統零售企業就包括銀泰商業、蘇寧云商、百聯集團、三江購物、聯華超市、新華都以及高鑫零售。這其中,三江購物、聯華超市、新華都以及高鑫零售都是線下商超。
高鑫零售引阿里入股一事在業內也是引起了軒然大波。有的人很看好雙方的合作,有的人卻對此表示質疑。
“商超一哥”與線上巨頭結合,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這一點也不奇怪。不過,人們更為關心的是,這種“1+1”的結合究竟會以“何種方式”產生出“大于2”的效果呢?
一
阿里進軍線下商超始于三江購物。
2016年11月18日,三江購物控股股東和安投資將其持有的9.33%股份轉讓給杭州阿里巴巴澤泰,阿里正式入股三江購物。
整整一年時間,阿里就先后入股了三江購物、聯華超市、新華都以及高鑫零售等四家商超企業,與高鑫零售的合作更是號稱“中國商業流通領域的歷史性握手”。
▲阿里入股時間以及持股比例
盡管與阿里合作已有一年,但三江購物今年前三季度的營收依然下滑近10%。要知道,在過去連續三年間,三江購物的營收都是處于下滑。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聯華超市,繼2014至2016年連續三年營收下滑后,今年前三季,其營收繼續下滑超過6%。
不同的是,三江購物前三季度凈利增幅已經超過兩成,而聯華超市盡管也有近4%的小幅增長,但是仍然虧損達1.95億。
新華都去年實現了扭虧為盈,凈利相比2014年有著近7成的增長,不過今年前三季度,其凈利又同比下滑將近一倍。
依靠強大的規模優勢,高鑫零售在近三年營收實現穩步增長,去年更是首次突破1000億,不過凈利方面,整體還是處于下滑趨勢。今年前三季度,其凈利增長倒是有了明顯的改善,增幅達到14%。
▲近三年營收、凈利變化情況
整體來看,阿里入股的這四家企業,成長能力方面,高鑫零售基本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三江購物和聯華超市調整明顯加強,而新華都則表現的“起伏不定”。
▲近三年毛利率變化情況
盈利能力方面,四家企業近三年的毛利率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高鑫零售最為明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其運用規模經濟改善毛利率的能力。聯華超市毛利率整體要明顯低于其他三家企業,說明在盈利能力以及控制成本的能力上,聯華表現稍弱。三江購物和新華都去年的毛利率則是有了明顯增長。
▲近三年存貨周轉天數變化情況
運營能力方面,四家企業的存貨周轉天數基本都在增加,其中高鑫零售和新華都增加幅度較大,這也表明,他們在銷售狀況以及變現能力方面,其增長已經變得較為平緩。
二
實體零售變革在加快,這在線下商超尤為明顯。
一方面加速調整。
今年前三季度,聯華超市關閉門店達到336家,而2016年關店多達477家,大幅梳理網點資源以及拓店速度放緩也成為其業績下滑的根本原因。
高鑫零售今年上半年關閉了兩家門店,下半年將關閉第三家門店,而關店的原因主要是“該門店于過往幾年錄得虧損且并無因實施特定行動計劃而有所改善” 。在拓店方面,高鑫零售上半年僅僅只開了兩家大潤發門店,而要知道,在去年上半年,其新開店數量就達到27家。三江購物和新華都則也有不同程度的關店。
▲今年上半年開關店情況
另一方面不斷創新。
今年上半年,高鑫零售嘗試了許多新業態,“美妝店”、“無人便利店”、“大潤發優鮮”等紛紛亮相。高鑫零售正逐漸實現業態多元化,除大潤發、歐尚等常規門店外,還有Hi!Auchan、RH Lavia、美妝店等創新門店;同時“實體”與“電商”協同發展,目前已有飛牛網、飛牛極速達、大潤發優鮮等諸多創新平臺。
新華都積極探索全新業態“鄰聚”生活超市,實現轉型與升級。同時借助自有供應鏈優勢和全資子公司久愛致和、久愛天津、瀘州致和三家子公司線上優勢,大力推進線上線下融合。
聯華超市也在推進創新發展,新業態門店Green&Health上半年在杭州率先亮相,同時積極加快線上線下融合。
三江購物也有創新門店寧波“甬江店”于今年1月初開業,采用的就是阿里的新零售經營模式,該店的亮相,也標志著三江購物與阿里的合作有了實質性的進展,甬江店的運作、探索和改善,也將為接下來新開的創新門店做好準備。此外,公司還加快傳統門店轉型,融合線上線下全域經營,實施數據驅動。
三
阿里的入股對這四家商超企業有著特殊的意義。
處于戰略升級關鍵期的三江購物,引入阿里作為戰略投資者,將有效提高公司資本實力,有力支持公司新型業務的發展,積極做大及優化主營業務,滿足業務發展對資金的需求,為公司各項業務的持續發展提供資金保障、技術保障、管理經驗保障。
對新華都而言,借助阿里的品牌效應、先進的經營理念及管理模式,在現有的渠道及線下經驗積累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產業布局,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改善公司經營業績,實現零售業務轉型。
此前,百聯與阿里達成戰略合作,但當時并未涉及資本層面。而入股聯華,也將阿里與百聯的合作正式提升到資本層面,同時也意味著雙方的新零售融合將率先在超市業態開始。
高鑫零售則意義更加重大,阿里的正式入股,也將意味著以大潤發、歐尚為代表的“商超一哥”將全面擁抱新零售。
四
阿里要“搞新零售”,但新零售的具體模式目前仍是個“謎”。
作為上市公司,阿里入股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股價波動。連續14個漲停,17個交易日讓三江購物的股價暴漲超過3倍,成為一時的“妖股”。
之后,新華都股價也迎來一段“爆發”,雖不及三江購物那樣“瘋狂”,但也有連續7日的漲停。
不過,作為港股的聯華超市和高鑫零售則并未嘗到多少“甜頭”,這也印證了港股市場較為理性的一貫作風,反而,高鑫零售股價先漲后跌,此后又連續兩天受挫,市場表現出明顯的兩級分化。
▲以最大幅度計算的股價波動情況
阿里入股一事也讓三件購物遭到上交所多次問詢,后者對于雙方構建“新零售”的具體合作模式和盈利模式等產生疑問。在股價出現嚴重的偏離后,三江購物曾澄清稱,“新零售”商業模式尚處于提出與探索階段。之后,新華都也曾作出同樣的說明。
當然,阿里與線下商超的合作也在逐步的推進中。上半年,三江購物除了創新型門店的亮相外,還剝離了香煙經營業務,此后,新華都也“叫停”了煙草業務。這些都是在為雙方下一步的合作做準備。
總結來看,阿里入股的這四家商超企業,在過去的經營中都經歷過一段低潮期,目前已經漸漸開始回暖;同時面對行業的變革,四家企業也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創新;而此次與線上企業的深層次合作,更加看出他們求變的決心。
在經營業績方面,除了股價出現過一時的波動外,阿里的入股對企業經營并未有實質性的改變,不過這些企業要么剛剛達成合作,要么合作僅僅一年,在經營上改觀甚微也屬正常。而新零售商業模式也在提出和探索中,隨著雙方合作的不斷深入,未來兩三年內或許才能看到顯著成果。
在調整策略方面,面對實體零售行業的巨變,這四家企業也各自進行著適合自我發展的調整。在線上線下不斷融合的行業趨勢下,他們也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去尋求更大的發展機會。
在合作預期方面,四家企業都想借助阿里這個線上巨頭的大平臺,在資金、技術、管理等各個方面依托阿里的資源,改善自己的業績,并完成零售轉型。
在合作進展方面,作為最早入股的三江購物,已經在門店經營上有了創新突破,當然效果如何還有待于進一步的考驗。因此,雙方的合作究竟能達到多少預期,還要取決于新零售商業模式構建和探索的成熟程度。
(來源:聯商網 崔旭升)
- 該帖于 2017/11/28 9:14: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