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零售已不僅僅是滿足人們的剛需,品質、空間消費成為中高端消費群體的“精神食糧”。在這一現象的背后,是中高端及以上的商品消費金額在總消費中的占比正在上升。
據此前,阿里研究院發布的阿里新消費指數系列第一個指數——“品質消費指數報告”,報告統計,2016年全年,阿里零售平臺中高端消費總額達1.2萬億元人民幣,相當于國人2015年全年境外消費總額。而基于這一數據研究發現,消費升級的趨勢愈發明顯。集中體現在八個方面,包括消費者越來越多對健康的追求,消費者更加注重生活細節的品質與享受,世界的消費越來越平,消費者更關注“商品”本身、國貨接受度提高,科技發展在生活消費領域不斷滲透,標準化產品受挑戰、原創與定制日漸流行,品類泛化、基礎性品類基本走過大眾消費階段,以及各類意見領袖對消費影響提升、更多追隨式購買。
近幾年,科技類集合店逐漸融入消費者的視野,他們的店鋪裝修奇特、商品新穎、分布在各大購物中心中,甚至成為客流的集中地。
在杭州,“奇客巴士”或許代表著這里科技集合店的崛起,從去年11月在城西銀泰城開出第一家店開始,直至今日新天地的第七家店,越來越多的品類融合,正如奇客巴士CEO李曉鵬所說——商品已是其次,顧客更看重的是空間帶來的體驗。
目前,奇客巴士共開出7家店,分別為城西銀泰兩家、in77一家、龍湖濱江天街一家、西溪銀泰城一家、新天地一家、東陽一家。不同于其他科技集合店,奇客巴士會根據每家店周邊客群的不同來定位商品,同時,每家店的裝修風格都不相同,還會融入茶飲,增加顧客的留店時間。
門店場景化 零售轉型融合業態
自從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后,行業內的零售人都有提出著不同的想法,直至今日,零售面臨著不得不轉型的局面。
李曉鵬告訴《聯商網》:“未來購物中心的體量在會越來越大,甚至乘以2,原來很多零售是以街鋪形式出現,而現在購物中心的快速崛起讓客流聚集到了里面,街鋪生意慘淡,還有外賣的普及讓消費者不再關注街鋪,這是一個必然趨勢。同時,80、90消費群體已經是零售的消費主體,部分老品牌已不符合現在消費需求,轉型困難重重,正在流失80、90這一批重要客群,長久以往虧損嚴重將會被市場所淘汰。”
種種趨勢,預示著零售市場真正快速裂變,大量品牌的涌入,勢必會有一批“老字號”被拍死在沙灘上。
購物中心內的品牌門店也正在慢慢走向一個融合業態,為一類人群打造周邊的所有需求,甚至把門店打造成一個場景,把滿足某一類人群中的某一個需求變為滿足這個場景下的所有需求的業態融合店。
“門店的變化第一個是產品,第二就是場景,現在可能門店慢慢不再以普通貨架的形式進行售賣,而是打造一個場景式的概念,帶入目標人群的體驗感空間,未來或許會逐漸把賣貨變成一種體驗。”
未來消費升級 奇客巴士用“空間”引流
在奇客巴士門店中,幾乎每個商品都會有一個二維碼,顧客可以通過掃碼了解商品的詳細信息,把線下流量導入線上,這必將是零售門店的趨勢。
“現在很多門店沒有用戶的任何標簽,就是顧客的瀏覽記錄和購買記錄,這些數據在過去的門店端是不可能獲取的,現在通過二維碼我們可以知道顧客的購買需求和對哪些商品感興趣,從而了解客群的需求。現在二維碼只是個開始,接著線下會學會怎么樣把流量往線上導,因為線下的流量終究是低頻;還會通過線下流量在線化積累用戶的行為,從而產生標簽,這也可以說是一個預測,這個模式可能是泛品類的;未來10年的會是消費升級的時段,如果你還在賣著十年前好賣的產品,那在未來你是沒有機會的,因為消費者該買的已經全買了,這是對商業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過去剛需的東西,如今已不能滿足市場了。”李小鵬說。
消費升級所指的是顧客或許會買一些生活中使用率不高的東西,以前消費不起的東西,滿足品質的需求,就像李曉鵬的一句調侃:奇客巴士最大的店內有2100多種商品,你一種都不擁有,你依舊可以過好這一生。但消費者不會排斥這樣的科技集合店,因為里面的商品代表著未來,代表著曾經消費不起的商品如今可以買到。
對奇客巴士而言,在自帶客流的同時,還為購物中心引流,其中城西銀泰店的客流為占商場客流的5%,在十幾萬方的大體量購物中心中,奇客巴士打造的科技主題空間是大客流的關鍵點,顧客趨于對科技的探知好奇心進店,在空間中逗留,享受科技產品。
“對于市面上出現的諸多專業科技店,他們做的更為專業,而奇客巴士想帶給顧客的是一個科技空間,讓顧客逗留在空間內是我們所追求的,店內沒有特定的商品品類,只要好玩有趣的商品我們都會引入進來,未來奇客巴士還會融入更多,比如店內會有烘焙出現,顧客體驗感更為強烈,但在我們的計劃中,目前在半年之內奇客巴士不會再有新店開業,作為未來進軍更多城市的備戰,而門店將不局限于一二線城市。”
(來源:聯商網 劉曉悅)
- 該帖于 2017/11/30 10:07: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