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人民日報》撰文為一家中國的人工智能公司依圖科技點贊。在不久前,在由美國情報高級研究計劃局(IARPA)與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合作推出人臉識別挑戰賽(FRPC)中,來自上海的依圖科技獲得了人臉識別算法檢索準確率冠軍,遠超俄羅斯公司Vocord、法國知名安防大廠Morpho等公司。
在這篇名為《智能刷臉,打開新“視界”》的文章中,《人民日報》指出,這是第一個獲得該冠軍的中國團隊,說明來自中國的算法技術超過了全球的競爭對手,也已經超越了所謂的國際主流標準!
在AI核心領域站在世界最前列
這場人臉識別挑戰賽,要求進行1:N布控,也就是在百萬量級人臉數據庫中找到目標人臉或判斷其不在庫中。衡量指標在于搜索的精確度,以誤報率在七億分之一水平下的漏報率為評估標準。
人臉識別是人工智能極其核心的領域,依圖科技拿下這個領域的世界冠軍,加上今年6月在全球最權威人臉識別測試 FRVT 中也獲得四項第一,這意味著依圖在人工智能領域站在了世界最前列,成為中國AI創新的標桿!
依圖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朱瓏曾經提出一個AI格局的“S型曲線”,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機器智能水平。曲線上的點表示某個時間點的全球最高智能水平。其中,藍線代表樂觀派,紅線代表悲觀派,無論是哪一派,從S型曲線可以看到過去五年,AI的發展都無比迅猛,其中人臉識別的算法領域有了萬倍的增長。
S型曲線在2017年之后非常陡,這意味著一旦依圖科技在人臉識別上領先一步后,可以獲得巨大的勢能。換句話說,這讓中國的初創公司有可能顛覆谷歌等巨頭!
從C2C到CFC,從應用型創新到技術型創新
這種情況在以前不可想象,但是在人工智能領域卻正在成為現實。依圖科技,成立于2012年,僅僅過了五年,就拿下了人工智能關鍵領域的世界冠軍。毫不夸張的說,在人臉識別領域,中國的技術水平目前已經躋身世界最前列,甚至海外市場都在向中國學習。
知名國際咨詢機構波士頓發布報告,中國互聯網企業正在從應用驅動型創新向技術驅動型創新轉變,中國龐大的互聯網用戶基數和豐富的應用場景為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發展帶來了獨特優勢。依圖科技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朱瓏認為,人工智能的技術實力可以用VIE三個層次來衡量,即Vision(遠見)、Insight(洞見)和Execution(執行)。
執行就是算法做到什么水平,特別是大體框架已知后,能快速實現,包括基礎算法、場景數據、計算實驗平臺、產品應用等。在這個層次,中國團隊相比世界巨頭來已經毫不遜色。
在洞見層次,考察的是對技術的深刻認知,包括算法模型的數學解釋、客觀世界分布規律的獨到見解。在這個層次,中國企業有可能通過數據資源和算法性能的調校比肩世界巨頭。例如在人臉識別領域,依圖科技使用了2億張人臉圖片訓練,搭建了全球首個10億級人像比對系統,算法在十億分之一的誤報下達到超過90%的識別率,超過了國際主流標準。
在遠見層次,預測發展趨勢、定義未來方向,想象對生活、生產的影響。遠見的比拼,靠的是人、團隊。
實際上,無論是執行、洞見,還是遠見,要想取得領先,歸根結底都是要靠人,靠技術底層的突破。依圖科技之所以能夠在人臉識別領域取得世界領先,也是靠的人的力量、技術的力量。以朱瓏為例,在2012年回國創辦依圖科技之前,他就在美國做了十五年的AI研究,跟隨美國計算機視覺學科的奠基人之一、霍金的弟子艾倫尤爾教授,還曾在深度學習奠基者Yann LeCun教授實驗室擔任研究員,2010年獲得PASCAL圖像目標檢測比賽冠軍。
以前的中國互聯網行業,喜歡Copy to China(C2C),即模仿國外互聯網產品的模式,現在,則越來越成為Copy from China(CFC),中國的互聯網企業走到了世界領先。更重要的是,伴隨依圖科技這樣技術型創新企業的崛起,中國互聯網正在AI這樣前沿的技術領域與世界巨頭處于并駕齊驅的地位。
改變中美兩國實力對比的關鍵砝碼
11月29日,《參考消息》官方微信公眾號同樣對依圖科技獲得人臉識別冠軍進行報道,其援引路透社的報道稱,未來美中兩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可能會改變未來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對比”。
其實,不僅僅是軍事領域,AI已經被公認為將成為未來驅動各行各業智能化轉型的引擎,從“互聯網+”正在進入到“AI+”的時代。例如,依圖科技的人臉識別技術已經運用于安防、金融、醫療等眾多領域,因為有了AI的力量,機器的人臉識別準確性已經超過人眼,在這些領域發揮著巨大價值,也讓中國在AI應用上走在世界領先地位。
總而言之,《人民日報》、《參考消息》等權威媒體為一家人工智能創業公司點贊,充分顯示出以依圖科技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在AI上,第一次和國外巨頭達到匹敵的地位,在某些領域甚至實現了超越。伴隨AI和各行業的深入結合,將成為深刻改變中美之間科技、經濟和軍事等領域實力對比的關鍵砝碼,一個中國崛起、超越美國的轉折點或許真的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