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專欄:阿里收購了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只過去了35天,阿里就在12月8日又宣布以6.5港元一股的價格強制性無條件現金要約收購高鑫零售約21%的全部發行的股份,此舉意欲何為?
坊間傳聞阿里入股高鑫之后高鑫內部出現了不和諧的情況,阿里為了順利地推進其新零售戰略必須迅速取的控股權。
筆者認為這種傳聞是沒有理由的,因為阿里在收購高鑫零售時明確表示阿里不會派人介入高鑫零售的線下業務,高鑫零售的主要業務板塊大潤發仍由黃明端為核心的管理團隊打理,并在合約中規定大潤發的高層管理團隊在兩年內必須鎖定在大潤發公司內履行職責。也就是說不存在高鑫零售內部的不和諧,阿里很清楚線下零售的現狀他們絕不會積極主動地自己走到線下去的。
那么阿里急切地要取的高鑫零售的控股權只能有這樣的解釋,即阿里通過迅速取得控股權的方式,把高鑫零售1000多億銷售額合并到阿里的報表里去,這對提振阿里的業績抬高阿里在美國股市中的股價并期望為其市值超越亞馬遜加一把火。
但我認為阿里急于獲得高鑫零售的控股權還會有第二種可能,當阿里完成強制性無條件現金要約收購高鑫零售全部發行的剩余的約21%股份之后,即完成了高鑫零售公司私有化之后,高鑫零售很可能會從香港股市退市,而選擇在中國內地A股主板市場或其他市場上市以尋求更大的資本市場的投資價值。
大家請看以上2017年12月8日高鑫零售與永輝超市這兩個公司的收盤價格和市盈率,高鑫零售收盤價為8.25港元 ,市盈率為21.93倍,永輝超市收盤價為9.78元人民幣,市盈率為50.42倍。高鑫零售現在由于阿里的資本介入已成為高科技公司和新零售的代表,其現在的銷售規模比永輝超市大,盈利也還可以,但是股價卻比永輝超市低,市盈率更是比永輝超市整整低了近30倍,這對阿里的刺激是很大的,迅速將高鑫零售私有化之后退市后再上市,這應該就是阿里這次急欲去取的高鑫零售控股權的真實原因。
這種可能性是極大的,因為在此之前阿里巴巴就有過在香港上市退市再去美國重新上市的先例。如真是這樣不得不佩服阿里是玩資本的高手,高鑫零售中的歐尚和大潤發也是會樂見其成的,因為歐尚過去用資本捆綁了大潤發通過高鑫零售上市大發了一筆,現在又用資本綁架了阿里有望實現資本的更大的增值!何樂而不為呢?大潤發留在高鑫零售中的4.65%股份則會為潤泰集團補償一些不多的小錢,但也是不錯的呦。
而行業的期望是,希望看到阿里通過入股高鑫零售加速線上網絡零售與線下實體零售融合的速度,以切實的效率提高為中國零售業乃至世界零售業做出榜樣,夯實阿里巴巴所創導的新零售在世界零售舞臺中央的地位,為國爭光。
在阿里吞并高鑫零售的這一場資本的盛宴就要落幕之時傳來騰訊重金入資永輝超市旗下超級物種的消息,而這一消息的第一發布者竟然是媒體《財經》而不是都作為上市公司騰訊和永輝超市的上司公司公告,這一反常耐人尋味,至少說明阿里已經高度警惕騰訊對實體零售商“賦能”的動態了,這一消息報道是否反映了阿里對這一生意的“攪局”意圖不得而知,但阿里與騰訊對線下實體零售爭奪的資本戰開始打響了,Ta之戰到底會給實體零售業帶來什么呢,大家拭目以待。
但我的呼吁還是,Ta之戰不要逼著實體零售商去做不得已的強制性的站隊,不要逼實體零售商要么用支付寶支付要么用微信支付的兩難選擇(如果Ta中的任何一方要做出這種排他性規定的話,建議國家法律要做出相應的反壟斷的規定)。Ta作為線上線下大融合的主導方,必須要有創造符合互聯網精神的普惠思想,即真正的線上賦能線下的思想,要有創造良好的零售生態的大格局觀。
12月6日在廣州舉辦的財富全球論壇上馬化騰已經表態,“騰訊在互聯網時代要做去中心化的賦能者,并不是試圖去掌握別人的命脈。”對此,阿里巴巴的馬云又會做何種的表態呢?
(來源:聯采網絡 文/聯商網特約專欄作者、上海連鎖經營研究所所長顧國建)
- 該帖于 2017/12/11 13:42:00 被修改過